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杨绛的书 『54好句摘抄』

杨绛的书

1、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

2、她创造了一种特色极其鲜明的散文文体风格:白描中见功夫、简淡中含深情,成为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3、这本书是杨绛对他们一家三口生活的回忆录,作者写这部小说的时候钱钟书先生和他们的女儿钱媛已经逝世,书中回忆的生活情节虽然很平凡,但是真的很感人,非常值得一看!

4、小说梗概就介绍到这,反正再讲大家也不感兴趣。我想说的是,这部小说五十多万字,整整一千页。而杨绛最厉害的是,她是快五十岁才开始自学西班牙文,花了十几年功夫,硬把这部小说翻译了过来。

5、后一部分则由注释《写在人生边上》多篇散文构成。在《论语趣》一文中,杨绛提到,钱钟书和她都认为,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是子路而不是颜回,最不喜欢的是不懂装懂、大胆胡说的宰予。(杨绛的书)。

6、在一个多世纪的沧桑岁月里,杨绛有过揪心之痛,但她以隐忍的姿态,以哀而不伤的姿态平静地活着。在生命的磨砺中,她参透了世事。这是一本杨绛先生的个人传记,她以百年人生智慧,教你做一个从容、优雅的精神贵族。

7、《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一书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关注於神鬼,藉此探讨天命以及人类的文明等问题。第二部分则由多篇散文构成,作者自称是注释自己的思索过程。

8、你知道,许多人没有什么是非好坏,只凭自己做标准。

9、《干校六记》、《将饮茶》、《记钱钟书与〈围城〉》、《回忆我的姑母》、《杂忆与杂写》、《听话的艺术》、《丙午丁未年纪事》、《喝茶》、《我们仨》、《忆孩时》、《我在启明上学》、《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老王》、《窗帘》、《收脚印》、《阴》、《流浪儿》、《风》。

10、作为外国文学研究家,杨绛先生写过多篇评析西班牙和***文学名著的理论作品,如评论《堂吉诃德》、《小癞子》(LazarillodelTormes)和《塞莱斯蒂娜》(LaCelestina)等的文章,以及论***作家菲尔丁等。

11、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12、杨绛爱书。小时候,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13、最初设想,这本书一家三口各写一部分,女儿钱瑗写父母,杨绛写父女俩,钱钟书写他眼中的母女俩。到1996年10月,钱瑗已经非常衰弱,预感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她请求妈妈,把《我们仨》的题目让给她写,她要把和父母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写下来。躺在病床上,钱瑗在护士的帮助下断续写了5 篇,最后都不能进食了,还在写。杨绛见重病的女儿写得实在艰难,劝她停一停。这一停,就再没有能够重新拿起笔。钱瑗最后一篇文章落的日期是1997年2月26日,她去世的前6天。女儿去世后,杨绛将残稿接手,续写完属于“他们仨”的故事。

14、有一种老年特有的枯简,好像来日大难之后的一杯温白开。不到口燥唇干不知这已是好的。天崩地裂,各得侥幸,偷得一个安稳。月下中天,夜凉如水。

15、希望的事,迟早会实现,但实现的希望,总是变了味的。

16、2016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先生仙逝。杨绛曾自谦,自己不是专业作家,只是一个业余作家。但从她留下的文本中,我们似乎永远能感受到文字间,那蔓延而出的隽永及温情。或许,通过阅读她的作品,表达敬意,才是最恰当的方式。

17、干校,本来是对公务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进行培训的地方,但在“文革”中,却赋予了它新的定语——“五七”,新的含义——对上述人员中的大多数进行“劳改”。杨绛先生在这里讲述了从要去干校直到回京一些事情和个人的心情、感受。本书1981年7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尤其受有干校经历的人喜欢,堪称“干校”文学中之经典。今天、今后,人们要感性地了解那段渐去渐远的历史,本书同样堪为经典。

18、▌看过《我们仨》的读者或许还记得结尾处的这一段,“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就在昨天,当获悉杨绛先生逝世这一噩耗时,经不住惋惜感慨,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杨先生终于在105岁的年纪,和她的阿媛和钟书团聚了。

