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傅雷家书原文完整版(67句汇总)

傅雷家书原文完整版

1、想到你将来一定有更大的成就,没有止境的进步,为更多的人更广大的群众服务,鼓舞他们的心情,抚慰他们的创痛,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能够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传布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去,真是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掖你。还加上古今的名著,时时刻刻给你精神上的养料!孩子,从今以后,你永远不会孤独的了,即使孤独也不怕的了!

2、但他上课,不但第一次就要学生把曲子背出(比如今天他指定你弹三个曲于,三天后上课,就要把那三支全部背;否则他根本不给你上课),而且改正时不许看谱(当场把谱从琴上拿掉的),只许你一边背,一边改正。这种教授法,你认为怎样?――我觉得不合理。背谱的快慢,人各不同,与音乐才具的高低无关;背不出即不上第一课,太机械化;改正不许看谱,也大可商榷;因为这种改法不够发挥intellectual〔理智的〕的力量,学生必须在理智上认识错的原因与改正的道理,才谈得上“消化”,“吸收”。我很想听听你的意见。(傅雷家书原文完整版)。

3、赏析:第一个前半句是作者认为有追求、希望和敢于挑战的人生才有意义,后半句是说当一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到一定境界,各方面修养都很高时,就能平静淡然的看待一切,这和一潭死水的生活是不同的。

4、大多数从事艺术的人,缺少真诚。因为不够真诚,一切都在嘴里随便说说,当作唬人的幌子,装自己的门面,实际只是拾人牙慧,并非真有所感。

5、是在儿子受到打击意志消沉时写的,劝慰儿子面对感情创伤要学会泰然处之。作者在信中告诫儿子“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

6、还有一件要紧的小事情:信封上的字别太大,把整个封面都占满了;两次来信,一封是路名被邮票掩去一部分,一封是我的姓名被贴去一只角。因为信封上实在没有地位可贴邮票了。你看看我给你的信封上的字,就可知道怎样才合式。(傅雷家书原文完整版)。

7、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作了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并且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既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前进的路线。

8、①巴哈(1685―1750),德国作曲家。

9、《傅雷家书》是2018年译林出版社重新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雷、朱梅馥,编者是傅敏。《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10、人越有名,不骄傲别人也会有骄做之感:这也是常情;故我们自己更要谦与有礼!

11、所以,我希望你与杰老师谈谈,同时自己也细细思忖一番,是否准备Schumann(舒曼)与研究古典作品可以同时并进?这些地方你必须紧紧抓住自己。我很怕你从此过的多半是选手生涯,选手生涯往往会限制大才的发展,影响一生的基础!

12、说到“不答复”,我又有了很多感慨。我自问: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又要不让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

13、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

14、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然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15、你近来忙得如何?乐理开始没有?希望你把练琴时间抽一部分出来研究理论。琴的问题一时急不来,而且技巧根本要改。乐理却是可以趁早赶一赶,无论如何要有个初步概念。否则到国外去,加上文字的困难,念乐理比较更慢了。此点务要注意。

16、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你从今以后,一辈子记住这一点(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待 )。

17、我又说:“神话题材非不能画,但第跟现在的环境距离大远;第跟现在的年龄与学习阶段也距离太远。没有认清现实而先钻到神话中去,等于少年人醇酒妇人的自我麻醉,对前途是很危险的。学西洋画的人第一步要训练技巧,要多看外国作品,其次要把外国作品忘得于干净净――这是一件很艰苦的工作――同时再追求自己的民族精神与自己的个性。”

18、孩子,你这一次真是“一天到晚堆着笑脸”①!教人怎么舍得!老想到五三年正月的事,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19、因为天气太好了,忍不住到杭州去溜了三天,在黄宾翁家看了一整天他收藏的画,元、明、清都有。回沪后便格外忙碌,上星期日全天“加班”。

20、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21、  然而,傅聪的信在“文革”中遗失了,其时傅家家产尽数被抄,傅聪的信也未能幸免。十几年后的一天,上海音乐学院在一间装扫帚等杂物的四平米小屋里,发现了傅雷的一些遗物,其中包括一个黑纸包裹的练习册,标题是《聪儿家信摘录》。1986年,傅聪得知此事后,却坚决不同意发表这些信,因为自感年轻时思想和文字过于稚嫩,无法与父亲相提并论。

22、你到处的音乐会,据我推想,大概是各地的音乐团体或是交响乐队来邀请的,因为十一月至明年四五月是欧洲各地的音乐节。你是个***人,能在chopin〔萧邦〕的故国弹好chopin〔萧邦〕,所以他们更想要你去表演。你说我猜得对不对?

