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莲的佛语禅心〔心若安,可步步生莲。心晴一切〕

莲的佛语禅心

1、心若安,可步步生莲。心晴一切明,心浊一切暗;心痴一切迷,心悟一切禅。心是人生戏的导演,念是人生境的底片。一切的根源皆在内心,痴与执、怨与恨,只会让心翻滚、让人不安。只有放下它们,才能轻松自然。智慧愚痴心之隔,天堂地狱一念间。烦恼放下成菩提,心情转念即晴天。

2、我们并不缺少幸福,而是缺少了感受幸福的能力。真正的幸福,不单纯依赖外界因素,更多是来自内心的选择,事业成功,体验着幸福,平凡的时光,享受着幸福;即使历经挫折,依然保持一种感受幸福的心情。。。我们不去假设"如果怎样怎样,我就会很幸福"幸福只是一种选择,心选择了幸福,生活就是幸福的。

3、(24):提倡什么安详禅、生活禅,实际上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保持静中观察,慢慢就有了定力。

4、(多造善因福果)人在健康时,应多做善事、利益人群,多造善因福果,为自己铺好人生健康之道。否则一旦病障现前,身心不得自在时,则

5、境由心造,心即主人。心无物欲,方寸之间皆海阔天空永无涯畔;胸怀坦荡,宛若长空旭日烦恼则无处藏身。

6、佛法当中的善因,主要是指十善,而十善主要在于我们的动机必须是善因。例如第一个不杀生,主要指的是不要有杀生的动机。我们要让自心变得寂静、调柔,不再让烦恼作主。做得到这样,就是向善。外在的装模作样、花言巧语,并不是真正的善。这是为什麽十善都会强调动机,它指的是心态的转变。改变自己让人心静的佛语禅心意境微博(爱心是福种)佛教谈因果福报,但并非有钱才能造福;若能时体念佛心、观照自己,并以一分亲切爱心去关怀别人,这分爱心便是造福的种子。

7、空中,落叶飘零;眼前,秋风凝霜。一位秀才问禅师:"此情此景,人生当作何感悟?"禅师淡淡说道:"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诚然,花开花落自有规律不受人左右。而人无法掌握的又何止与此?常怀一颗平常心,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足矣。心乱只因心在尘世,心静只因心在禅间......

8、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9、(贪之祸害)人生会遭受天灾人祸的痛苦,无不是从贪而来。「贪」不但带来痛苦,也使人堕落;除了今生此世身败名裂,也会招致未来的业报。

10、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11、12)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

12、(珍惜天伦乐)鸟要有巢,人要有家,如果夫妻子女各居一方,何来天伦之乐?

13、  二如莲华,自性开发,比真如自性开悟,众生诺证,则自性开发。

14、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

15、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着之病。

16、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17、生活就是理解,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生活就是越过心灵的障碍,平静心性,淡泊名利。生活,就是越过障碍注视将来。生活,就是自己身上有一架天平,在那上面衡量善与恶。生活,就是知道自己的价值,自己所能做到的与自己所应该做到的。

18、(痛苦的根源)凡夫的爱欲及渴望永无止境。不断地追求物质享受与声色逸乐,有如汹涣的波涛,一波未平!这就是人生痛苦的根源。

19、学者们常说:“真理愈辩愈明。”我也曾长期虔诚地相信这一句话。但是,最近我忽然大彻大悟,觉得事情正好相反,真理是愈辩愈糊涂。

20、由于中国人喜欢省略,而谓之“禅”,故有“坐禅”或“打坐”等名词。顾名思义,“打坐”是要坐,为摄心。一般人虽然坐在那里,但心不在焉。打妄想去了,忽然而东,忽然而西,忽然而南,忽然而北。

21、(运动家精神)佛教徒应具足运动家的精神,只要肯精进,一定可以到达终点--佛的境界。

22、(调和身心)想圆满慈悲、成就智慧,开展济世与引导人群的力量,必须先从调和自己身心做起。

23、规格:33*20*32cm  收藏人:诚业奇石咖

24、(启发自我觉性)修行,得靠自己精进地启发自我灵明的觉性,不能期待不劳而获的成果。

25、不圆满的是自己的烦恼,不清净的是自己的业障。你有看不惯的事,说明你的智慧不够;你有看不起的人,说明你的慈悲不够。有慈悲的人,没有看不起的人;具有智慧的人,没有看不惯的事。其实,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和合而灭,都是正常的,没有不正常的。只是众生的因缘不同,所以才有不同的显相。

