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孟子名言名句及翻译及知道的道理【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

孟子名言名句及翻译及知道的道理

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译文) (孟子说:)“有预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份苛刻的诋毁。”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食之以时,用之以礼。——《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5、(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路问什么是完美无缺的人时,孔子)回答:“……看见利益首先想想该不该

6、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7、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节》

8、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孟子名言名句及翻译及知道的道理)。

9、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10、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11、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2、(译:如果我有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表现吗?)

1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四十二》

14、译文:已经做过的事就不要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就不要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追究了。

15、(译文)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保持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16、  养心莫善于寡欲。(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17、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其长。

1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20、译文:聪明而喜爱学习,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并不感到耻辱。

21、(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22、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也。

23、译: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24、(译文)孔子说:“看见贤人,应该想想怎样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应该自己反省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

25、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26、(译文)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27、肃认真,遇到疑问时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将要发怒时要考虑发怒后有什么后患,见到可以得到的

28、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29、(译文) (孟子说:)“如果西子施身上沾了肮脏,别人走过她身边时也会掩着鼻子;虽然是个面貌丑陋的人,如果他斋戎沐浴,也一样可以祭祀上帝。”

30、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31、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32、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3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34、老子在这里是想要告诉人们,“善”是符合大“道”的,善良的人因为其自身的思想和言行均是符合“道”的,并且能够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那么自然就会被大道所青睐。所以,做人做事应顺应天道,多行善事,多结善缘,做个善良的人。

35、(解释)(即使有天下最轻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凉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

36、(出处)《孟子·梁惠王上》(译文)奉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37、(译文)孟子说:“……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便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如果不用音乐方

38、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39、译文:譬如堆垒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还是不算完成。

40、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41、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节》

42、(译文)常怀忧患之心,才能生存下来;沉溺于安乐之中的,常常自取灭亡。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43、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44、译文: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45、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也说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表明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46、(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足以败坏道德。小事情不会忍耐,便会坏了大事情。”

47、(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48、志,气之帅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