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作文30句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作文

1、李大钊撰写的这幅名联,上联中的“道义”是指为国为民的理想和志向,“铁肩担道义”就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

2、1936年,***向***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讲述自己成长的历史,说到:“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

3、清·康有为《题刀笔精华》:“铁肩担道义,辣手做文章。”

4、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更亦应知跃进、知雄飞,以自己奋进的姿态,向这些文人志士致敬,以自己激昂的青春,追寻他们不朽的精神!

5、学习广播电视学,可以去电视台,编辑、策划、摄像、主持都能行。

6、“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的这一联掷地有声的勉语,正是他自己一生奋斗的真实写照。他对***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7、1921年***共产d诞生后,邵飘萍帮助d组织获取了很多重要信息。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时,邵飘萍在《京报》开辟大块版面,控诉军阀,声援工人运动,激励人民“为自由而战”。1925年春,经李大钊等人介绍,邵飘萍加入了d组织。(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作文)。

8、铁肩担道义是一句名言名句,出自杨继盛《杨忠愍公集》,意思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为民的理想和志向,体现出宣传革命的精神。

9、来源:北京市纪委监委宣传部 北京广播电视台

10、学习广告学,你需要超强的创意和激情,不满足安逸。知识面广,分析策划能力强,关联能力强。

11、杨继盛,号椒山。河北容城县人。明嘉靖年间,他出任南京兵部员外郎中,笃实刚正,不畏权势,因勇敢弹劾大***臣严嵩未果,反而惨死在严嵩的屠刀下。

12、虽然朝野对杨继盛一片解救呼声,但最终没逃过严嵩处心积虑的陷害。临刑前,杨继盛在狱中墙上题了两句述志诗:“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当年十月的北京西市,北风凛冽,寒气***人,杨继盛面对屠刀,大义凛然,昂首走向刑场。他仰天长啸,朗诵他那首感人肺腑的《就义诗》:“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前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13、1904年,张聿飞先生生于山西省榆次县,出身农民家庭,家里兼营一些小生意。先生曾因家贫辍学,后来就读本县师范班,毕业后担任小学教员以谋生。1924至1929年间,张先生就读山西省太原第一师范,从此开始新的人生历程。

14、李大钊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同志备受鼓舞,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为马克思主义在***的宣传起到了重要作用。

15、不曾做过什么撼天动地的大事,也许我们只是普通而又不起眼的存在,但这并不会阻碍我们去承担我们的社会责任,去用自己的力量改变我们的社会。正如哲学家尼采所说:“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即使平凡如我们,也不应该随波逐流。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7、回望过去,我们总会感受到历史所留下的清晰印记。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共产d建立,不过二十余年,***青年,***人民不复“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这样麻木不仁的丑态,而更多的是接受、学习新文化。在新文化、新思想的滋养和激荡下,思想不断升华,走上进步的道路,始终推动和促进***共产d的建立。而那些以笔为刀,孜孜探求民族***、人民解放、***富强和人民幸福道路的文人斗士更应被我们追忆和感激。

18、拼音:tiě jiān dān dào yì

19、1916年9月的一天,李大钊的一位朋友请他题写一副对联,他想起了这副楹联,于是奋笔疾书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

20、《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一篇报告文学,以纪实文学的手法诠释了学者王克煜勤奋好学,奋发向上的人生经历,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一个自强不息、勇于学术研究的学者的精神风貌。

21、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22、阅遍无数先贤古仁人,读书人的这份信仰,将永远流传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永远烙印在中华民族的意志上,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灵魂中!真英雄本色,真名士风流。

23、新闻学聚焦新闻的采集、编辑、播报。广播电视学在这个基础上,要多接触电视媒体和电脑知识,在拍摄、编辑和后期上面涉猎较多。

24、谨以本文纪念那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有担当的历代知识分子们,因为有了你们的参与,中华民族才永立世界东方,生生不息!

25、“妙手”即精妙的笔法。以之所写文章,不光包括批判,也包括记叙、描写、讴歌等多种内容,显然拓宽了文人的视野,赋予了更为全面多样的职责。

26、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27、反观当下,有些青年打着“与世无争”“无欲无求”的幌子,实则是逃避现实。于是,从“丧系文化”的迅速风靡,到“躺平一族”的不断壮大;从“佛系青年”的层出不穷,到“人间不值得”的颓废之言,他们逃避责任,不敢直面现实,在不断堕落中丧失了激情,也麻木了自己,最终成为一具行尸走肉。试想,没有“铁肩担道义”的勇气与担当,没有“辣手著文章”的深刻与犀利,青年一代如何能将盛世坚持下去,如何能让***不断进步?

28、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29、就拿《阿房宫赋》与《六国论》来言事,他们的作者为了江山社稷与黎民百姓以铁肩担起道义,以辣手针砭时弊,不惜触怒帝王甚至招致杀身之祸。如果没有这份信仰,怎来这份勇气呢?“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此联作者杨忠慰公也为了心中道义,愤而上奏弹劾严篙后慷慨赴死,用生命诠释了铁肩辣手,用生命诠释了读书人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