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自相矛盾的意思和道理 『50条美句精选』

自相矛盾的意思和道理

1、孩子很能干,肯吃苦。父母看在眼里,喜上眉梢。(自相矛盾的意思和道理)。

2、《自相矛盾》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1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自相矛盾是一个成语,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这个成语出自于《韩非子》,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便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盾都戳的穿。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因以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自相矛盾的意思和道理)。

3、生1:有的同学希望自己的身体非常强健,可是每天却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常常睡懒觉,这样想法和做法不一致,就是自相矛盾。

4、生:我的盾很坚固,什么东西都不能刺破它。我的矛很锋利,什么东西都能被它刺破。

5、学生虽有几年的语文学习与实践,但要真正读懂这篇文言故事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以上的教学片段中,我引导学生充分揣摩人物语言,通过“无不”“也”这几个字词体会卖者肯定和感叹的语气。学生在变换句式的比较中体会了文言文语言的特点,在朗读中感悟了文言文语言的精妙,既提高了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也发展了思维的敏捷性。

6、打开门,当班主任发现来的是遭受欺凌孩子的家长时,顿时满脸戒心。

7、   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文言文《自相矛盾》,感受古文语言的韵味。(相机板书:自相矛盾)

8、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

9、学习过《自相矛盾》这篇寓言故事,你们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了吗?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自相矛盾的例子,和你身边的人分享分享吧!

10、第5课《草船借箭》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11、   “矛”字在书写时最后一笔是“丿”。(学生书空“矛”字,重点强调点的写法)

12、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像这样自相矛盾的事情还有很多,试着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更多例子。)

13、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14、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耀他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破它。”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没有它不能刺破的东西。”有人说:“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不能回答了。所以说,不能被刺破的盾和什么都能刺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15、(出示图片)守株待兔、拔苗助长、亡羊补牢……

16、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说一说。

17、吆喝过了矛,卖家又拿起盾牌:卖盾啦卖盾啦,俺滴盾,坚固无比,世间的任何矛,都无法穿透。

18、   引导学生回顾这几则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19、天衣无缝,汉语成语,拼音是tiānyīwúfèng,意思是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破绽或漏洞。

20、(3)吾盾之坚   之:                  

21、(1)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22、这时有人打岔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

23、老师哪里说错了呢?(前后表达不一致,自相矛盾。)

24、——让老师无处可站,只好站在家长的位置上,替家长倾诉了许多不平。

25、自相矛盾的寓意:比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26、第2课《祖父的园子》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27、胡说!父母一听就炸了:儿子,你能挑水,会耕地,一顿饭吃得比三头驴还多,咋就比别人笨啦?

28、   课件出示“写字小助手”,组织学生展开同桌互助学习活动。

29、(5)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之:                  

30、虽然智商不靠谱,但毕竟是亲生的。父母每天乐呵呵,带着孩子耕田种地。

31、b.有人在墙上写着:“不准乱涂乱画”,可他自己就在墙上乱画了,他的行为和言论自相矛盾。

32、(“矛”的笔画是横撇、点、横钩、竖钩、撇。“盾”的部首是“厂”。“誉”的部首是“言”。“吾”的部首是“口”。)

33、在开始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段视频。(看《自相矛盾》的视频)让学生大概了解故事情节。

34、翻译:慢慢看他的衣服都没有缺漏可寻;翰问的;对他说:天衣本不是针线为啊。

35、不能被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36、但这个故事,还可能——或必然——必然还有另一个结局。

37、《自相矛盾》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常带有***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38、《韩非子 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39、楚人是一个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诚信,自吹自擂,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的人。

40、你刚才的发言前后自相矛盾,别人不知道该怎样明白。

41、楚国:又称荆、荆楚,***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楚国国君芈(mǐ)姓熊氏。最早兴起于丹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最终在前223年亡于秦国。其全盛时的最大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湖南全部、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贵州、广东部分地方。

42、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43、《有缘的人总会相聚——MOOC公号招募长期合作者》

44、(2)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45、   看一看:仔细观察写字表的“矛、盾”,将容易写错的笔画圈出来,并给同桌讲一讲圈画的理由。

46、(黑色)的墨水瓶 (静静)地交叉 (灿烂)的阳光

47、矛,长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

48、一个人在同一判断中,对同一问题,是不能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断来的。若是这样做了,那就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不管是物质的客观世界,或是思维的主观世界,都有矛盾问题。有矛盾不见得是坏事。有矛盾才有事物的进步与发展。关键是我们要认识矛盾,分析矛盾,研究矛盾,解决矛盾。只有这样才能让事物得到发展。

49、如果违反这一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一个对象既予以肯定,又予以否定,就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通常人们说“出尔反尔”“自我打自我嘴巴”等就是对这种错误的形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