导航菜单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出自哪份报纸(65句精选语句)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出自哪份报纸

1、孟子曰:“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于众也。”新闻采写者,“正规军”也好,“编外人员”也罢,并非简单的记言记事者,抄抄会议材料,拍拍事件结果,都是无意义的敷衍,唯有不断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做到胸有丘壑,方能提高新闻捕捉能力,方能写出为民发声的好新闻,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2、李大钊热情歌颂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1918年7月,李大钊在《言治》季刊第三册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这是当时***报刊上发表的公开礼赞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一篇文章。李大钊以敏锐眼光指出:“俄罗斯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革命”,是“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出自哪份报纸)。

3、当记者与做“杂文人”是一样的,都在揭示真相!近年来,我除了写一些新闻报道外,还写了500多篇杂文、评论在各级报刊发表。收获了一些掌声和赞誉。有的评论在《汕尾日报》发表,向有关方面建言献策,例如建议评选“不文明户”曝光不文明行为、提出如何加强少年儿童防患意识的三个建议等,收到了“回音”,取得了好效果。之所以锲而不舍地写新闻评论,无非是为了我们的家园能够更美好。我们的初心与使命是,提出更多值得思考的建议给d政领导参考。

4、在一次次采访编辑中,苏永通对新闻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文笔愈发成熟,观点更加犀利独到。他编辑的调查性报道《54年,老兵回家路》荣获2018年度***新闻奖二等奖、广东新闻奖一等奖。

5、●全媒体形势下,新闻只有给读者受众提供“优质服务”,才能显示它存在的价值,才能增强它的生命力。“优质服务”主要在这三点:一是实现角色上的转变,通过自己独特的新闻眼光与触角,以瞭望者的姿态,多开展问题式报道和研究性报道,从提供信息转变成做一个深刻思考的“解析者”。二是实现制作上的转变,要灵活处理新闻信息,最关键的是要善于统筹策划,实现由信息的被动记录者和传播者,转变成为新闻信息的设计者。三是实现功能上的转变,让读者受众除了关注到新闻的贴近性外,还能获得到新闻给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把说话者变成“指导者”。

6、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大秘密发起并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经过五四运动锻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次年11月,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活动公开。到1922年,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员从最初的19人增至150多人,1923年发展到250人左右,成员中以北大师生最多,一批骨干陆续加入***共产d。

7、上世纪九十年代文章初就开始在市报上发表豆腐块,每一次拿到小小张的《汕尾报》,就如饥似渴地阅读每一条新闻报道、每一篇文学作品,乃至中缝的启事、声明等。或许,从那时起,我便在心里埋下了记者梦的种子。

8、这样的影响还不算大,因为它传播的前提是在大排档里,是口头传播,而不是在网络上。如果是在网络上传播又会怎样呢?可想而知!

9、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有时候,新闻的发生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作为编外采访者不可能与专业记者抢时效,而是要做到胸有丘壑,曲径通幽,找到一个读者想要了解的“由头”,抽丝剥茧,找到一个最有价值的角度。

10、回忆起母校,苏永通校友表示,同安一中是他一辈子感恩的母校。当年,他父亲早逝,家境贫寒,在时任校长庄水淡等老师的协调下,学校给予各类奖助学金,他才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11、李大钊同志和其他无数先烈光荣地倒下去了,但是他们的牺牲没有使***革命停止,相反,***革命在牺牲者的血泊中继续前进,直至获得伟大的胜利。作为***人民的优秀儿子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大钊同志的业绩将永远受到***人民的追怀和崇敬。

12、十二年,上疏力劾严嵩"五***十大罪",遭诬陷下狱。在狱中备经拷打,于嘉靖三十四年遇害,年四十。

13、王强说:“责任在肩,永不停歇。汉文编辑部全体同仁将坚持以***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新闻思想精髓,认真履行d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坚持‘正面深度清新创新’理念,确保d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第三次中央***工作座谈会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14、王强患有冠心病和糖***病,但是工作起来俨然一副“拼命三郎”的劲头,从每期的版面设置、分配、编辑,到逐篇修改记者、通讯员新闻稿件、核实文章内容,没有丝毫懈怠,总是在确保版面无误的基础上及时发送至印刷车间,为报纸正常投递争取时间。他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牺牲自我、甘于奉献的精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一名媒体人的力量。

