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纪伯伦的散文诗孩子 「37段优美文案」

纪伯伦的散文诗孩子

1、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2、Youmaystrivetobelikethem,

3、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4、  Fortheyhavetheirownthoughts.

5、就像你们每一个人都独自站在上帝的知识世界,For the vision of one man lends not its. wings 

6、我们陪着孩子长大,却无法陪着孩子变老;我们养育孩子的身体,但也要尊重孩子的灵魂。真正睿智的父母,往往更愿意成为孩子的守护神,而不是掌控者。

7、有人说,父母子女之间,其实就是一场不可避免、漫长的告别。所以,我们终要学着洒脱地放手,子女也要学着独立的生活。

8、这篇耳熟能详的散文诗来自于百年前纪伯伦的《先知》(TheProphet)这本书。

9、“通过此刻的确是我举起明灯的时候,那灯中燃烧的并不是我点燃的烟火。”

10、 1910年11月初,纪伯伦在波士顿参加了成立于1911年的“金环学会”的创建工作。该学会的宗旨是让黎巴嫩、叙利亚侨民了解波士顿事件,支持他们举办的所有文化活动。

11、纪伯伦是贫苦出身,他的作品更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在讲为人处世的哲理,于平静中流露出淡淡的悲凉。

12、有人说纪伯伦的《先知》就是百年前的心灵鸡汤,而我却认为《先知》记录的是先生的处世哲学。

13、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思想。平等的相处,往往是思想的平等。

14、资源链接:https://pan.baidu.com/s/1BQexCT_y-dIBlGeVVBBBBA提取码:3lqm 书名:纪伯伦散文诗经典

15、其实在纪伯伦的创作生涯中是可以分段的,散文诗中所收藏这的《先知》与《沙与沫》可以说是创作生涯后期的传世之作,也就是这两个传世之作把纪伯伦推上了世界文学史的巅峰,而作为作者学着历程中期的作品《疯人》则表达了对寻找真理的无尽求索与拷问之路。

16、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17、Aslivingarrowsaresentforth.

18、 在波士顿,母亲和布特鲁斯经商,妹妹玛尔雅娜和苏尔丹娜则为邻居打工。纪伯伦进入一所平民学校,继续学习。一位英文女教师注意到了纪伯伦的天赋。纪伯伦也引起了艺术家法里德·荷兰德·戴伊的注意。戴伊接受了纪伯伦,并领他走上艺术之路。

19、  Youmaystrivetobelikethem,butseeknottomakethemlikeyou.

20、 纪伯伦的作品独具风韵。他的文笔轻柔、凝练、隽秀,宛如行云流水;语词清新、奇异、俏丽,色彩斑斓夺目;哲理寓意深邃,比喻别致生动,想像力无比丰富;加上那富有神秘格调的天启预言式语句,还有铿锵有力的音乐节奏感、运动跳跃感,构成了世人公认的热烈、清秀、绚丽的独特风格,被世人誉之为“纪伯伦风格”。

21、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22、 《先知》      1923年(英文)——这是纪伯伦最重要的著作。

23、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24、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25、  纪伯伦这首散文诗中的教育理念与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些经典也是不谋而合。孔子曰“教学相长”,这个观点不仅适用于师生之间,也适用于父母孩子之间,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共同进步。韩愈的《师说》中也是同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所阐述的辩证思维,也同样适用于父母关系。

26、Theycomethroughyoubutnotfromyou,

27、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28、  给他们的身体提供住房,但不要禁锢他们的心灵,

29、  恰逢六一儿童节来临,在此与全校师生共同品味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一首经典散文诗《致孩子》。题目看似是为孩子所作,其实探讨的却是为父母之道。父母也是曾经的孩子,如何在“无证上岗”的慌乱中处理好生活的琐碎的心态的调整?也许这首诗中能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30、在爱孩子的过程中,每时每刻做到这些,对我而言,真的有些难度。但我愿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与孩子一道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努力提高“为人父母”的修养。

31、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32、鸟儿藏身在叶子浓密的树枝条间,花儿合上了眼,大自然一片寂静。这时,忽然听到踏着青草的沙沙脚步声,我调转视线望去,只见一对少年男女正朝我走来。片刻后,两人坐在一棵枝繁叶茂的树下;我能看见他俩,他俩却看不见我。

33、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34、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35、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36、纪伯伦,黎巴嫩诗人、散文家、画家。他在黎巴嫩接受了基础教育,曾到法国学习绘画,1911年起长期定居美国。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位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