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91段优美文案」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1、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自由的爱情观。爱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茁壮的成长。爱,不是牺牲,不是占有;爱,是一种成全。拥有爱情的时候,要让对方自由;失去爱情的时候,更要让对方自由。爱就像风筝一样,你要给它飞翔自由,也要懂得适时把它拉回来。没有自由的爱情,也会慢慢趋向自然***。爱需要自由,正如同爱也需要呼吸是一样的。距离和神秘感,才是维系爱情温度的好方法。

2、  其实,真正的苏格拉底大概不会像柏拉图笔下那么直言不讳,因为我们一直未弄清一点:柏拉图写下的,究竟是苏格拉底的原话还是桕拉图本人的思想?他是否借他所谓的“苏格拉底”之口,说出了自己要说的话?

3、柏拉图指着帐篷边的的一朵花说:这就是最好看的花啊。

4、  相反,苏格拉底不负“牛虻”之名,使雅典人更加恼火。他说自己毫无过错,而雅典人本该奖励他,为他提供免费餐饭,而不该惩罚他。苏格拉底这番话,自然未被雅典人接受。

5、在苏格拉底之前有许多哲学家,他们有很好的见解,在探讨宇宙、探讨人生方面都有一些不错的看法;但因为他们的著作残缺不全,只是一些断简残篇,所以很难做比较系统的理解。苏格拉底没有著作,但是他的学生柏拉图《对话录》里面发挥他的想法。

6、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7、诚然,我们这些芸芸众生,天生一副肉眼凡胎,又如何体会人类最为高尚、最为圣洁、最为理想、最为自由、最为完美的爱情呢!

8、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他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被后人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他早年间是跟他的父亲一样从事雕刻实现的工作,但是后来从事了研究哲学的工作。青年时期,苏格拉底自学了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己自学,成为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

9、苏格拉底说:不如你再到森林走一次,去摘一支最好看的花,仍然没有规则,只要最后带一支回来就可以。

10、快乐的秘密并不在于寻求更多想要的,而是在于培养清心寡欲的能力。

11、柏拉图是位极其重要的哲学家,他和亚里士多德一起撑起了整个西方哲学大厦。30岁时老师苏格拉底被判了死刑,这件事在他心中造成了很大的震动和影响。40岁他在雅典开办学园,是历史上出现的第一所大学。他面临的问题就是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智者派认为没有确定性的知识,而柏拉图要为知识重新奠定基础。首先他对意见(opinion)和知识(knowledge)作出了明确的区分,然后表明我们是拥有知识的,并解释我们能够对之获得知识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12、  这些都是非常严重的指控。我们现在很难知道这些指控是否属实。苏格拉底也许真的反对他的学生遵奉国教,一些证据也表明他很乐于嘲讽雅典的民主制。这与他的性格一致。很多雅典人都相信对苏格拉底的指控,这是不争的事实。

13、爱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茁壮的成长。爱,不是牺牲,不是占有。拥有爱情的时候,要让对方自由;失去爱情的时候,更要让对方自由。没有自由的爱情,也会慢慢趋向自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14、我们之所以能够得知苏格拉底的生平,主要是透过柏拉图的著作。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后来也成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15、  柏拉图认为,这种完美平衡,应像完美平静的头脑与四肢对情感和欲望的控制。遗憾的是,他这个社会模型与民主制大相径庭,会将人们置于众多谎言与强权的联合支配之下。

16、苏格拉底并不认为自己是个“智者”,即博学或聪明的人。他也不像诡辩学家一样,为赚钱而教书。不,苏格拉底称自己为“哲学家”,而他也的确是一位真正的哲学家,因为哲学家的英文philo—sopher这个字的意思是“一个爱好智慧的人”。

17、那天晚上,趁妈妈坐在那儿看电视时,她偷偷拿了信溜到信箱那儿。

18、再比如我们看到这朵花是美的,这条瀑布也是美的,为什么都能叫做美的?是因它的色彩而美吗?是因它的形状而美吗?柏拉图给出了一个简单的答案:一个事物之所以美,就是因为它分有了美本身(用“XX本身”表示XX的理念),故而它成为美的。理念论最大的特点是“分离”,理念具有客观实在性,***于个体事物之外而存在。即使把所有三角形都破坏,三角形的理念仍然存在,它是永恒而不变的。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二重划分造成了两个世界的分隔,柏拉图向往一个世界,摒弃另一个世界,认为我们要从感官粗浅的认识中脱离出来,去用理智来把握普遍而永恒的理念。