15、为了一个辉煌的崇高理想,他对于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没有丝毫惧怕过。他表现了冲决一切黑暗罗网的战斗精神。

16、《汕尾日报》是一份本市家喻户晓的报纸,不仅在书店报亭、各个社区的文化角随时可见,在景区、酒店、左邻右舍,也能偶遇它的身影。以前我阅读报纸只关注副刊的文学天地,通过与《汕尾日报》社的编辑和记者们接触交流,认识到每一版的每一篇报导都来之不易,如今拿到报纸后我更懂得尊重里面所有的内容。

17、在南方周末报社的前6年,苏永通主要从事时政新闻报道,同时他还参与到“时局”版块的创建。当时,******报道的典型样本是“新华体”,各类会议新闻居多;南方周末开辟了时政报道新语态,使宏大的政策制度变得具体、可读,让官场文化、***人物栩栩如生。之后,一些中央媒体记者也曾专门学习研究南方周末时政报道的新闻手法。

18、《南方周末》的调查新闻以其独特的新闻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冷静而深刻的理性分析和犀利活泼的文风,深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喜爱。读者最熟知的,莫过于一个个案件经过《南方周末》的披露报道后,最终还事件以真实与公正。比如山东“辱母案”,在南方周末首发报道后,案件引起了中央政法部门的重视,二审也得到了改判。更重要的是,***鼓励正当防卫的精神,得到了真正的弘扬和司法的确认。

19、除此之外,感受比较深的另外一个方面是记者工作的特殊性。记者这个职业没有下班时间,没有假期,昼夜不分。记得刚入职不到两个月就碰上春节,在农历新年第一天的凌晨两点,下班后走在路上和一群又一群狂欢的人群擦肩而过,回到家洗澡睡觉,错过了和家人朋友相聚的时间,以一种和往年不同的方式迎接新年。不仅是春节,每逢小长假,工作群里总会提前收到“XX假期期间,要闻部记者全员待命,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的消息,在大部分人都放假的情况下,记者和***、医护人员、环卫工人等一样,放弃了假期,依旧坚守在岗位上。成为记者的这一年,只能在朋友圈看遍祖国的大好河山,自己则在工作中不断刷新步数,丈量汕尾这片土地,也努力在成为合格记者的路上不断前行。

20、1911年初,张季鸾回国任上海《民立报》编辑,自此开始了自己的报业生涯。1912年辛亥革命后,因其文名,经于右任推荐,张季鸾被聘为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参与草拟《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等重要文件,并发出了***近代报业史上第一份新闻专电。三个月后张季鸾结束了其短暂的政界生涯。

21、记者节,不说医者、歌者、舞者,单说记者以及记者的担当。

22、从事新闻媒体工作十余年,回望从事新闻工作的起点,苏永通校友表示,其实他新闻职业的选择,最早是在同安一中播下的种子。回忆起青葱美好的校园时光,曾经的过往都历历在目。

23、  李大钊同志苦心培养青年,撒播革命的种子;他领导群众进行爱国斗争和秘密的革命活动,一直是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他是大学教授,但他没有贪图安逸生活,却成了工人农民的优秀的代表人物。

24、《小说日报(1939~1941)》,1941年/10月4日/第2版

25、所以,记者的光荣,并不属于一己,而是属于这个伟大的时代,这个伟大的国度。古人有云:“躬逢其盛”,“躬”既可解为“亲自”,也可解为“曲身”:面对伟大,个人怎能不心生敬意,怎能不满怀谦卑?细数光荣后,请束之高阁,在这个幸运的时代,从容前行。