23、但这还不过是个人悬猜,你在这次比赛中实地接触许多***的选手,也听到各方面的批评,想必有些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可以告诉我。

24、也许你觉得应该名次再前一些才好,告诉我,你是不是有“美中不足”

25、四月十日上午九时半至十一时,听北京电台广播你弹的berceuse[摇蓝曲)和一支mazurka[玛祖卡),一边听,一边说不出有多少感触。耳朵里听的是你弹的音乐,可是心里已经没有把握孩子对我们的感情怎样——否则怎么会没有信呢?——真的,孩子,你万万想不到我跟***妈这一个月来的精神上的波动,除非你将来也有了孩子,而且也是一个像你这样的孩子!马先生三月三十日就从北京寄信来,说起你的情形,可见你那时身体是好的,那末迟迟不写家信更叫我们惶惑“不知所措”了。何况你对文化部提了要求,对我连一个字也没有:难道又不信任爸爸了吗?这个疑问给了我最大的痛苦,又使我想到舒曼痛惜他父亲早死的事,又想到莫扎特写给他父亲的那些亲切的信:其中有一封信,是莫扎特离开了salzburg[萨尔斯堡]大主教,受到父亲责难,莫扎特回信说:“是的,这是一封父亲的信,可不是我的父亲的信!”

26、“先写上_第一二次讲话记录摘要,是照我笔记本上整理出来,因是d的会议,报上不公布的,所有文件都披露,只能由我像你传达……”今日读的《傅雷家书》心中更是痛惜不已,傅雷一生正直不阿,更是为了共产主义鞠躬尽瘁,最后却被安上“右派”的帽子,安上反d的罪名。

27、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傅雷夫妇非常细心,儿子的信都妥善收藏,重点内容则分类抄录成册。

28、 只有傻瓜才自己碰了钉子方回头,聪明人看见别人吃亏便学了乖。

29、 有一天夜里,她劝你明天再练,你回答说,象你那样,我还会有成绩吗?对付人家的好意,用反批评的办法,自然不行。从这些小事情上推而广之,你我无意之间伤害人的事一定不大少,也难怪别人都说我们骄傲了。人们常常都会这样,对自己亲近的人更是。我有时也会。所以要反省啊。待人要谦和有礼,善解人意,知恩图报! 

30、你既把艺术看得比生命还重,就该忠于艺术,尽一切可能为保持艺术的完整而奋斗。这个奋斗中目前最重要的一个项目就是:不能只考虑需要出台的一切理由,而要多考虑不宜于多出台的一切理由。

31、技术训练的方法,在苏联是否一定胜过任何***?

32、因此,“傅聪家信虽然不是首次发表,但精选编排,与傅雷家书紧密呼应,形成全新的完整版本则是首次。”责任编辑江奇勇说。

33、孩子,希望你对实际事务多注意些,应办的即办,切勿懒洋洋的拖宕。夜里摆龙门阵的时间,可以打发不少事情呢。宁可先准备好了再玩。

34、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35、我们学古典作品,当然不仅仅是为古典而古典,而尤其是为了整个人格的修养,尤其是为了感情太丰富的人的修养!

36、傅雷家书重要版本梳理一览,2014年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傅雷家书全编》是目前最为“完整”的傅雷家书

37、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38、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39、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包围时候写的。为儿子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幸福和骄傲,“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涕泗横流的”,道出傅雷的喜悦之情。

40、受外来美术的影响是免不了的,但必须与一个人的思想感情结合。否则徒袭形貌,只是作别人的奴隶。佛教画不是不可画,而是要先有强烈、真诚的佛教感情,有佛教人生观与宇宙观。或者是自己有一套人生观宇宙观,觉得佛教美术的构图与色彩恰好表达出自己的观念情绪,借用人家的外形,这当然可以。倘若单从形与色方面去追求,未免舍本逐末,犯了形式主义的大毛病。

41、我们知道你自我批评精神很强,但个人天地毕竟有限。人家对你的好评只能起鼓舞作用,不同的意见才能使你进步、扩大视野,希望用冷静和虚心的态度加以思考。

42、我译的服尔德到昨夜终算完成,寄到北京去。从初译以后,至寄出为止,已改过六道,仍嫌不够古雅,十八世纪风格传达不出。??我今夏身心极感疲劳,腰?得很,从椅上站起来,一下子伛着背,挺不直。比往年差多了。

43、回过来说:我过去对你的低估,在某些方面对你也许有不良的影响,但有一点至少是对你有极大的帮助的。唯其我对你要求严格,终不至于骄纵你,――你该记得罗马尼亚三奖初宣布时你的愤懑心理,可见年轻人往往容易估高自己的力量。我多少年来把你紧紧拉着,至少养成了你对艺术的严肃的观念,即使偶尔忘形,也极易拉回来。我提这些话,不是要为我过去的做法辩护,而是要趁你成功的时候特别让你提高警惕,绝对不让自满和骄做的情绪抬头。我知道这也用不着多嘱咐,今日之下,你已经过了这一道骄做自满的关,但我始终是***儒家的门徒,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危惧、戒备的感觉。

44、  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因此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45、总而言之,你要学习的不仅仅在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收别人的长处。这些,我在留学的时代是极注意的;否则,我对你们也不会从小就管这管那,在各种manners[礼节,仪态]方面跟你们烦了。但望你不要嫌我繁琐,而要想到一切都是要使你更完满、更受人欢喜!

