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大全(66句集锦)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大全

1、(死守教条,不管实际功用,只会做出愚蠢的事。)

2、(小学语文)1-6年级看拼音写词语练习汇总

3、(没有什么事是只有利而无害的,权衡利弊,利大于弊则可为之。***措施难以做到尽善尽美,如果从总体上是利大于弊的,就应该坚持。)(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大全)。

4、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5、(不会因事而变,不会根据事物的规律办事,最后办不成事。)

6、(亲疏有别,提建议前要搞清自己是否被信任,不能交浅言深啊。)

7、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8、(故事)造父方耨,得有子父乘车过者,马惊而不行,其子下车牵马,父子推车,请造父:“助我推车!”造父因收器,辍而寄载之,援其子之乘,乃始检辔持策,未之用也,而马咸骛矣。

9、靖郭君将城薛①,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②。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③”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④”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⑤。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⑥,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⑦”君曰:“善!”乃辍城薛⑧。

10、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积聚。为人妇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今人臣之处官者皆是类也。

11、还有三人成虎、守株待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都是出于韩非子,可见韩非子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治理,凭它自身的思想价值流传后世。

12、象从一张嘴里说出来的。形容许多人说法一样。《韩非子·内储说下》:“州侯相荆,贵而主断,荆王疑之,因问左右,左右对曰‘无有’,如出一口也。”

13、(故事)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为饭,以涂为羹,以木为胾,然至日晚必归饷者,尘饭涂羹可以戏而不可食也。

14、(故事)鲁穆公问于子思曰:“吾闻庞(米間)氏之子不孝,其行奚如?”

15、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8 

16、(故事)季孙好士,终身庄,居处衣服常如朝廷。而季孙适懈,有过失,而不能长为也,故客以为厌易己,相与怨之,遂杀季孙。

17、(故事)子之相燕,坐而佯言曰:“走出门者何?白马也?”左右皆言不见。有一人走追之,报曰:“有。”子之以此知左右之不诚信。

18、(点评)今身不至劳苦而辇以上者,有术以致人之故也。因事之理,则不劳而成。

19、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也比喻妄想不通过主观努力而侥幸得到意外的收获。

20、从此以后,他整天守在大树旁,希望能再等到不小心撞死的兔子。可是许多天过去了,他都没等到撞死在大树下的兔子,反而因为他不处理农田的事,因此田里长满了杂草,一天比一天更荒芜。

21、按理说,这个酒家一定会生意兴隆,可恰恰相反,他家的酒常常发酸变质却卖不出去。?

22、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1 

23、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将其破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24、(故事)夫教歌者,使先呼而诎之,其声反清徵者乃教之。

25、还有就是讳疾忌医,讲的是蔡桓侯与扁鹊的故事。扁鹊是战国时期的神医,能防微杜渐,在蔡桓侯还未病入膏肓时就提和他讲他的病需要及早治疗,可是蔡桓侯却不以为意,甚至***扁鹊。直到后来病入膏肓无药可治才找扁鹊治疗。

26、出处《韩非子》卷十二外储说左下第三十三4 

27、房子是做好了,不久,没干透的木头由于承受过重的泥巴而变弯,虞庆的新房子就这样倒塌了。

28、(法的作用就像锤子、砧石,矫弓器,用来矫正和维持秩序,法的本质是工具。)

29、(电子课本)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15种)

30、成语自相矛盾就是出自韩非子,矛和盾是古代打仗的武器,一个用来攻击,一个用来抵御。楚国有个商人,不仅卖矛还卖盾。当时他对着路人说:我的盾啊刀枪不入,最尖锐的盾都刺不穿它,然后又说他的矛尖锐得可以刺穿所有东西,结果就被人说拿你的矛刺你的盾,商人立马没声音了。

31、(故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32、良药苦口:治病的好药常常味道很苦。比喻尖锐的批评听起来不舒服,但对人有帮助。

33、(故事)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34、(孔子的治国理论比较幼稚,人性自利,德声也可以是买来的。)