26、一帮人在大排档里吃饭,嗡嗡声不绝于耳,这是公共场合必有的现象。在一片嗡嗡声中,有一个人站了起来,大声说,前面出车祸了。说话的人成了消息的源头和人们追求真相的精神领袖,大家于是都会放下筷子,问大声说话的人,情况到底怎么啦,死人没有。大声说话的人原本是听说的,但就因为他是在一个没有判断力的群体中首先传播了车祸的消息,所以,他的话就成了真命题。等到发现这是一个假命题时,人们可能就会责怪他的话影响了自己的食欲——但责怪有用吗?关键的问题是,食欲受到影响的事情已经不可逆转了!

27、1941年5月15日,《大公报》荣获***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密苏里新闻事业杰出贡献荣誉奖章”,由此,《大公报》也被国际社会视为东方最优秀的报纸之一。

28、  李大钊同志在东京费了几昼夜工夫写的那篇“警告全国父老书”,反对袁世凯承认日寇灭亡***的“二十一条”,洋洋万言,可以看出他的大声疾呼忧心如焚。

29、医者救赎他人的身体,需要真本事,更需要软心肠。

30、“天丽,你的作文上报啦!你看!”十多年前,我还是一名中学生,有一天,同学将一份报纸拿给我看。

31、这个时代,是个“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所带来的手段变革,让记者的新闻产品得以更迅速传播,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32、现存有一份1923年当时北大***系二年级学生马昌民《唯物史观》的试题答卷,试题为“试述KarlMarx唯物史观的要义并其及于现代史学的影响”。该答卷用毛笔书写,字迹工整清晰,论述正确。李大钊给这份答卷评了95分,反映了李大钊在北大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情景。

33、自从学龄开始,我就喜欢看课外书,如《少年文艺》,《故事会》等。文字给了带来我广阔的视野和联想,每当看到自己喜欢的文句,我会小心的抄写下来,好像在做一件神圣的事。记得初中那年,同桌的一本席慕容的《七里香》让我如获至宝,从此我便爱上文学,特别仰慕古今中外的文豪。

34、对于我而言,2019年记者节是特别的,这是我从业以来的第一个记者节,在这个时间节点对未来做一些展望,我希望是可以忠实且持续地记录一些发生在汕尾这片土地上的事件。

35、去年的秋天,从学校毕业不久,进入汕尾日报社开启了一个“新闻民工”的职业生涯。入职前有朋友问,为什么想当一名记者?往大了说是向往记者这一职业,但其实说白了也简单,就是喜欢,非科班出身的我既没有理想主义的情结,也没有太多基于现实的考虑,就是喜欢这一行,就是有些新闻从业者的人格魅力吸引了我,我也想尝试着记录一些东西。记者这个职业存在总归有他的意义,总是需要有人去做的,那我希望我可以。

36、当年初中时,苏永通的语文老师是郑太行,他经常组织班上学生办手抄报。苏永通说,当时他是班里手抄报作业的负责人,初三毕业时,他借“职务之便”把班里同学的手抄报“据为己有”,至今仍珍藏在他同安乡下老宅里。

37、出自李大钊。有一次,李大钊的一位朋友请他题写一副对联。他奋笔疾书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这原是明代人杨继盛所作,杨继盛因反对严嵩,而惨遭严嵩杀害,

38、奔跑在采访的路上,静坐在编辑的桌旁,看见、聆听、记录、传递别人的故事,感受不一样的人生。这就是每位记者和编辑的“一日三餐”。

39、2015年元月,汕尾日报社召开了副刊作者座谈会,把网络上的虚拟聚会变成真实的聚会。作者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本土文化发展的各种可能性。于是,两个月后,由汕尾日报社倡导主办,市各县(市、区)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文化之旅”活动开始了!

40、“什么?真的啊!”我拿过报纸一看:竟然是《汕尾日报》的教育周刊!