19、她是民国才女,她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在丈夫钱钟书与女儿相继离世后,她在92岁高龄下提笔著书《我们仨》,100多岁还在出版文集。 

20、杨绛先生文章是否能作为成长必读,朋友圈里你随手一翻就能给出定义。奶奶去世的时候都没有发朋友圈,却为杨绛先生写了一篇文章。现在的人啊,真的不知道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了。不要让看似充实的生活,内心里总是缺了些什么。

21、第一部分是一个梦境,讲述家人相依为命的情感。

22、有一种老年特有的枯简,好像来日大难之后的一杯温白开。不到口燥唇干不知这已是好的。天崩地裂,各得侥幸,偷得一个安稳。月下中天,夜凉如水。

23、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杨绛除为母刚强外,为妻更刚强。凡事都是先生事为主,除了封建教条,我再相信他们伉俪情深。最后用杨绛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愿与大家共勉。

24、杨绛先生出生在无锡小镇,以她当时的家庭,只需要在家学习琴、棋、书、画是完全可以的。但在文革期间,她的丈夫钱钟书被贴上大字报后,杨绛就像是一只大鸟,竭尽全力地把丈夫和女儿保护起来,生怕他们受到一点点的伤害。她的举动,震惊了同事,大家想不到看似柔弱的杨绛也会有外柔内刚的一面。这也正是文革期间***知识分子刚正不阿的具体表现。杨绛先生常说:“忧患容易孕育智慧,苦难方能滋生修养。”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她做到了和自己的祖国共沉浮,和自己的丈夫共度难关,展现了我们***知识分子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25、作者 | 杨绛 出版年 | 1980类型 |短篇小说

26、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27、此书共分为两部分,在书中杨绛关注了神和鬼的问题,人的灵魂、个性、本性,灵与肉的斗争和统命与天命以及人类的文明等问题。融会了文学、哲学、伦理学精神分析等学科的知识,并形成了自己的思考。

28、这是杨绛先生在96岁高龄时创作的一部充满哲思与意趣的散文集。杨先生通过对命运、人生、生与死、灵与肉等根本问题的思考,指出人生的价值在于遵循“灵性良心”的要求修炼自己,完善自身。她以深刻独到的体验,秉笔直书的勇气和生动饱满的笔触,为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因信仰缺失而茫然无助的人们指点迷津。

29、杨绛,(1911——2016),钱钟书夫人,原名杨季康,著名的

30、该书讲述了一个单纯温馨的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作者杨绛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以及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

31、本书收录了杨绛先生的论文七篇:《菲尔丁关于小说的理论》《论萨克雷名利场>》《艺术与克服困难》《李渔论戏剧结构》《事实-故事-真实》《旧书新解》《有什么好》,另有两篇译者前言《吉尔·布拉斯>译者前言》或序言《小癞子>译本序》,还有一篇《堂吉诃德与堂吉诃德>》比较全面地呈现了杨绛先生对她翻译的这部名著的理解,后来该文在一头一尾为别增加了对作者塞万提斯和翻译版本情况的简要介绍之后,作为《堂吉诃德》中译本的“译者序”刊行。

32、作者 | 杨绛 出版年 | 1987类型 |散文

33、《洗澡》是一部反映新***成立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长篇小说。作品人物众多,故事曲折,其中尤以姚宓和许彦成之间的纯洁感情为人所称道。但也有读者对这两人的关系妄加揣测,对他们之间的纯真情谊有所怀疑。作者为了防止“姚宓与许彦成之间那份纯洁的友情”被人误会,在已近百岁高龄的时候,开始动笔创作了这部续集。

34、第三部分,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风暴,生离死别……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这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护所。

35、在1980年出版的《倒影集》中,收录了杨绛创作的《“大笑话”》、《玉人》、《鬼》、《事业》等短篇。其中,《“大笑话”》和《事业》分量最重、篇幅最长。作品中的陈倩、周默君、陈倚云等都是才智非凡、工作忘我的知识女性典型。后两位老少校长,反映了杨绛青年时代的某些经历,她自己曾任振华女校上海分校校长,换句话说,也当过“行政干部”,尽管她自谦“我不懂***”。