35、(出自):《韩非子·五蠹》(chu)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36、(故事)阳山君相卫,闻王之疑己也,乃伪谤樛竖以知之。

37、  他以为一定会生意兴隆,可他家的酒常常发酸变质却卖不出去。

38、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3 

39、春秋时齐湣王赐封田婴于薛城,号靖郭君。靖郭君到薛城后,准备大筑城墙。一些贵族的门客、策士,大多认为这样做,既劳民伤财又会引起齐王的猜疑。纷纷上门劝阻。靖郭君命令负责传达通报的奴仆,不要为那些前来劝说的人通报放行。

40、(在共同利益受***时,原来集体内部的矛盾可能会放下,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41、(故事)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者贵,美者***。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者自***,吾不知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42、燕国是治理好了,但这不是信原来的意思。当代的学者,大多数也像这样。

43、(故事)郑县人有得车轭者,而不知其名,问人曰:“此何种也?”对曰:“此车轭也。”俄又复得问人曰:“此是何种也?”对曰:“此车轭也。”问者大怒曰:“曩者曰车轭,今又曰车轭,是何众也?此女欺我也!”遂与之斗。

44、(点评)此《周书》所谓“下言而上用”者,惑也。

45、从此以后,他整天守在大树旁,希望能再等到不小心撞死的兔子。可是许多天过去了,他都没等到撞死在大树下的兔子,反而因为他不处理农田的事,因此田里长满了杂草,一天比一天更荒芜。

46、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10 

47、讳疾忌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侯。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侯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 肤里,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侯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侯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来夸耀自己的本领。”

48、(孔子之徒没有实际***能力,又在自夸了。)

49、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

50、(人才能不能被伯乐发现,也是需要合适的条件的。)

51、(点评)故彼以尽备之不伤,此以尽敌之无***也。

52、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53、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7 

54、第三段为主要内容包括故事和点评,若干故事有多个版本。

55、    宋国有个酿酒的生意人,他开的酒家,量器精准公平,对客人服务周到恭谨,而且酒香味美,店外悬挂的酒旗高扬醒目。

56、冰和炭火不能放在同一个器具里。比喻性质不同的事物彼此排斥,不能相容。《韩非子·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

57、世上不大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盾和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说话都应该经过大脑思考,不要夸过头,要不然就可能会喧宾夺主了。韩非子的寓言故事篇9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58、事情因为严密谨慎而成功。《韩非子·说难》:“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59、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60、坐不用双层席子。比喻生活节俭。《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门外长荆棘,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61、(故事)闻古扁鹊之治其病也,以刀刺骨;圣人之救危国也,以忠拂耳。刺骨,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

62、公孙仪清醒自律、廉洁守法的思想品格,在这里明白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而且明白告诉人们,‘需要别人的帮助,等着别人来监督,不如自己管好自己’。韩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篇3:田婴城薛(原文)

63、(故事)桓公问管仲曰:“治国何患?”对曰:“最苦社鼠。夫社,木而涂之,鼠因自托也。熏之则木焚,灌之则涂陁,此所以苦于社鼠也。今人君左右,出则为势重以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谩侮蔽***以欺于君。不诛,则乱法;诛之,则人主危。据而有之,此亦社鼠也。”

64、宋国有个富人,有一天下雨那个富人家的墙被毁坏。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会有盗贼进来。”

65、(故事)一曰:司城子罕谓宋君曰:“庆赏赐予者,民之所好也,君自行之;诛罚杀戮者,民之所***也,臣请当之。”于是戮细民而诛大臣,君曰:“与子罕议之。”居期年,民知杀生之命制于子罕也,故一国归焉。故子罕劫宋君而夺其政,法不能禁也。故曰:“子罕为出彘,而田成常为圃池也。”令王良、造父共车,人操一边辔而入门闾,驾必败而道不至也。令田连、成窍共琴,人抚一弦而挥,则音必败、曲不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