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出自哪位人物〔只是李大钊巧妙地将“辣”字改〕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出自哪位人物

1、只是李大钊巧妙地将“辣”字改成“妙”字,“辣”“妙”一字之差,李大钊的为人谨慎和写文章的严谨的特点,都表现出来了。后人不知,以为这幅楹联系李大钊所撰,误会一直相沿至今。从这一个字也可以看出李大钊本人的志向和追求。(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出自哪位人物)。

2、    邵飘萍认为,他所处的时代,新闻业已经进入新闻消息本位时代,一般读者注意的焦点,每不在评论而在纪事。而且,评论的正确与公平要以消息的准确为前提,“凡消息屡屡迟钝错误者,亦决难期评论之公平适当”,因此,他主张:“凡事必力求实际真相,以‘探究事实不欺阅者’为第一信条。

3、  李大钊同志苦心培养青年,撒播革命的种子;他领导群众进行爱国斗争和秘密的革命活动,一直是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他是大学教授,但他没有贪图安逸生活,却成了工人农民的优秀的代表人物。

4、据介绍,市文物局此前已两次收到邵飘萍后人捐赠的遗物与照片,共计95件。其中不乏珍贵的邵飘萍与夫人祝文秀的生活照,以及邵飘萍生前使用的怀表、烟嘴、毛笔等文物。

5、杨继盛(1516年-1555年),字仲芳,号椒山。杨继盛自书年谱称:祖籍口外小兴州(今河北省滦平县),先祖杨百源迁居保定府容城县,居城东北河照村。

6、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 (hustxinwen)(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出自哪位人物)。

7、清·康有为《题刀笔精华》:“铁肩担道义,辣手做文章。”

8、四种版本,皆能体现贯穿于民族的历史中的挺拔风骨。何以钱穆先生一句为最佳?随着时代的变迁,首先是李大钊道了一声“妙”。于是“辣”中饱含的“一去不复还”的悲壮之情变得欣喜得多了,转而是革新派对于创造新时代的美好愿景。然而“妙”字却对“著文章”的人设立了门槛:须是才高八斗不可了。是否普通甚至低卑的人便仅需要安于木然、缩头蔽尾?是钱穆一联“双肩”“只手”道出了“不”!杨联陞的“平肩庸手”联实也着重于此,无论是“平肩”抑或“双肩”,“庸手”抑或“只手”,都起到将努力层面从能力转至意愿的作用。时代的脚步从未停止;从怀着必死之志发声,到身怀“妙”笔的有学识之士的付出,最终是渴望每一个人的声音和努力的,这当是社会进步和意识觉醒的又一次实现。

9、 1918年10月在北京创办《京报》,任社长,开始***办报生涯。邵飘萍1923年出版的著作《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

10、他说:“一一扣发一一声,一一声觉一一梦”;他是那么迫切地希望人们都能年轻起来,都具有“铁肩担道义”的精神。李大钊同志平生并不喜弄书画,只是在早一个时期工作较有空暇的时候,偶尔给住在家里的亲友写一两副中堂或对联,上面这副对联,就是这样留下来的仅有的墨迹之没有讲究刻工的图章,也没有个年月。

11、“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出自历史学家杨联陞之手,题干中解释:此联为向恩师钱穆“求字”而来,取“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文章”之意自我警勉。与前两联相比,此联是自勉联,态度谦逊。从“铁肩”到“平肩”,少了文人的狂傲之气与决绝之态;从不凡到平庸,强调的是作为芸芸众生一员、小人物的使命与信念。

12、杨继盛***死一个仇鸾,可明朝出了一个更大的权***严嵩。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杨继盛到兵部上任,他亲见亲闻严嵩祸国殃民的行径,痛心疾首,决心为国除***。而当时严嵩势力很大,根基很深,弹劾严嵩须有必死决心。杨继盛毅然上书《请诛贼臣疏》,历数严嵩“十罪五***”,被史家称为“明史上一大奏牍”。而严嵩向嘉靖帝进谗言,陷害杨继盛,将其投入死囚牢。

13、明·杨继盛《大明湖铁公祠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14、道义:旧谓道德义理,现指道德正义。辣手:老辣之手。谓作文老练而有锋芒。

