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杜月笙简介(75句合集)

杜月笙简介

1、香港沦陷后,杜月笙撤退到重庆,继续主持红十字会会务工作,办理前方救护、后方空袭救护、医疗等工作。上海解放前期,蒋介石单独召见杜月笙希望他能和自己一同前往台湾,而我d也通过秘密渠道会见杜月笙,希望杜月笙能留在上海。纠结之后,杜月笙最后决定既不前往台湾也不留在上海,而是选择前往香港,最后也就住在了香港。

2、杜月笙在风光的时候对自己身边的朋友非常好,并没有因为自己地位高而看不起别人。可以说杜月笙狠的一面是留给敌人,对自己的弟兄非常好。日军攻占上海致沦陷,为了拖延日军前往下一个地点,砸坏自己的邮轮,他为国家做的贡献不仅如此。虽说杀了很多人,但同样也救了很多人。在当时那个时代,想要立足上海滩,利益是非常重要的,杜月笙会做人这一点在当时的上海滩是人人皆知的,每年他都会将公司百分之三十的利润全部用来买物资送给贫困潦倒的百姓,因此成为上海滩知名的大善人。杜月笙的晚年在香港度过,没有当日上海滩的辉煌,已经不再是黑帮大佬。那样的富贵生活过得久了,再回到平常人的生活难免有些不习惯。

3、第二天一早,杜月笙带弟兄们,开一堆汽车停在银行门口,大家看杜老板都来存钱了,客户纷纷散去。

4、1927年以前,杜月笙逐步从一个社会底层的流氓混混爬到上海青帮头目的过程固然是传奇,但是客观地说,这只是一个普通黑社会大佬的成长史,并不具有空前绝后的独特性。很多人津津乐道他从一个水果铺小流氓成为上海老大的历史,是他挥金如土,结交三教九流的各种故事,是他和黄金荣八拜之交的江湖佳话。

5、不论是资历身后的娱乐圈大佬,还是事业刚刚起步的新人小花,对于何老师的为人处事,都是认可称赞的。

6、4岁前他就相继失去了爹娘,寄居在舅父舅母家受尽了白眼,为了摆脱寄人篱下的窘迫,14岁的他独自闯荡上海滩,这个“男孩”就是杜月笙。(杜月笙简介)。

7、1951年8月16日,63岁的杜月笙离开了人世,女儿杜美如回忆说:

8、可是,人都是有劣根的。他进入杜月笙的门下后,就开始飘了,觉得自己有很大的本事,成为杜月笙的弟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行事很是嚣张。

9、1925年7月,杜月笙在租界与军阀当局庇护下,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提运,势力日大,成为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的“上海三大亨”之一。同年,担任法租界商会总联合会主席,兼纳税华人会监察。在上海三大亨中,有“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的说法。比起黄、张来,杜月笙确实高明一些,他善于协调黑社会各派势力之间的关系,善于处理与各派军阀之间的关系,善敛财,会散财,他通过贩卖鸦片、开设赌台等活动,大量聚敛钱财,然后,又以这些不义之财,笼络社会上各种人物,从政治要人、文人墨客到帮会骨干,无所不有。由于他在上海善待下台总统黎元洪,黎元洪的秘书长特撰一副对联:“春申门下三干客,小杜城南五尺天”。他因此被其d羽吹捧为“当代春申君”。杜月笙也做些收买人心的事情。他持续多年购买预防传染病的药水,送到浦东老家,按户免费发放。每逢上海及附近地区发生灾害,他必定出面组织赈济。他有时装出维护工人利益的形象,出面调解劳资纠纷。他一改传统流氓身着短打、手戴戒指、卷袖开怀的打扮,而是四季身着长衫,打扮斯丈,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形象。他附庸风雅,广结名流,大学者章太炎、名士杨度、名律师秦联奎都是他的座上客。由此,杜月笙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