19、我们一直寻找的,却是自己原本早已拥有的;我们总是东张西望,唯独漏了自己想要的,这就是我们至今难以如愿以偿的原因。

20、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够借助别人的智慧,来使自己不受蒙蔽的人。

21、  大约两千四百年前,有个人在雅典被处死了,因为他提问太多。苏格拉底®以前也有哲学家,但真正的哲学却正是从苏格拉底开始的。若说哲学也有守护神,那就是苏格拉底。

22、即使是在今天,仍有很多人相信某些疾病——如艾滋病——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也有许多人相信可以用超自然的力量痊愈。

23、于是柏拉图去做了,许久之后,他捧着一朵比较美丽的花回来了。

24、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苏氏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理想。

25、  这种体验想必会令人难堪,苏格拉底很喜欢揭露人们真正懂得的事物的局限,很喜欢质疑人们作为人生依据的那些假定。与苏格拉底的交谈结束时,人人都明白了自己知之甚少,苏格拉底把这视为自己的成功。这比另一种情况好多了,那就是:你一直自以为懂,其实你并不懂。

26、  他终于理解了这个神谕的含义,知道了那位女先知所言不假。很多人都懂得自己从事的事情——木匠懂得木工,士兵懂得作战。但其中没有一个人具备真正的智慧。他们并不真懂他们谈论的事情。

27、在现代医学发达以前,人们普遍认为疾病是由某些超自然的原因所造成。英文influenza(流行性感冒)一词实际上的意思是“受到星星的不良影响”。

28、柏拉图摇摇头说:“开始我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但是最后空手而归!”

29、柏拉图 苏格拉底的徒弟,他的家族是寡头***的当权者之一。出身于此,他和当时的贵族青年一样热衷于***。他本就不满寡头***的暴力手段,更是厌***他们企图借苏格拉底之手作***的行径。民主制复辟,处死了苏格拉底,他因此对现存的一切政体失望,决心通过哲学改变统治者,改造***。《理想国》就是他的***理想。 柏拉图灵魂的三重区分:理性——统治思想活动/激情——控制情感/欲望——肉体的趋乐避苦。 理性是最高的,不朽的。“***是大写的人”——统治者——理性的哲学王/保卫者——有勇气,受过良好教育的武士/民众——节制欲望的各司其职的大众。统治阶层——包括武士——没有私人利益,包括婚姻,私人财产等,都是政策安排的,后代是共同养育的。柏拉图对民主制的批判——无节制的自由按照意见(多数人)而不是理性统治必然导致僭主制——一个强力的能提供保护的当权者。 柏拉图后期的《法律篇》中,提出了现实可行的“次好”的法制——“法律是主宰,统治者只是法律的仆人”,“一个可朽的灵魂,当他承担了最高的、不受约束的权利,就一定会失去他的智慧和真诚”,但柏拉图的法制依然是保守的,比如限制个人信仰,农业社会,联邦公民人数50分59个部落等。

30、柏拉图的学生是亚里士多德,他开创了吕克昂学园

31、苏格拉底(公元前四七○年~公元前三九九年)也许是整个哲学史上最神秘难解的人物。他从未留下任何文字,但却是对欧洲思想影响最重大的人物之一。

32、柏拉图借着这个洞穴神话,想要说明哲学家是如何从影子般的影像出发,追寻自然界所有现象背后的真实概念。这当中,他也许曾想到苏格拉底,因为后者同样是因为推翻了“穴居人”传统的观念。并试图照亮他们追寻真知的道路而遭到杀害。这个神话说明了苏格拉底的勇气与他的为人导师的责任感。

33、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唯心主义是在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上,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物质是精神的产物。

34、  当时,雅典的富人常让自己的儿子拜诡辩派哲学家为师。诡辩派哲学家们是聪明的教师,训练弟子掌握演说术,收费很高。相反,苏格拉底的教学却分文不取。他的确说过,他一无所知,怎么能教学生?但这并没阻止学生纷纷投奔他,聆听他的谈话。这使诡辩派哲学家很不喜欢他。

35、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36、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老师,什么是生活?”

37、苏格拉底认为,真理一直就在那儿,只是我们自己从小开始只是透过感觉去了解,只听到成见、先入为主的想法就没法去认识。以至于我们认不清真理。真理,像盒子里被遮蔽的东西,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盖子打开。

38、“我如果把它摘下来,它马上就枯萎。即使我不摘它,它也迟早会枯。所以我就在它还盛开的时候,住在它边上。等它凋谢的时候,再找下一朵。这已经是我找着的第二朵最好看的花。”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你已经懂得生活的真谛了。”

39、苏格拉底有两句话值得记住,“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居民”,这样一来,他就把古希腊时代开始的时候研究自然学的倾向,转移到研究人类的生命。