15、    一时间,《申报》的《北京特别通讯》风靡全国,声誉大震。“邵飘萍”成了当年新闻界一个响亮的名字。邵飘萍主张新闻报纸应该成为改良社会***的锐利武器,对各***派别所办报纸互相攻击、无真实可言、无一定政见的现状十分不满。为了反映民众的呼声,他邀集敢于改革***的爱国人士,于1918年10月5日创办了《京报》,自任社长。

16、杨继盛行书《谪所寄王世贞诗札》纸本,镇江市博物馆收藏。

17、《京报》创刊时,邵飘萍特意写了四个大字“铁肩辣手”挂在编辑室正面的墙上,以自勉和激励同事。“铁肩辣手”取自明朝杨椒山的著名诗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邵飘萍将“妙手”改为“辣手”,以此反映了他胸怀真理、不畏强暴的倔强性格和办报宗旨。

18、为向d的百年华诞献礼,文传学院特推出“献礼百年”的主题栏目。本栏目分为四个板块:“红色足迹”、“红色故事”、“红色光影”、“红色风向”。

19、   邵飘萍认为记者的品性包括人格、操守、侠义、勇敢、诚实、勤勉、忍耐、和蔼、庄严、机警、沉着、谦恭、礼让等内容。但是,在这么多的道德品性中,最为重要的是“人格尊严与***”,做到了这一条,其他就好办了。邵飘萍反复强调记者要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性,是因为记者的社会地位与工作特点的需要。

20、   1920年回国。9月17日,《京报》复刊。他办报既重视外交、***、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内容,关注***命运、人民疾苦,也依靠社会力量,办了好多种附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1926年4月,张作霖悬赏、捕杀邵飘萍,吴佩孚也密令到京缉捕邵飘萍。4月26日凌晨1时许,邵飘萍被捕,临刑前,他还向监刑官拱手说:“诸位免送!”然后面向尚未露出曙光的天空,仰天大笑,从容就义。年仅40岁。

21、李大钊同志和其他无数先烈光荣地倒下去了,但是他们的牺牲没有使***革命停止,相反,***革命在牺牲者的血泊中继续前进,直至获得伟大的胜利。作为***人民的优秀儿子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大钊同志的业绩将永远受到***人民的追怀和崇敬。

22、众所周知,李大钊是在***大地上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第一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积极为《新青年》杂志撰写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说及俄国十月革命。1918年7月至11月,李大钊连续在《新青年》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三篇文章,在***首倡马克思主义,并热情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经常是“知有主义,不知有家”。正是因为《新青年》杂志和李大钊等人的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开始风靡***。

23、  李大钊同志遗留下的墨迹是很少的。去年从他的故乡找到了他赠给亲戚的一副对联,上面恰好也写着同样的话,而还有后一句,全文是:

24、回望过去,我们总会感受到历史所留下的清晰印记。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共产d建立,不过二十余年,***青年,***人民不复“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这样麻木不仁的丑态,而更多的是接受、学习新文化。在新文化、新思想的滋养和激荡下,思想不断升华,走上进步的道路,始终推动和促进***共产d的建立。而那些以笔为刀,孜孜探求民族***、人民解放、***富强和人民幸福道路的文人斗士更应被我们追忆和感激。

25、本图表现的是邵飘萍于1918年创办《京报》,人物犀利的眼神也暗喻了他锐利的笔锋,无畏权贵的抨击军阀们的残暴行为。

26、    第明确了记者的首要任务是报道新闻。他邵飘萍认为,“以新闻为本位”是世界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美、日等国的新闻业之所以发达,就因为坚持了这个原则。虽然刊载政论来传播意见信息也是报纸的重要职责之但是,从根本职能上说,传播事实信息才是报纸的第一任务。

27、     他抨击冯国璋进攻国民军,焚掠汉阳,残杀同胞;怒***袁世凯,倾力拥护宣传孙中山的革命主张。他的文章为读者所喜欢。不久,就接任了《汉民日报》经理之职。由于邵飘萍主笔的《汉民日报》敢为民众权益仗义执言,遭到亲袁势力和地方当局的忌恨。他们收买地痞流氓在夜里潜入《汉民日报》社纵火,企图烧死邵飘萍,幸而被及早发现,大火被扑灭,邵飘萍才幸免于难。