10、此时的上海红灯酒绿,黑帮横行,年轻的杜月笙身处这样的环境,不可避免受到影响,结交很多当地整日在街上敲诈勒索平民百姓的流氓痞子,并打得火热。杜月笙的转变,鸿元盛老板看在眼里,很快意识到庙小装不下大佛,便找了一个理由辞退了他。

11、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8月,又发动进攻上海的八一三事变。上海人民与全国人民一样,投入英勇悲壮的抗日斗争中。在全国人民抗战要求推动下,杜月笙参加了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任主席团成员,兼筹募委员会主任。他参与劳军活动,筹集大量毛巾、香烟、罐头食品,送到抗敌后援会。他应八路军驻沪代表潘汉年的要求,将从外国进口的一千副防毒面具,赠送给八路军使用。

12、善,成了杜月笙的为人法则,所以后来他的身份无论怎么变换,他都信守并坚持了一生。

13、抗日战争期间,杜月笙逃到香港、重庆时,失掉了大批产业;

14、杜月笙的精明,就在于他能够很好利用手中的人脉和帮会势力来换取自己所需的资源,他用黑色的手段完成了向实业的转型,搭建出了一张辐射全国的生意网络。

15、在那种年代,家家都是食不果腹,舅舅固然没有拒绝投靠的外甥,但其家人对蹭吃蹭喝的杜月笙也没有好脸色,幼小的他饱受人情冷暖。14岁之时,杜月笙再无法忍受这种生活,辞别痛爱自己的外婆,只身跑去上海滩讨生活。

16、杜月笙自始至终都热心支持中国人的斗争,并提出了六大主张:释放被捕学生;抚恤;道歉;取消印刷附律;取消码头捐;收回会审公廨(即收回司法权)。在抗战中,杜月笙曾多年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做过一些有益的慈善事业,曾设立了很多医院。

17、堂堂一代黑帮老大,最终只剩下区区11万美元。

18、可以说,杜月笙只要点点头,立刻就能获取比他巅峰时期还要多得多的财富,大是大非面前,杜月笙告诉日本人,自己始终是一个中国人,出于民族大义是不能做卖国求荣的事情的:“此前所谈,极感盛意,惟碍于国家民族大义,未敢从命,歉仄之处,伏祈鉴谅。”

19、杜月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传奇性的人物。他本来一无所有,混进十里洋场后,成为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数一数二的风云人物。

20、1946年夏,蒋介石为体现"民主政治",下令"民选"上海市参议会议员。杜月笙信以为真,有意竞选议长席位,于是组织门徒大张旗鼓活动,摆出种种理由宣扬议长一职非杜月笙莫属,又不惜大把花钱拉票。哪知就在胜券在握时,传来蒋介石的口信:议长一席,希望由潘公展担任。潘公展是CC系骨干,蒋介石的亲信。这对杜月笙不啻冷水激顶,自知胳膊拧不过大腿,无奈何作了识时务的"俊杰",在选举结果他当选议长后,马上宣读了一份"辞职呈文":"上海系通都大邑,议长责任重大,本人为多病之人,不能担此重任,辜负诸公厚意,多请原谅,再予改选。"主持选举大会的市长吴国桢立即表示接受听从本意,另行重选。于是第二次投票,选出潘公展为议长。

21、也不得不说他还是有些头脑的,他知道杜月笙要在大众面前表现自己文化人的形象,所以每次都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去拜师。而杜月笙也是不厌其烦,最后还是答应了他。

22、拒绝与日本人合作之后,杜月笙为了保住自己家人性命,他选择了放下自己在上海的基业,逃往香港、重庆的道路。

23、1949年3月下旬,杜月笙一回到上海,就被蒋介石请去南京,对他说:"上海看来是难以守住的了,杜先生应有所准备,必要时携家小去台湾,协助d国共图复兴大业。"

24、杜月笙是民国时期上海的一个重要人物,他被称为上海皇帝、黑帮教父、上海老大等,关于杜月笙的电影、野史很多,甚至出现了杜月笙语录,无不说明了他的地位与影响。

25、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杜月笙站出来说:“老板娘,派我去吧!”