41、1926年春,北方政局大变,张先生在天津没有事做,吴、胡再劝他南下主持《国闻周报》,但他仍希望兼办日报,实现他原来的理想。这时,恰好有英敛之创办之天津《大公报》停刊,而带给他们三人合作的最好机会,也使张先生的志业进入了巅峰。《大公报》系满人英敛之于1902年6月17日(光绪28年5月12日)创办:“英君目击庚子之祸,痛国亡之无日,乃纠资办报,名日大公”。并其认为报纸乃***改革之先驱。

42、苏永通说,比起这些有着轰动效应的案件,其实他更看重一些重大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比如,死刑问题,在民众一片喊杀的情况下,新闻人要有清醒的认识,要进行理性的引导。再如,宪法需要通过制度设计来规范落实。2018年,“全国人大法律***会”更名为“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会”,当年立法者的一些构想,如今正在一步步实现。

43、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教师节知晓率甚高,护士节次之,记者节的知晓率就低了许多。作为一名记者,不是在一线,就是在去一线的路上,我们常常忘记了这个属于记者的节日。无数次采访归来深夜赶稿,一段段文字、一张张图片细细琢磨、反复推敲,纳雍的发展有你们的努力和汗水,在全国第十七个记者节到来之际,诚挚地祝你们节日快乐。

44、1916年9月的一天,李大钊的一位朋友请他题写一副对联。他想起了这副楹联,于是奋笔疾书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

45、我们已经数不清多少次采访归来深夜赶稿;为了一句话、一张图片、一个版面、一个创意,我们反复琢磨反复讨论。我们忙碌,但是我们幸福,因为正安的发展有我们的一份力量,每想到这一点,心中都有一种自豪悄然萌生。

46、《新青年》第6卷第5号封面及发表在此号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

47、1918年1月,《新青年》改为以北大教授为主体的同人杂志,积极倡导和参与新文化运动,李大钊为主要编辑之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以敏锐的***洞察力,毅然领时代之先,逐步确立马克思主义立场,系统地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

48、“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年轻人不要只盯着眼皮底下0.5平方公里,应该放眼960万平方公里。”

49、高三时,他的语文老师是李莉莉。那时,学校每个班级都会订一份报纸。而他们班最特殊,除了看d报之外,还要阅读南方周末。李老师说,《南方周末》报道深入,有思想深度,能指导作文。正是受李老师的启蒙,苏永通迷上了看《南方周末》,也因此选择了新闻学专业,进入了新闻行业。新闻梦想的种子就在那时生根发芽,最终在日后长成了参天大树。

50、●要学会把握“新闻沸点”。新闻沸点,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社会焦点和社会热点问题。我们必须把握这三个特点:一是展示了时代性、社会性和普遍人性。二是展示了抓住人心的热度。三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来把握“新闻沸点”。这样,使新闻拥有更多的读者群,扩大它的覆盖面。

51、他个人的生活是艰苦朴素的,看不惯奢华浪费的行为,也不沾染任何不良嗜好。看见旧社会里发生的偷盗、宿娼一类不道德的罪***行为,他是很难受的,却也不简单地否定了事,而总是从社会制度上思考研究。

52、1919年,他再任上海《中华新报》总编辑。但该报经营困难,他自兼数职,十分艰苦,直至1924年,终因经济困难而被迫停刊。

53、1911年武昌起义后,张先生立即回国,应邀参加了上海于右任之《民立报》工作,担任编辑,撰写文章,对革命宣传于民国成立贡献很大。

54、此外,该报的“言论”版,在这几年中也刊发了我写的有关文明创建工作的言论近三十篇。

55、狄道典史。其后被起用为诸城知县,迁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调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嘉靖三

56、今年疫情防控期间,作为一名有着二十多年新闻工作经验的d报人——阿勒泰日报社汉文编辑部主任王强带领编辑部一班人,马不停蹄奋战在办报一线。

57、上联中的“道义”是指为国为民的理想和志向,“铁肩担道义”就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下联的“文章”是指宣传马列主义,抨击反动军阀统治,歌颂革命和共产主义的作品。“妙手著文章”就是要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宣传革命。扩展资料此联的手迹为北京革命博物馆所藏,据说为章士钊后嗣所献。李大钊同志曾手书此联赠章士钊的妻子吴弱男。