28、杨继盛,号椒山。河北容城县人。明嘉靖年间,他出任南京兵部员外郎中,笃实刚正,不畏权势,因勇敢弹劾大***臣严嵩未果,反而惨死在严嵩的屠刀下。

29、这张绘图是邵飘萍先生面带微笑仰望上方,似乎是看到了新***光明的未来。致敬邵飘萍先生赤诚的爱国心,他“不朽的精神”将永远传承。

30、也想起施一公的回国执教,也耳闻饶毅教授的愤慨与敢言,也目睹钟南山家里的那幅“敢医敢言“的书法作品沉甸甸······

31、下联的“文章”是指宣传马列主义,抨击反动军阀统治,歌颂革命和共产主义的文章。“妙手著文章”就是要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宣传革命。

32、杨继盛死后12年(1567年),87岁的严嵩在举国唾***声中死去。同时,皇帝颁诏抚恤直谏诸臣,杨继盛被追赠为太常少卿,谥号忠愍,予以祭葬,并任命其一子为官。

33、当时,在北洋***教育部任职的鲁迅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他对官场的狗苟蝇营非常不满,空余之时只是抄写古碑以自娱。“客中少有人来……而我的生命却居然暗暗的消失了,这也就是我唯一的愿望。”好在,鲁迅的挚友钱玄同时常带着《新青年》来看望他。鲁迅看了《新青年》,大受新思想的启示和鼓舞,重新拿起笔投入了战斗。 

34、名振青、镜清等,笔名飘萍、阿平等,浙江东阳人。清末民初新闻记者之巨匠、报业巨子。先后担任《汉民日报》、《申报》、《时事新报》、《时报》主笔。后任《申报》驻京特派记者,继而创办《京报》,自任社长,以迄被张作霖杀害。其身后评价是“吾国新闻界泰斗”。

35、下联的“文章”是指宣传马列主义,抨击反动军阀统治,歌颂革命和共产主义的文章。“妙手著文章”就是要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宣传革命。

36、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37、作为新时代青年,数媒192的赵飞羽同学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专业技能,用一些有趣且具有感染力的艺术表现手法将邵飘萍先生的艺术形象跃然纸上,下面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优秀作品,感受作品背后表达的故事。

38、杨继盛就是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乡民崇敬他,把他安葬在河北容城县以东。明万历三年,又迁葬到河北定兴县东引村侧至今,立有墓碑,上题“明忠臣杨椒山之墓”。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9、  “晨钟报”是李大钊同志从***留学回国后亲自设计和主编的第一个报刊;他敲起“晨钟”来,希望唤起民族的彻底的“自觉”,建立一个理想的年轻的***。

40、嘉靖三十四年,杨继盛书下绝命一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千古流传。其后,虽有李大钊之“妙手”,亦有杨联陞之“庸手”,都难以比肩。我以为,以肩担责,以文警世,“铁肩”与“辣手”齐备,方为吾侪之所向往。

41、在狱中,杖刑打断了杨继盛双腿,全身皮开肉绽,杨继盛摔碎瓷碗,将碎片扎入体内放血,血流不止,但他咬紧牙关,然后用瓷碗碎片将腐肉一一割去。

42、反观当下,有些青年打着“与世无争”“无欲无求”的幌子,实则是逃避现实。于是,从“丧系文化”的迅速风靡,到“躺平一族”的不断壮大;从“佛系青年”的层出不穷,到“人间不值得”的颓废之言,他们逃避责任,不敢直面现实,在不断堕落中丧失了激情,也麻木了自己,最终成为一具行尸走肉。试想,没有“铁肩担道义”的勇气与担当,没有“辣手著文章”的深刻与犀利,青年一代如何能将盛世坚持下去,如何能让***不断进步?

43、他自信有“自信独守的坚操”,绝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他的人品道德的高超,连反动报纸在他殉难以后为了遮人眼睛,也只好一致称赞。他实在够得上说是一个“卧薪尝胆”,立志改革社会的“仁人志士”。

44、李大钊撰写的这幅名联,上联中的“道义”是指为国为民的理想和志向,“铁肩担道义”就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

45、狄道典史。其后被起用为诸城知县,迁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调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嘉靖三

46、    邵飘萍,1886年10月11日出生在浙江省一个贫儒家庭。1906年秋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学堂,1911年大学毕业后被金华中学堂聘为国文和历史教员。早年,他投身反清斗争,和宋教仁等一起成为南社的成员。在这一时期,他崇拜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后转而崇拜孙中山,成了中山先生民主革命事业的积极追随者。此后,邵飘萍成为中共早期秘密d员、北京京报社社长。他是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五四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是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之一。