26、但是当他再一次出现在上海滩的时候,就被人认出来了。就这样,他回上海还没出三天,就被枪杀了。

27、1949年4月,蒋介石单独召见杜月笙希望他能和自己一同前往台湾,而共产d也通过秘密渠道会见杜月笙,希望杜月笙能留在上海。杜月笙最后决定既不前往台湾也不留在上海,而是选择前往香港。

28、杜月笙不光对兄弟和善,对待下人也一样客客气气。

29、杜月笙阅人无数,独具识人慧眼,并凭借此本领发掘了章士钊、戴笠等人才,而很多他的门徒,后来都成了栋梁之才。

30、蒋介石专门指示中央通讯社社长萧同兹由重庆飞往香港,亲自指挥《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原稿及其附件的发稿事宜。由高宗武、陶希圣联名的《致大公报函》,也于1月20日由专人送到香港《大公报》及国内各大报刊。1月22日,日本与汪伪之间被称为“日汪密约”的上述文件,在各大报刊公开披露。陶希圣、高宗武还于当天联名致电汪精卫等人,希望他们悬崖勒马,“放弃此于己无益、于国有害之运动”。此举在国内及国际社会引起巨大轰动,在坚定中国军民抗战决心的同时,也给卖国求荣的汪精卫等人造成沉重打击,史称“高陶事件”。

31、杜月笙底下的弟子很多,在那个时期,很多的弟子都投身到了抗战中,尽自己的一份力,而且在这些弟子当中很多弟子都是作为特务行动。可是,自然也是有很多的弟子,只是为了钱利而已。在杜月笙的门下有一个叫做许也夫的。

32、2月21日,高宗武乘船在长崎登岸时专门拜访父亲高玉环的同乡好友、正在这里养病的著名实业家和教育家黄溯初。两个人用温州乡音进行秘密交谈,黄溯初劝告高宗武“救国必先自救”,严肃指出“追随汪精卫是绝对错误的”,希望他及早悬崖勒马。正是这次秘密拜访,为后来的“高陶事件”埋下了伏笔。

33、下面这张图是杜月笙给朋友的儿子求情写的信:

34、鸦片生意不仅让杜月笙大发横财,也让他成为三鑫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同时还兼任着法租界商会总联合会主席兼纳税华人会监察,势力和地位已经达到与黄金荣分庭抗礼的地步,两人与张啸林三个人成为上海滩上显赫一时的“流氓大亨”。

35、杜月笙很聪明,他分析了一下情况,立刻判断出小偷肯定还在英租界,三个小时后,烟土被追了回来。

36、陈世昌算是杜月笙曾经的恩人,后来杜月笙成名,却将他当作养父供养。

37、然而不久,陈子又欠下一屁股债,杜月笙听闻后,没等陈世昌开口,又派下人送去两万银元。陈世昌非常感动,连连道谢。

38、阿方斯跑去找上海市长吴铁帮忙说情,吴铁拿一箱子钱找杜月笙说:“别闹太大,给个教训就行。”

39、在场民众形容,从未见过这样的场景,只有肃然起敬,没有抱怨。

40、亲朋好友不代表永远可靠,陌生人也不代表对自己没有帮助。

41、大约在我们十个人里面,可能九个人都会成为那种普通到街头大婶都能掐指算出你十年后二十年后在做什么的人。

42、解放战争期间,法币通货膨胀严重,加上蒋介石推行货币改革进一步使得杜月笙财产缩水。

43、此后,三鑫公司的鸦片生意不仅在法租界门庭若市,更是渗透到公共租界,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整个上海的地下鸦片市场。而杜月笙、黄金荣和张啸林依靠公司,每年都可以分红数百万元,而鸦片税也成为当时法租界最重要的财政收入。