40、  柏拉图写下了苏格拉底与一些被他提问者的一系列对话。这些对话被称为《柏拉图对话录》,既是哲学杰作,又是文学杰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柏拉图就是他那个时代的莎士比亚。阅读了这些对话,我们大致了解了苏格拉底,知道了他有多么聪明,有多么气人。

41、她相信命运吗?她可不敢说,不过她知道有很多人相信。她班上有一个女生常常看杂志上的星座栏。如果人们相信占星术,他们大概也相信命运,因为占星学家宣称星座的位置会影响地球人类的生活。

42、耗时于阅读,你将因别人辛苦得来的体验,轻易吸收并改善自己。

43、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男女平等的爱情观。爱情具有平等性,不存在依附或占有关系,相爱的双方是自愿、绝不勉强的,即无怨无悔地爱你所喜爱的人。

44、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45、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师从苏格拉底,直到苏氏逝世。后游历四方,到前387年返回雅典创立了自己的学校并执教40余年。亚里士多德,出身于古希腊吉塔拉地区贵族家庭。师从柏拉图,在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学习20余年,直到柏氏逝世。后回国成为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46、  这些人一生都以为,洞壁上的投影就是真实世界。后来,其中一人挣脱了锁链,把身子转向了火把。最初,他的眼睛还看不清楚,接着便看清了自己所在的地方。他蹒跚地走出山洞,终于见到了太阳。他又回到山洞中,里面的人都不相信他禁不住告诉他们的外面的世界。

47、人生在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只不过是一个人的本能;而懂得自己不需要什么,这却是一个人的智慧。

48、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老师,什么是婚姻?”

49、柏拉图提出了比苏格拉底更为完整的教育理论。他的教育理论集中表现在他的最著名的一本著作《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当时希腊各城邦***的***制度都不够理想,弊端很多。于是他把当时希腊的各种***制度以及当时希腊以外(如埃及等)的***制度加以分析、比较、综合、总结,设计了自己的一种***制度,作为自己的理想***。

50、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51、在德尔菲神庙的入口处上方有一行著名的铭文:“认识你自己!”意思是人类绝不可自以为不朽,同时也没有人可以逃避命运。

52、柏拉图回答说:我找了很久,发觉这是最盛开最美丽的花,但我采下带回来的路上,它就逐渐枯萎下来。

53、柏拉图回答:我如果把它摘下来,它马上就枯萎。即使我不摘它,它也迟早会枯。所以我就在它还盛开的时候,住在它边上。等它凋谢的时候,再找下一朵。这已经是我找着的第二朵最好看的花了。

54、他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55、  苏格拉底直接影响了他周围的人。柏拉图在他这位老师死后,继续以苏格拉底的精神教导学生。到那时为止,柏拉图最著名的学生是亚里士多德,他是一位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大不相同的思想家。

56、参考书目:NormanMelchert《TheGreatConversation》(第三版)。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及其后》(修订第8版),匡宏等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文德尔班《古代哲学史》,詹文杰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

57、  我们以为自己理解真实,其实并不理解。柏拉图认为,唯有哲学家才能理解世界的真正本质。哲学家发现了真实的本质,靠的是思考,而不是他们的感觉。

58、  苏格拉底一次次地证明:他在市集上见到的人,其实并不真正懂得他们自以为懂得的东西。一位将军®与苏格拉底对话,满以为自己懂得什么是“勇气”,但20分钟之后,却一头雾水地走掉了。

59、苏格拉底微笑着说:“我请你穿越这片稻田,去摘一株最大最金黄的麦穗回来。但是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

60、柏拉图有了之前的经验,充满信心的去了.......

61、智者说话,是因为他们有话要说;愚者说话,则是因为他们想说。

62、她用一只手摸了摸床底下,没错,昨晚收到的信还在那里。不是梦。

63、 “知道”和“认为”有什么不同?“我知道A”和“我认为B”的区别就在于,A这个论断是真的,否则你不能说你“知道”,而B可以是假的。人们可以说“我认为1+1=3”,但不能够说“我知道1+1=3”。所以“知道”的对象,即知识,是真的,而“认为”的对象,即意见,并不必然包含真。知识是经过理性推论得到的,有其确定性和不变性,而意见则是不经过理性的、不确定的东西。只有意见没有知识的人,就像蒙住眼走路,他即使走对了路,也只是碰巧。柏拉图把意见和知识明白地区分开了。但智者们可以反驳:虽然区分了意见和知识,但实际上我们所得到的一切都是意见,不存在知识。而柏拉图表明了作为真理的知识是存在的,比如数学知识,无论对哪个人来说都是真的,它不是人们的约定,不依赖人的想法为转移。

64、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65、我必须加上一点,从今以后,我将不能亲自送信了。因为长此下去,风险太大。以后这些信将由我的小小使者送来,同时将会直接送到花园的密洞中。

66、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老师,什么是艳遇?