47、在南拒马河南岸有一个不大的村子——北河照村,村中有一个不大的祠堂——杨氏祠堂。几百年来,这个不大的祠堂声名远播,其供奉的是被称为“容城三贤”之一的杨继盛。今天,小编就带您了解下咱们容城的这位名人。

48、题干中共出现对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四个不同版本。四个版本的对联,共同强调的是“肩担道义”与“手著文章”。“担道义”意味着挑起弘扬道德与正义的重担。“著文章”意味着抒发己见。“担道义”是目标,“著文章”是方式,个体以“著文章”的方式实现承担民族、***、社会“道义”的目标。

49、杨继盛的“铁”“辣”风骨,寄寓了士人面对官场黑暗的不屈和愤慨;李大钊的“铁肩”“妙手”,展现了***革命者的智慧和担当。钱穆的“双”“只”智辩,道明了个人对于道义与文章的价值判断。但是,我最喜欢依然莫过于杨联陞的“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只因他有平庸之下的凛然大义。

50、李大钊撰写的这幅名联,上联中的“道义”是指为国为民的理想和志向,“铁肩担道义”就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

51、“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的这一联掷地有声的勉语,正是他自己一生奋斗的真实写照。他对***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52、于是,我将目光投注于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才发现:每当社稷有倾覆之危,民族有危亡之境,读书人总是冲在“战火”的一线,他们必筑精神“铁肩“在前,他们必斥”辣语“于笔端。古有比干冒死力谏传承屈原“伏清白以死直兮”的精神;今有“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豪情壮志;鲁迅的杂文如”投枪“”匕首“,文章也就成了反动派最害怕的武器;忘不了闻一多的”最后的演讲“;还记得朱自清”宁死不吃***救济粮“的刚强——原来,读书人有属于自己的信仰。

53、***曾以“热情理想与优良品质兼备的人”来评价邵飘萍。

54、这几个不同版本的对联,你最喜欢哪一个?请写一篇文章,明确你的选择,并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55、是的,千年岁月,抹不平铁肩的棱角;万载光阴,掩不了辣手的文章。生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不仅要以青年之“铁肩”担***之“道义”,还要以青年之“辣手”醒世人之迷梦。非如此,不足以治愈时代的疾病,不足以缔造更好的未来。

56、“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的这一联掷地有声的勉语,正是他自己一生奋斗的真实写照。他对***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57、活动中,专程从北京赶来的邵飘萍孙女邵克美等邵飘萍后人,捐赠了邵飘萍在京报办公时所用的桌布,以及邵飘萍夫人汤秀慧手迹等文物。

58、之所以和这一联产生诸多共鸣,许是因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沦为平庸之辈,而欲求不得之果。这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需要我们共同承担道义的时代,但也是个缺少梦想信仰、让人“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时代。我们都曾是“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少年,但现实降予的苦难,让我们无止境地迁就,而最终陷入自欺欺人的罗网。甘于平庸,无力向前,失去了承担道义的胸襟。然而义始终藏于内心深处,使人心中总有突破庸常的冲动与渴望。我们在“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中发觉了一个敢于在逆境中奋进而峭然而立的灵魂。追忆曾经,舔舐伤疤带来的痛感,让这赤子之心更显珍贵。

59、           三明二中高三(15)班赖世超

60、     五四运动爆发后,邵飘萍主办的《京报》与全国进步报刊团结一致,以强大的革命舆论,紧密配合斗争的开展。他在《京报》上不断揭露北洋***袒护卖国贼的行径;警告当局不能用“军警之办法”对付学生;指出“镇压学生的爱国反帝运动,就是为卖国扫障铺路”。文章鼓励社会各界“持久进行”斗争。

61、李大钊撰写的名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原是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所作,李大钊只是在原对联上改了一个字,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因抗御强暴、反对权***严嵩,而惨遭严嵩杀害,杨继盛就是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62、    邵飘萍认为,新闻记者因地位重要,握有莫大的权威,要与各方面重要人物打交道,最容易受社会尊重,但在道德上也最容易堕落。他慎重地提醒新闻界同行:“世每有绝顶聪明、天才茂美,利用地位,籍便私图,至于责任抛弃,人格扫地。”“一旦败露,则世人之厌***非笑,集矢其身,欲挽回而已无术。不仅害及一己,新闻界之前途实受其累。是安可以不慎?”就是说,无论从自身的名誉,还是从报业的前途计,记者的品性都是立业的根本。

