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关于提倡阅读的名言(36句合辑)

关于提倡阅读的名言

1、  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

2、郁达夫说,“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西汉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欲望带来的忧郁之病、嫉妒带来的愤恨之病、虚荣带来的烦恼之病、贪婪带来的思虑之病,都是现代社会的心病。病根是自己太愚,就像和白痴生气,快把自己变成白痴。

3、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每天观察天气,记录气象日记;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5、从以上几个数字里,我们可以看出,要成就一项事业,需要持久的恒心。所以,巴尔扎克说:持续不断的劳动是人生的铁律,也是艺术的铁律。

6、草原狼苍凉的叫声便突然在耳边响起。这是一曲草原的挽歌。我想象着草原雄浑而壮丽的景象,想象着草原狼雄壮而凄凉的叫声和草原狼那追求自由的灵魂……《狼图腾》的悲壮在我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关于提倡阅读的名言)。

7、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美)富兰克林

8、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9、学习如果想有成效,就必须专心。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会有相应的收获。谷超豪

10、  大师们的作品在我们心灵扎根,诗人们的佳句在我们血管中运行。我们年轻时读了书,年老了又把它们记起。

11、本文由语文阅刊(yuwenyuekan)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12、要建设,就必须有知识,必须掌握科学。而要有知识,就必须学习,顽强地、耐心地学习。向所有的人学习,不论向敌人或朋友都要学习,特别是向敌人学习。斯大林

13、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14、如今社会,便捷的科技设备,安全的管理需要,几乎处于无所不在的被拍摄的状态。普通百姓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牢记着关好门,拉好窗帘,甚至还别忘了关灯。

15、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16、之后,我开始阅读《穆斯林的葬礼》。这个凄美的故事让我对世事有了更多地了解,有了许多收获。只可惜当时读的太快,虽然读进去了,许多细节没有品味,现在看来甚是可惜,还是得重读。

17、北宋末年的岳飞,正是在金人入侵的动乱年代里,立下了“还我河山”的壮志,才一生征战沙场,死而后已。当岳飞率军屡败金兵,建立大功的时候,有人赠送美女以示慰劳,岳飞说:“金兵未灭,难道是大将安乐的时候吗?”毅然将美女送了回去。宋高宗要为他建宅第、立家室,以奖励他的赫赫战功,他又辞谢道:“金兵末灭,何以为家?”岳飞一生不顾个人安危,终于留下了千古美名。

18、1934年的杂文《随便翻翻》,倒的确谈的是鲁迅自己的一种阅读方法,而且这于他自己是由来已久的。随便翻翻是消遣,还有助于恢复疲劳,而且可以使人冒充博雅。这消遣看的闲书就会很杂,而一杂,实际上就是大大开了眼界,也就不那么容易被别人蒙,所以鲁迅主张要多翻多看。

19、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煮

20、在看了几篇短篇小说后,我又捧起了《四世同堂》。我本以为这书应该是深刻得让人无法读懂的,可看了几章之后,发现这本书一点也不脱离生活,让人感到熟悉而亲切。它的语言是如此质朴,却将生活中的一件件事,一个个人物刻画得如此传神,把人们复杂的心理和人性的善***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样一本书,更加拉近了我也名著的距离,消除了那种名著都深刻到难以读懂的印象。原来名著用质朴的语言,同样可以表达深刻的思想和复杂的情感。这本书让我更喜欢名著了。

21、在六十年代,我看到过无边无际的草原,百花盛开,草木争荣,羊群肥壮。天空中一只秃鹫盘旋,突然间展开庞大的双翅俯冲下来,用钩曲锋利的双爪抓起一只肥大的公羊,沉重地拖向空中,羊发出凄惨的哀嚎,四条腿在空中乱蹬。

22、“硬看法”——许多文章中是这么解释的——“对较难懂的必读书,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我确信鲁迅一定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于是在网上查询“鲁迅硬看”,除跳出一大堆的读书方法外,终于找到了一条鲁迅语录:“但学外国文须每日不放下,记生字和文法是不够的,要硬看。比如一本书,拿来硬看,一面翻生字,记文法;到看完,自然不大懂,便放下,再看别的。数月或半年之后,再看前一本,一定比第一次懂得多。这是小儿学语一样的方法。”(《书信•致曹白》,《鲁迅全集》十卷300—301页)

23、打开书柜,寻找着要读的新书,却看见第一本读书笔记本静静地躺在面前。一时的冲动使我轻轻取下它,打开,一篇一篇地翻看以前写出的文章,仔细回顾着读过的一本本厚重书籍。

24、老实说,我一开始并没有把名著阅读当回事。语文,在我的印象中,永远是无趣的。除了无穷无尽的字词字音,就是一些明明很简单,却被搞得无限复杂化的课文。起初我并没有认真读,只是应付地写了几周的摘抄。可是,改变我的一天终于来了。于老师把第一期的读书笔记发了下来,让我眼睛一亮。这里的文章不像以往的范文一样矫揉做作,虽然短小,却一篇篇都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我被深深地触动了。从此,我这个数学还算不错的理科生走上了阅读名著的道路。

25、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26、这你就可以看出来了,我们的学者们具有多么非凡的本领啊!能挖掘出这么多的“有自己特色”的读书方法出来。

27、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28、唐朝“鬼才”诗人李贺,他的成功在于积累。为了搜集素材,他早上背上锦囊,骑着毛驴,外出游历,观察生活,一有灵感便记在纸上,放于锦囊中。一天下来回到家中,将锦囊中积累的纸条拿出,在灯下选择整理,将有用的纸条再存入另一个锦囊中供以后写作用。

29、八十年代走进书店,显眼的书架上摆着的是《红楼梦》,《金瓶梅》,《水浒传》。现在走进大城市的书店,首先看见的书籍是“成功学”,“投资理财指南”,“职场升迁术”之类的畅销图书。

30、生活里没有读书的时间,你就像生活在恐惧的黑暗里

31、但这个“设问法”,还真让我觉得可能说不过去了——“鲁迅读书,爱向自己提出问题。他拿到一本书,先大体了解一下书的内容,给自己提出一大堆问题。例如:书上写的是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自己对这个题目又该怎样写?”把鲁迅谈读书的所有内容全部在脑子里过一遍,还真想不起鲁迅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也许是我看漏了呢?也是可能的。不过我刚好记得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他的读书方法就是这样,他称为“推想法”。我还记得物理学家李政道说过他的读书法,好像也是这样的,他称为“推读法”(就是先推想再阅读的方法)。是不是他们都得了鲁迅的真传?而我还真不知呢?

32、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33、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读书名言)——郭沫若

34、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

35、又辛苦的查找和检索,最初的整个下午几乎没有结果,都是只有这句话,没有前言后语,没有出处。最后,谢天谢地,终于还是找到了!原来这句话不是出自《鲁迅全集》,而是出自***人池田幸子记录的鲁迅和她的谈话,出自她所写的《最后一天的鲁迅》,此文最初刊载于1936年11月25日的《作家》第2卷第2期。文章中记录鲁迅的话:“我学外国话的时候,当初乱读了很多。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会懂的,所以就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只要多读多译就好,没有别的秘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