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王阳明语录 「60段优美文案」

王阳明语录

1、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王阳明语录)。

2、王阳明脸上略过一丝沧桑的笑,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3、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4、王阳明一生传奇,从一个不被人知历经坎坷的少年,成长为一代大师,被后人所传颂,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他的人生经验可以告诉我们很多道理《王阳明全集》影响了无数人,很多成功人士枕头边都备有这样一套书,读书才能更好的上进。

5、予曰:“是非之心,知也,人皆有之。子无患其无知,惟患不肯知耳;无患其知之未至,惟患不致其知耳。故曰:‘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今执途之人而告之以凡为仁义之事,彼皆能知其为善也;告之以凡为不仁不义之事,彼皆能知其为不善也。

6、 在神州这片土地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扬才露己向来招人忌恨。

7、王守仁{1472年—1528年},字伯安,号阳明,明代浙江余姚人。其父王华为成化十七年状元,官至吏部尚书。王阳明自幼好学,18岁开始研究朱熹学说,28岁中进士,任刑部主事等职。

8、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9、王阳明用最后一口气笑着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10、只要解心。心明白,书自然融会。若心上不通,只要书上文义通,却自生意见。

11、他让人帮他更换了衣冠,倚着一个侍从坐正了,就那样坐了一夜。第二天凌晨,他叫人把弟子周积叫进来。周积匆忙地跑了进来,王阳明已倒了下去,很久才睁开眼,看向周积说:“我走了。”

12、译文:灾难没有比受到上天的功劳更大的,罪没有比掩护别人犯罪更大的,***没有比偷袭别人下处更大的,辱没有比忘记自己的耻辱更大的.四者具备就都是祸。

13、人生在世,太要面子会让自己活得很难受,有时候没比较很多事都去计较,因为仔细想想,你想要的面子终究抵不过身边重要的人。

14、王阳明点头说:对!人人都是圣人,谁也不比任何人差。

15、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没有人可以引领你,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选的,真正能改变你的只有你自己。

16、聪明的人,不会让自己活在过去,无论过去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不会影响到当下的-生活和展望未来。一个聪明的人,可以坦然放下自己的过去,不忘初心,不念过往,人生在世,只求无愧于心。

17、但王艮不相信。他始终认为圣人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他说的“我看满街都是圣人”这句话,是在讥笑王阳明的言论:“你瞧,那些在大街上的凡夫俗子都是圣人,我怎么就不相信,天下会有这样多圣人啊。”

18、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

19、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0、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

21、立志学会心学——内容太多太难,索性放弃——再一次试图学习…… 

22、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

23、敌人气势正盛,就应该趁他们取得胜利疏于防备时向他们进攻,怎么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后退呢?

24、强者和弱者的唯一区别在于,信念够不够坚定。如果交战双方都是强者,那就看谁的信念更坚定。

25、 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26、很多人在发榜现场因为没看到自己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因为伤心过度,于是都来安慰他。

27、(出处)《静心录之续编二》(译文)治学的牙根在于立志,理想一旦立定那么治学的功夫现已取得成功一半了。

28、然而王阳明对这个答案很不满意,他看着老师笃定地说:“我认为不是这样。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29、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傲视,则会受***。

30、他是说“同归于寂”,“寂”不是“无”,而是在没有交感时处在一种寂静的状态,所以***传统文化有个概念叫“寂感”。

31、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王阳明"

32、百善孝为先,在王阳明心学体系下,孝不用学,它就是发自良知的行为。

33、绝不要先以***意去推测别人,否则自己就先变***了,一旦如此,就是丧失良知的表现。

34、世上之事,了犹未了,终以不了了之,得过且过的人多了,就形成一汪绝望的死水。

35、圣人之所以谓之生知者,专指义理而言,而不以礼乐名物之类,则是学而知之者亦惟当学知此义理而已,困而知之者亦惟当困知此义理而已。

36、1528年阴历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阳明从一个美的出奇的梦中醒来,他问弟子:“到哪里了?”弟子回答:“青龙铺。”王阳明又问:“船好像停了?”弟子回答:“在章江河畔。”王阳明笑了一下:“到南康还有多远?”弟子回答:还有一大段距离。王阳明又是一笑,恐怕来不及了。

37、翻译:我不看花的时候,花与我的心同处于寂灭状态。我看花的时候,花和我的心就都鲜活起来。如此便能知道,花与我的心同在。

38、应视功名利禄如浮云,要勇敢地去做事,不必计较事成之后的荣耀。有荣耀是我幸,无荣耀是我命,这就是良知给我们的答案。

39、王阳明的心学就是致良知之学,所谓良知,就是与生俱来的道德意识。时刻保持内心的光明,然后按照良知的指引前进,则前路也必定光明。

40、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

41、人心中本就有孝心、仁心,所以不必去外面寻求任何东西,只要让心中的孝心和仁心自然流露就万事大吉了。

42、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王阳明 《传习录》

43、安定情绪,物我两忘,不是什么都不想,死人才什么都不想呢。

44、(解释)所谓动静,是指所遇之时,心之本体本来无分于动静。

45、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凡今天下之论议我者,苟能取以为善,皆是砥砺切磋我也,则在我无非警惕修省进德之地矣。

46、 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王阳明

47、最有深意的就是王阳明的最后一句话——“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表明你心中有着无限的包容、友爱和善意;而这样的人,谁不愿亲近?谁不会爱戴?自然“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而能做到如此,也确实已经是真正的圣人。

48、译文:既然万事万物的道理不存在于我们的心外,而又一定要说穷尽天下的事理,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心中还没有足够的良知,而必须向外寻求天下众多事物的道理,用以弥补增加我们心中的良知。

49、在学习心学、践行“知行合一”的过程中,可能很多人都会陷入这样的***性循环: 

50、道之全体,圣人亦难以语人,须是学者自修自悟。

51、昨天我把玉穿在衣服里。大家都说很光荣。我可以脱衣服睡觉了。我只是个穷人。我到底加了什么?故荣辱不在人之手,人之失耳。

52、为学应当反身自省。若只是责备他人,就会只看到别人的不对,看不到自己的错误。若能反身自省,才能见到自己有许多没有做到的地方,哪里还有工夫责备别人?

53、他让人帮他更换了衣冠,倚着一个侍从坐正了,就那样坐了一夜。第二天凌晨,他叫人把弟子周积叫进来。周积匆忙地跑了进来,王阳明已倒了下去,很久才睁开眼,看向周积说:“我走了。”

54、源于《静心录之七》。(译文)繁华过眼仅有三更那么短,名利牵人也仅有一根线那么长。

55、只是一个工夫,无事时固是独知,有事时亦是独知。

56、良知是个直性子,对于不公,它给出的答案就是:马上反抗。

57、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58、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

59、在翻过一页页日历的零碎时间里,每天读一句心学语录,每月看一则心学故事。 久而久之,就能在日积月累中通晓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