46、词人中苏、辛确是宋代两大家,也是我最喜欢的。苏的词颇有些咏田园的,那就比杜的田园诗洒脱自然了。此外,欧阳永叔的温厚蕴藉也极可喜,五代的冯延已也极多佳句,但因人品关系,我不免对他有些成见。

47、十个月以后开始能听几门不太难的功课。可见国外学语文,以随时随地应用的关系,比国内的进度不啻一与五六倍之比。这一点你在莫斯科遇到李德伦时也听他谈过。我特意跟你提,为的是要你别把俄文学习弄成“突击式”。

48、第二部分(1959-1966)书写傅聪在***演艺期间的思念之情,谈演奏之道、艺术之道、文化之道、夫妻之道,乃至人生艺术等等。

49、然而,傅聪的信在文革中遗失了,其时傅家家产尽数被抄,傅聪的信也未能幸免。十几年后的一天,上海音乐学院在一间装扫帚等杂物的四平米小屋里,发现了傅雷的一些遗物,其中包括一个黑纸包裹的练习册,标题是《聪儿家信摘录》。1986年,傅聪得知此事后,却坚决不同意发表这些信,因为自感年轻时思想和文字过于稚嫩,无法与父亲相提并论。

50、之感?可是别忘了,孩子,以你离国前的根基而论,你七个月中已经作了最大的努力,这次比赛也已经doyourbest(尽力而为]。不但如此,这七个月的成绩已经近乎奇迹。想不到你有这么些才华,想不到你的春天来得这么快,花开得这么美,开到世界的乐坛上放出你的异香。东方升起了一颗星,这么光明,这么纯净,这么深邃;替新***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世界纪录!我做父亲的一向低估了你,你把我的错误用你的才具与苦功给点破了,我真高兴,我真骄傲,能够有这么一个儿子把我错误的估计全部推翻!妈妈是对的,母性的伟大不在于理智,而在于那种直d的感情;多少年来,她嘴上不说,心里是一向认为我低估你的能力的;如今她统统向我说明了。我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用多么愉快的心情承认错误:这也算是一个奇迹吧?

51、 “一切伟大的艺术家(不论是作曲家,是文学家,是画家……)必然兼有独特的个性与普遍的人间性。我们只要能发掘自己心中的人间性,就找到了与艺术家沟通的桥梁。再者能细心揣摩,把他独特的个性也体味出来,那就能把一件艺术品整个儿了解了。——当然不可能和原作者的理解与感受完全一样,了解的多少、深浅、广狭,还是大有出入;而我们自己的个性也在中间发生不小的作用。 

52、在傅雷的眼中,“坚强”不仅是在失败时能勇敢地直面现实,达观地看待事业上的失败;而且更包括在成功时,面对鲜花和掌声,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这样才能如古人所言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做到宠辱不惊,得失泰然。

53、傅雷是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

54、母亲却又与父亲截然不同。“究竟派你在哪个团体里学习?与夏部长见过面了吗?楼伯伯那里去了没有?”母亲的信里,出现最多的就是问号了。既然傅雷承担了一个严师、严父的形象,那么母亲就当起了一位“慈母”,“小棉袄”,不断的温暖着在异国的儿子。时不时穿插的几句告诫,让聪心里的警钟又一次被敲响。

55、一封家书,饱含着异地亲人之间那浓浓的亲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更能体现出家书的可贵之处。在《傅雷家书》中,不仅仅只有让他人动容的亲情,还有那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父子之间的深厚情谊。