26、(感恩试练)若有人扯后腿,要心存感恩。没有人「扯」,就练不出腿劲。

27、心若安,可步步生莲。心晴一切明,心浊一切暗;心痴一切迷,心悟一切禅。心是人生戏的导演,念是人生境的底片。一切的根源皆在内心,痴与执、怨与恨,只会让心翻滚、让人不安。只有放下它们,才能轻松自然。智慧愚痴心之隔,天堂地狱一念间。烦恼放下成菩提,心情转念即晴天。

28、佛说: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没有残缺再圆也不觉圆满。

29、(多造善因福果)人在健康时,应多做善事、利益人群,多造善因福果,为自己铺好人生健康之道。否则一旦病障现前,身心不得自在时,则

30、内心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

31、3)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32、22)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行不够,别人的毛病都是你挑出来的,你不挑哪有那么多毛病。

33、(真善无贪)人之所以虚伪,只因贪欲心起。若能弃除贪欲烦恼,也无杂念,无欲无为,才能得到真「善」和快乐。

34、人生是场无休无情的战斗,做人要时时刻刻向无形的敌人作战。本能中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乱人心意的欲望,暧昧的念头,使你堕落使你自行毁灭。在人生追求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保持知足的心态,心灵安定才是最大的幸福!

35、(真菩萨)菩萨不是土塑木刻的形象,真正的菩萨能做事、能说话、能吃饭,能寻声救苦随处现身。

36、苦才是人生,痛才是经历,累才是工作,变才是命运,繁才是世情,简才是生活,独才是成熟,忍才是历练,容才是智慧,静才是修养,常才是大智,忘才是福气,舍才是得到,做才是拥有,学才是知识,谦才是提升,执才是成功,惜才是布道,爱才是慈悲,戒才是加持,循才是超脱,念才是当下。

37、龙泉青瓷是继浙江的越窑、欧窑之后兴起的青瓷体系,装饰技法以刻划为主。北宋中期以后,刻划花逐渐由纤细娟秀向繁密发展。南宋是龙泉刻花青瓷的全盛时期,此时莲瓣纹在这里仍作为主要纹饰盛行不衰。

38、我喜欢莲花,喜欢莲花池里的鱼。菩萨是不是在莲花池中沐浴,是不是只有池中之水能洗去凡尘之扰?那池中修行的金鱼终日聆听木鱼经书,是不是就忘了前生今世的`约定?即便它哭了流泪了,菩萨能看见吗?

39、(感恩试练)若有人扯后腿,要心存感恩。没有人「扯」,就练不出腿劲。

40、(22):所谓佛性就是善的种子。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

41、我痛恨自己在政治上形同一条蠢驴,对所谓“无产阶级十年内乱”这一场残暴、混乱、使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蒙羞忍耻、把我们国家的经济推向绝境、空前、绝后——这是我们的希望——,至今还没人能给一个全面合理的解释的悲剧,有不少人早就认识了它的实质,我却是在“四人帮”垮台以后脑筋才开了窍。我实在感到羞耻。

42、面对芸芸众生,欢喜又自在,为我们带来了佛陀的清静慈悲,莲的智慧和境界。因而在她们的感化下,我们也拥有了莲花般的心境,这就是人拥有的佛性了! 

43、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44、莲之夏韵,尤为丰盈。“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此时你想不去看它们都不行,无论是去玩乐还是干农活,总能路遇太多荷田。夏日的荷田是不缺乏宾客的,清晨有鸟雀翠鸣,中午有青蛙跃水,黄昏有蜻蜓盘飞,夜晚有萤火点缀,当然还有像我一样不太安分的一群孩子,常去荷田里抓泥鳅、捉黄鳝。调皮的时候也肆意摘上几片莲叶,做一个简单的莲叶斗笠戴于头上,装帧一段童趣,寻得一丝清凉。

45、(心贼害人害己)极凶大恶,莫过于自我心中的烦恼贼;它常在我们毫无防备之下,毁了自己,也毁了别人。

46、(不伤害别人)人往往为了爱自己而损害别人,所以佛陀教导我们:修养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不去伤害别人。让人心静的佛语经典句子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47、我生平优点不多,但自谓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了灰,每一粒灰也还是爱国的。可是我对于当知识分子这个行当却真有点谈虎色变。我从来不相信什么轮回转生。现在,如果让我信一回的话,我就恭肃虔诚祷祝造化小儿,下一辈子无论如何也别播弄我,千万别再把我播弄成知识分子。

48、6)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49、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50、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着,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51、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哪一样是你的?