67、她在林中空地旁的一截树木残桩上坐下,手里仍拿着那个棕色的信封。她把它拆开,拿出几页打着字的信纸,开始看信:

68、柏拉图的对话是苏格拉底从古代生存下来的最全面的叙述之苏格拉底由此开始以其在伦理学和认识论领域的贡献而闻名。正是这种柏拉图式的苏格拉底将他的名字赋予了苏格拉底***和苏格拉底方法或共产主义的概念。

69、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

70、苏格拉底并没有提出他的***哲学。苏格拉底死于民主制,如果说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说的是衰败的雅典民主***。 苏格拉底的***理想是社会正义,***强盛。他赞成的是伯利克里宣称的——对一切人公正的——民主***。

71、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这片田野,去摘一朵最美丽的花,但是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

72、哲学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好奇心的缘故。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神话的世界观和希腊最早的哲学家自然派哲学家。

73、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是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74、  柏拉图想取缔大部分艺术,因为他认为艺术表现的真实是假的。画家描绘事物的外表,但外表却会使人们误解“理式”。

75、  公元前399年,年届七旬的苏格拉底被雅典人梅列图斯(Meletiis)告上了法庭。梅列图斯指控苏格拉底藐视雅典人的众神、宣传他的几个新神明。梅列图斯说,苏格拉底教唆雅典青年为非作歹,怂恿他们反抗权威。

76、洞穴神话记载于柏拉图的对话录《理想国》(TheRepublic)中。柏拉图在这本书中也描述了“理想国”的面貌。所谓“理想国”就是一个虚构的理想的国度,也就是我们所称的“乌托邦”。简而言之,我们可以说柏拉图认为这个国度应该由哲学家来治理。他用人体的构造来解释这个概念。

77、在这世上有,且仅有一个人, 对你而言, 她(他)是完美的, 而且仅对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说, 任何一个人, 都有其完美的对象, 而且只有一个。

78、关于五十块一模一样饼干的问题,你回答得如何呢?让我们假设你是从外太空来的,从来没有见过一位面包师傅。有一天你无意间走进一家香气扑鼻的面包店,看到架子上有五十个一模一样的姜饼人。我想你大概会搔搔头,奇怪它们怎么看起来都一个样子。事实上这些姜饼人可能有的少了一双胳臂,有的头上缺了一角,有的则是肚子上很滑稽地隆起了一块。不过你仔细想过之后,还是认为这些姜饼人都有一些共同点。虽然这些姜饼人没有一个是完美的,但你仍会怀疑它们是出自同一双手的杰作。你会发现这些饼干全部都是用同一个模子做出来的。更重要的是,苏菲,你现在开始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念头,想要看看这个模子。因为很明显的,这个模子本身一定是绝对完美的,而从某个角度来看,它比起这些粗糙的副本来,也会更美丽。

79、柏拉图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

80、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或479年-公元前399年),古希腊哲学的创始人之他是一个神秘人物,没有作品,主要通过柏拉图的对话而闻名。苏格拉底对艺术,文学和大众文化的描述使他成为西方哲学传统中最广为人知的人物之一。

81、柏拉图因此得出一个结论:在“物质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存在。他称这个实在为‘理型的世界’,其中包含存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这种独树一格的观点我们称之为“柏拉图的理型论”。

82、苏格拉底的学生是柏拉图,他开创了柏拉图学园。而柏拉图的学生是亚里士多德,他开创了吕克昂学园,因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时期并称“希腊三贤”,是二代师生关系。苏格拉底,出身雅典手工艺家庭,自学成才。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一生并没有留下任何著作。

83、人们来到德尔菲后,必须将他们的问题呈现给负责神论的祭司,再由祭司将问题转达给琵西雅。而她的回答往往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因此必须由祭司加以解释。人们就如此这般得着了阿波罗智慧的恩赐,并相信他无所不知,甚至可以预见未来。

84、亚里士多德,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85、柏拉图,原名:亚里斯多克勒斯,(前427年至前347年),出身于雅典贵族,师从苏格拉底,直到苏氏逝世。后游历四方,到前387年返回雅典创立了自己的学校并执教40余年。

86、  (Plato’sTheoryofForms)。要理解这个理论,最容易的办法是用实例说明。想想你在生活里见过的所有圆形。其中有完美的圆形吗?没有。没有一个圆形绝对完美。完美的圆形,其圆周上的每一个点与圆心的距离都完全相等。

87、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

88、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他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图他出生于雅典的贵族青年时期,师从苏格拉底。他在阿加德米的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校之后一直从教40年直到逝世。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教学思想影响非常的打,柏拉图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的,他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他的主要作品有《理想国》、《法律篇》中。

89、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

90、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