56、他把孩子关在家里,而且很早发现在幼小的身心中,有培养成为音乐工作者的素质。便首先在家中由父母亲自担当起教育的责任,并在最基础的文化教育中,环绕着音乐教育这个中心。正如他在对己对人、对工作、对生活的各方面都要求认真、严肃、一丝不苟的精神一样,他对待幼小的孩子也是十分严格的。我很少看到他同孩子嬉戏逗乐,也不见他对孩子的调皮淘气行为表示过欣赏。他亲自编制教材,给孩子订定日课,一一以身作则,亲自督促,严格执行。孩子在父亲的面前,总是小心翼翼,不敢有所任性,只有当父亲出门的时候,才敢大声笑闹,恣情玩乐。他规定孩子应该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比方每天同桌进餐,他就注意孩子坐得是否端正,手肘靠在桌边的姿势,是否妨碍了同席的人,饭菜咀嚼,是否发出丧失礼貌的咀嚼声。甚至因傅聪不爱吃青菜,专拣肉食,又不听父亲的警告,就罚他只吃白饭,不许吃菜。孩子学习语文,父亲却只准他使用铅笔、醮水钢笔和毛笔,不许用当时在小学生中已经流行的自来水金笔。我不知道傅雷有这样的禁例,有一次带了傅聪到豫园去玩,给他买了一支较好的儿童金笔,不料一回家被父亲发现没收,说小孩子怎么能用那样的好笔,害得孩子伤心地哭了一场。我事后才知道这场风波,心里觉得非常抱歉,对傅雷那样管束孩子的方法,却是很不以为然的。

57、第一部分(1954-1958)书写傅聪波兰留学期间的离别之情,谈练琴之道、音乐之道、学习之道、恋爱之道,乃至师友情谊等等;

58、说到骄傲,我细细分析之下,觉得你对人不够圆通固然是一个原因,人家见了你有自卑感也是一个原因;而你有时说话太直更是一个主要原因。

59、s①说你平日工作大多。工作时也太兴奋。她自己练琴很冷静,你的练琴,从头至尾都跟上台弹一样。她说这太伤精神,太动感情,对健康大有***害。

60、平日你不能太忙。人家拉你出去,你事后要补足功课,这个对你精力是有妨碍的。还是以练琴的理由,多推辞几次吧。要不紧张,就不宜于太忙;宁可空下来自己静静的想想,念一二首诗玩味一下。切勿一味重情,不好意思。工作时间不跟人出去,做成了习惯,也不会得罪人的。人生精力有限,谁都只有二十四小时;不是安排得严密,像你这样要弄坏身体的,人家技巧不需苦练,比你闲,你得向他们婉转说明。这一点上,你不妨常常想起我的榜样,朋友们也并不怪怨我呀。

61、④亨德密特(1895―1963),德国重要作曲家、理论家。

62、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感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如此循环下去,你对一个作家当然无从深入。

63、傅聪少年时代在国内就闹过一次流浪历险记。一九四九年上海解放后,傅雷全家从昆明迁回上海,把傅聪单独留在昆明继续学习。但傅聪非常想家,一心回沪继续学习音乐,竟然对父亲所委托的朋友不告而别,没有旅费,临行前由一些同学友人主动帮他开了一个演奏会,募了一些钱。这件事使上海家中和昆明两地闹了一场虚惊。傅雷后来告诉我说:“你看,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把帽子脱下翻过来,大家帮帮忙,这孩子就是这样回上海来有的人对幼童的教育,主张任其自然而因势利导,像傅雷那样的严格施教,我总觉得是有些“残酷”。但是大器之成,有待雕琢,在傅聪的长大成材的道路上,我看到作为父亲的傅雷所灌注的心血。在身边的幼稚时代是这样,在身处两地,形同隔世的情势下,也还是这样。在这些书信中,我们不是看到傅雷为儿子呕心沥血所留下的斑斑血痕吗?

64、其实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千千万万的父亲也和傅雷一样,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便会越发显得焦急。傅雷对大儿子傅聪倾注了毕生所有的心血,因此对傅聪的管教也是极为严苛,不过这对傅聪以后走上的音乐之路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很多家长也开始步人后尘,在孩子不乖的时候用暴力解决问题,但这只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毕竟有些家长并没有以身作则,所以这种做法只会加重父子之间的隔阂,让孩子产生抗拒的心理。

65、这让我想起了朱自清的父亲,他一人独自承担着家里的重担,面对家里不景气的生活,他也没有抱怨和气馁,甚至安慰自己的儿子。朱自清去了其他地方学习,父亲仍然与他快保持联系,时常问候他的身体状况。

66、苏联歌剧团正在北京演出,中央歌舞团利用机会,请他们的合唱指挥每天四时至六时训练团中的合唱队。唱的是苏联歌剧,由指挥一句一句的教,成绩不错。只是声音不够好,队员的音乐修养不行。指挥说女高音的唱,活像母鸡被捉的怪叫。又说唱快乐的曲子,脸部表情应该快乐,但队员都哭丧着脸,直到唱完后,才有如释重负似的笑容浮现。女低音一向用假声唱,并且强调用假声唱才美。林伯怕去京时就主张用真声,受她们非难。这回苏联指挥说怎么女低音都低不下去,浮得很。中间有几个是林怕伯正在教的学生,便用真声唱下去,他即说:对了,应该这样唱,浓,厚,圆滑,多美!合唱队才恍然大悟,一个个去问林伯伯如何开始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