63、来到杨氏祠堂,远远就看见祠堂前面有多个石碑,其中一块上书“赤心报国”四个大字,笔势遒劲,尤其醒目。

64、于古之焉或史书中结识了众多读书人,我发现他们的文章乃至生平都贯穿了一种情怀,正如杨继盛的留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我想,这就是读书人的信仰。

65、邵飘萍(1886~1926),男,汉族,浙江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1926年因发表文章揭露张作霖统治的种种黑暗,而被张作霖杀害。有“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之称。

66、邵飘萍作为一个英雄人物,如果看到当今社会变得如此和平美好,肯定会产生不同的心情状态,所以设计了一套邵飘萍的表情状态图,让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亲切,更容易被同学们所接受。

67、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更亦应知跃进、知雄飞,以自己奋进的姿态,向这些文人志士致敬,以自己激昂的青春,追寻他们不朽的精神!

68、邵飘萍是***新闻事业在民初转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个被誉为“新闻全才”的记者。在近二十年的新闻生涯中,他创办过通讯社,当过《汉民日报》《申报》和《京报》等几家报社的记者或主编,还应聘为北京大学、北京平民大学和政法大学的教师,集新闻记者、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工作者于一身。

69、道义铁肩担,吾辈应青年勇挑重担,志存高远。为信仰牺牲的气节与风骨,正是千古仁人志士一生奋斗的应有之义。嘉靖年间,严嵩专权,政权黑暗,杨继盛一声怒吼,担起道义,唤醒众人心中的良知;清末以来,内部叛乱,列强入侵,孙中山一声呼唤,担起道义,推翻清王朝统治。当今***,虽无杨继盛时代之黑暗,亦无孙中山时代之混乱,却也是困难重重,险象环生。当此关键时期,总要有人担起道义,总要有人作为先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若世人皆有铁肩,皆担道义,必能使***焕发出无限生机。

70、绝命一联,一腔血泪唱就,三番入骨修缮。是时杨员外在狱中提笔成句,念及断送自己官命性命的这耿耿一谏,脸上的神色该是多么傲然!而这喷薄的豪气终于是滞住了,凝结在钱穆先生“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一句中,稳稳地落下来,并仍不失其铮然之声。

71、义,是对个人价值的探求,也是为实现社会价值而付诸行动。所谓“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即是“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文章”之义。这是文人在时代背景下对自身能力诉求不满,是在明了能力局限后的自我解嘲,更是在解嘲后燃起的信心与大义。文人即使在文字干涸无力的境地,仍然葆有对大义清醒的认识和不懈追求。所以动心魄,承肩担,感性灵,勉手笔。

72、而正是这样随便挥几笔的东西,又无心地流露了他的伟大的抱负和心境。回顾一下李大钊同志只有三十九岁的短短的一生,从年轻时代起,他就胸怀大志,喜作诗文,把寻求挽救民族的危亡的真理,看成了自己的天职。

73、为避迫害,邵飘萍急走扶桑。1915年底,袁称帝,上海新闻界电邀邵飘萍倒袁。邵弃学业而归,以“飘萍”、“阿平”为名在沪上三大报执笔,痛***袁之祸国。倒袁后不久,邵飘萍受聘任《申报》驻京特派记者。当时北京新闻界社会声誉极差,记者虚构成风,报纸难辨真伪。邵飘萍以一个职业记者出现,深入实际采访,追寻事件全貌。

74、感染无数人的投笔从戎:”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豪情,感慨文天祥千回百转的《指南录后序》,现在才有一点理解杜甫一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踌躇——原来,读书人的信仰早就穿越时空,让人仰望。

75、他在《热风•随感录四十一》写道:“愿***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中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正是这一篇篇文章激励了无数***青年,唤醒了无数***人,照亮了***的前行方向。

76、这几个不同版本的对联,你最喜欢哪一个?请写一篇文章,明确你的选择,并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

77、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人。明朝中期著名谏臣。因上疏弹劾仇鸾开马市之议,被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