36、北平解放初期,长年躲在角落的“北平国学专修社”改名为“文学研究社”后,一下热闹起来,各种人才纷至沓来,有解放后仍留在国内的,有从英美法俄归来投奔光明的,有作家,有解放区来的文艺干部,还有刚大学毕业的等等,不同目的,各怀心事,知识分子的种种心态、情状以及明争暗斗一一毕露无遗。

37、《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38、女儿圆圆一向孝顺父母,对父母百般体贴。“圆圆也肯委屈,能忍耐”。小时候,圆圆十分乖巧、听话。“阿媛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她始终是父母的安慰、父母的骄傲。

39、菇唯一一次和杨绛先生的邂逅,是家里的一本《我们仨》。朴实的句子,充满情感的老照片,软纸壳儿的书皮儿,情深意浓。

40、作者 | 杨绛 出版年 | 1988类型 |小说

41、不说别的,你看她的文字,多么清爽、干净,不疾不徐,又不拗口。说白了,真正优秀的翻译家,外文好是一方面,中文一定要更好。现在为什么那么多翻译过来的书没法读,译者也许都是外文专家,但中文的水平,实在不忍心看,能把小学六年级作文写利索了都谢天谢地。你说,他们能翻译得好么?

42、快五十岁!到那个年纪,换了我,就该捏着两个保定铁球上街看人家下象棋去了。

43、女儿去世后,翌年12月,相伴了60多载的丈夫钱锺书又离她而去。杨绛一直陪送钱锺书的遗体到焚化炉前,久久不肯离去,难舍难分。两年间失去了两个至亲之人,只留下87岁高龄的杨绛孑然一身。这个打击几乎致命,但她以那羸弱的身躯挺过来了。这让杨绛对生、老、病、死有了透彻的领悟,希望自己能够“死者如生,生者无愧”(钱锺书语)。家里的一切都保持女儿和丈夫在世时的旧样。

44、该书从女性视角出发,以平实而细腻的语言,揭示了一个善良美好的家庭世界,深刻地表达出作者对亲人的深深不舍。

45、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IvhHS3Znk2LRTTpWUd-uQ提取码:iwgp书名:我们仨

46、杨绛的文学创作同时浸润着深厚的东西方文化,她的写作风格流露着超凡脱俗、温柔敦厚、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在西方自由的人文精神关照下,杨绛的小说和散文都表现出了对人性、自然和艺术的发现,然而真正促成杨绛独特创作艺术特征的因素是儒家思想,杨绛的为人为文都贴合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

47、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谁也逃不过。《写在人生边上》是钱钟书先生的第一个集子,由杨绛女士编定。本书则是这个集子的注释,回答了神和鬼的问题,有关人的问题,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修身之道,人生的价值等。

48、作者以温暖的笔触叙写了文学大师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风风雨雨,有起有伏、有悲有喜。内容主要涉及:杨绛先生童年的成长、家庭的变迁、求学历程,以及她同钱钟书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爱情,从而描摹出一位博学、睿智、宽容、淡定、从容、坚强和韧性的奇女子。

49、渐渐地,她能看懂西班牙文了。可她又开始担心,自己光会看不会说,这样行吗?钱锺书先生就鼓励她,没关系,那么多翻译《论语》《唐诗》的外国学者,不也不会说汉语吗?

50、最终我感情的崩溃是在文革中杨绛被剃了阴阳头而爆发,眼泪一直在眼眶打转,终于在他们的女儿钱媛病倒离世时喷涌而出,一发不可收拾。

51、杨绛以全家3人的名义将高达数百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

52、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

53、第一辑回忆父亲杨荫杭和三姑杨荫榆的文章,第二辑祥述钱锺书创作《围城》的背景及情形的文章,第三辑描写杨绛和钱锺书在“文革”间的种种遭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