52、27)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53、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禅心的佛语经典语录,欢迎大家的阅读。(禅心佛语经典语录摘抄一)(1):在天地之间觅得一方安详,听风雨,听山语,听禅语。

54、(宗教的力量)宗教的力量,不仅能鼓舞人们的身心,并能带来心灵的净化。

55、初祖达摩说:“不谋其前,不虑其后,不恋当今。”

56、(升华道德)道德的升华,关键在于「忍」。假如每个人都有一分忍辱精神,就不会凡事斤斤计较。

57、规格:15*13*40cm  收藏人:诚业奇石咖

58、(别让良知睡着了)人自身的烦恼,比身外的冤家更厉害!因此,应该常常警惕自己,莫让良知睡着了。良知一旦睡着,则杀、盗、淫、妄等种种罪业都会侵袭你的思想。

59、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60、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61、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有所畏惧,是做人最基本的良心准则。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人生要学会不抱怨,不等待,不盲从。

62、(学习大无畏)行菩萨道,要经常接受考验。遇到困难与危险时,要学佛陀大无畏、大勇猛的精进精神,心无怖畏、志不退缩,不断向前迈进。

63、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64、(真善无贪)人之所以虚伪,只因贪欲心起。若能弃除贪欲烦恼,也无杂念,无欲无为,才能得到真「善」和快乐。

65、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66、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居高者形逸而劳神,处下者形劳而神逸。人生的苦恼是不分贵贱的,要么你去驾驭生活要么生活驾驭你,你的态度决定了谁是坐骑谁是骑者。

67、(欢喜别人成就)我们应为别人的成就生欢喜心,视他人的成功犹如自己的成就,这就是菩萨心。常常抱持利益众生之心,就可永远不离喜乐。

68、17)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69、(以众人为重)学佛要注重道与理,关心人及事。能以众人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练,以毅力、勇气突破障碍,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

70、(有愿才有希望)愿是成功的起点,愿也是希望。人生最需要的就是愿,一切事业要成功必须有愿。

71、将乐窑是福建青白瓷的代表性窑口,装饰技法常见刻划、浮雕、印花,莲纹在北宋时期将乐窑中常以浮雕方式出现,器物外壁经常装饰一种带叶脉纹的莲瓣,自然生动,犹如一朵真莲开放,宁静淡然。印花瓷器已不再是单纯的莲纹,还有水禽伴莲、婴孩莲间嬉戏、持莲纹等等。

72、你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委曲,你应该要想,他对我这样已经很好了,这就是修行的功夫。

73、(心包太虚)能将山河大地、太虚里的任何境界都包容于心,而心却不被境所转,此即出世的精神。

74、莲花纹饰出现在我国瓷器上面,则首见于六朝青瓷。魏晋南北朝受佛教艺术的影响,三国、西晋瓷器上出现了佛像、忍冬等与佛教有关的纹饰。东晋晚期,瓷器上开始出现了简单的莲瓣纹。在各种工艺品中,莲花题材几乎无处不见。它从东晋时期的初露端倪发展到了鼎盛时期。隋代瓷器的莲纹装饰风格与南北朝相比,显得朴素简洁;唐代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一直作为瓷器主要纹饰的莲花,此时已基本脱离了佛教的影响,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所喜爱的装饰题材莲纹装饰艺术开始进入了成熟阶段。

75、10)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76、(生存的真谛)天下、国家、社会、家庭之所以不得太平、安宁、和睦,皆因人人只知争取生存,而不探究生存的真谛。

77、人的一生是修来的。佛陀说:善因善果,恶因恶果。我们能看到的是: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发生。我们不能看到的是:前世,今生和来世的发生,但这并不证明它不存在。生命本是因缘因果的相续,心相续中记录着一切,观照自己的言行,做善良的事,说善良的话,做个善良的使者。轮回中,终收获一份究竟的快乐。

78、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79、(用「心」听话)听别人说话时,要以说话人的心态聆听--听年轻人的话,用年轻人的心态聆听;听老年人的话,用老年人的心态聆听--即得人事圆融

80、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