58、本资料为要约邀请,相关内容不排除因***相关规划、规定及开发商未能控制的原因而发生变化,本公司保留对宣传资料修改的权利,敬请留意最新资料。本文产品信息收集截止于2018年11月。

59、而正是这样随便挥几笔的东西,又无心地流露了他的伟大的抱负和心境。回顾一下李大钊同志只有三十九岁的短短的一生,从年轻时代起,他就胸怀大志,喜作诗文,把寻求挽救民族的危亡的真理,看成了自己的天职。

60、业余参与采访的日子里,我跟其他“正规军”一样拿起本子和笔走进人群,举起相机面对着一张张陌生的面孔,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一个个真实的令人感动的瞬间。当我在经历过一次次疑惑、震惊、感动、同情和喜悦之后,我似乎渐渐明白了真正意义上的记者意味着什么,记者不仅仅是“无冕之王”,更应该是“笔尖的舞者”和“人民的声音”,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还要有敢于为群众发声的责任和担当。笔尖上的功夫要狠补,在此之前,我以为我的笔力还过得去,真正采写起来,并且和一些真正的行家里手交流之后,才知道自己差了一大截。行,然后知不足。我开始了疯狂的***补——阅读、写读书笔记、看报纸、做剪贴、划版面、看电视、记录电视新闻中记者的每一个提问……我使尽每一分力气,想让自己思想丰满起来,笔尖流畅起来,技能娴熟起来。虽是一名通讯员,只是业余时间参与采访,但却是全情投入,像一只雏鹰,即便磕磕碰碰,仍渴望到那片思慕已入的天地里去体味翱翔的畅快。

61、1919年7月,胡适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宣扬改良主义。针对胡适的观点,李大钊立即于同年8月写了《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发表在《每周评论》上,痛斥了胡适的谬论,坚定地捍卫马克思主义。

62、2011年,我怀着对新闻工作的憧憬走进《陆丰》编辑部,成为《陆丰》编辑部的一份子。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在《陆丰》编辑部8年,我和身边仅有的几个同事,在跑遍了陆丰各地的同时,也练就了一个人集拍摄、收集、写作、编辑的工作经验。到一线去,到群众中去,为百姓发声,为民生奔走,是一个合格新闻人的信念与追求。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牢记d的宗旨,坚持正确导向,策划、采写出一些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新闻作品。台风天,陆丰全市停课停工,我们则分头赶往现场一线,顶着暴风雨前行……有时候为了发一组报道,会忙得连续几天吃快餐。有时候华灯初上才踏上归途,家人埋怨我们的晨昏颠倒、昼夜不分,个中滋味,只有自己体会。归家后也是时刻准备加班加点。节假日,朋友们出行,孩子总埋怨我为何不带他出去旅行,我唯有笑笑承诺:明年暑假……明年寒假……我知道,有很多人和我们一样,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工作的路上。

63、●11年前,我用辩证唯物主义发展的观点为指导,尝试将“自然生态”的概念引入新闻领域,提出了“新闻生态环境”的概念,并且认为:新闻生态环境是指报纸和视频传媒业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其中,“人”是整个新闻生态环境的核心。新闻的生态环境应有这些要素要求:第新闻能够出色地担负起社会责任,为***服务,为公众服务,为社会服务;第新闻能够反映社会事实和社会真相的“全部真实”,让公众了解实情;第新闻能够展现崇高的道德,主导时代主流精神和正确舆论;第新闻坚持以人为本,表达一切的重要观点,体现出一种积极的互动;第新闻能够体现出一种和谐,展示出“更聪明、更公正、更正直、更有理性、更富于同情心、更富于理解力、更富于公信力和影响力”。

64、“新闻记者应该说人话,不说鬼话;应该说真话,不说假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