44、这里的元月四日应该为三日,“胡佛”号轮船,应该为“柯立芝总统”号。高宗武、陶希圣抵达香港后,陶希圣太太万冰如以敦请陶希圣返回上海为借口,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晋生、范生离开上海,三个大孩子琴薰、泰来、恒生被留下来充当人质。为了解救三个大孩子出险,陶希圣与杜月笙商议,委派曾资生潜回上海与万墨林联络。经过万墨林周密安排,加上陶琴薰和两个弟弟的机智应对,陶家三兄妹与曾资生于1940年1月20日分别登上停靠十六铺码头的意大利邮轮,于1月22日上午10时抵达香港。

45、杜月笙舍却钱财,换来众兄弟的真心,成大事者,必须先有大格局。

46、黄金荣说:“这些钱够你在上海买一座豪宅!”

47、他说:“最苦的是妈咪。”十天以后,杜月笙死了。那个时候他应该64岁。

48、之后还送了许多的礼物,母女三人对于杜月笙也是非常的感谢,久而久之杜月笙便想霸占这母女三人,而当时杜月笙的实力也是非常的强大,这母女三人根本不是杜月笙的对手,于是便屈服于杜月笙

49、分到孟小冬,1万。孟小冬脱口而出:“这点钱,怎么够花?”杜家人当时就有耳语:“你还不是老头子慌忙给你办婚事,你要是丫头,2000你都别想。”然后散了,各自拿钱回去。

50、杜月笙在战争爆发之后就打算逃去香港,想到自己门下的许也夫认为他不可能给自己寻找退路,所以去香港之前,曾经叮嘱许也夫:“你去哪里都行,但就是不要回上海,否则你的生命会受到威胁。”许也夫也答应了杜月笙。

51、杜月笙有过人的投机沾营本领与玩弄权术的狡诈,对前清遗老、军阀政客、d国高层、社会名流,乃至金融工商巨子,无不执礼甚恭,倾力结交。杜月笙心里一直对文化向往和敬畏,发迹后与文化界甚密,能在知识界、文化界也周旋得游刃有余。

52、其实很多人明明撑不起这样的场面,却要劳民伤财,兴师动众的去摆一些实则毫无必要的虚架子。

53、抗战开始后,杜月笙参加了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任主席团成员兼筹募委员会主任。仅月余时间,杜月笙主持的筹募会就筹集到救国捐款150余万元,有力地支援了前方的抗战。

54、杜月笙忠告小外孙女:不沾烟酒者皆自私,一般不可托终生;吹拍你者最能背叛你;70%凶杀案发于熟人间,与熟人当持距离不可日日混一起;胆小男孩一般能成大器,流泪男有爱心;爱骂人者都不自信,最安静者往往最有实力;爱背叛的女子,一生命薄。早年班花、校花没几个晚的幸福的。爱骂人的人,内心都很恐惧。长角的动物都不是食肉动物。一群人中最安静的人往往最有实力。“动如火掠,不动如山”。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场面、情面。上等人:本事大,脾气小。中等人:本事大,脾气大。下等人:本事小,脾气大。看穿但不说穿。只要心里有数就好了,没必要说出来。快乐最重要,何人、何物、何事使你快乐,你就同他们在一起。何人,何事,何物让你不快乐,你就离开他。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离开他。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关键是清楚你到底想要什么。得到想要的,肯定会失去另外一部分。如果什么都想要,只会什么都得不到。善忘是一件好事。善良的人不记得对别人好过,也不记得别人对自己坏过。人都会犯错,胆大善良的人会承认错误,胆小卑劣的人会推脱责任。

55、剧情简介:这是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滩的一段江湖、抗日、爱情故事。本是水果店小伙计的成大器,在上海投向权倾一时的巡捕房探长洪寿亭旗下,任职赌场打手,被洪寿亭的妻子凌沪生慧眼赏识,造就大器迅速出人头地。成大器颇具江湖手腕,不仅敢打敢拼,还擅于各方谈判,愿意利益共享,往往能化干戈为玉帛,令他终于成为上海一代枭雄之首。

56、与法学博士高宗武以及毕业于北京大学法科的前北大教授陶希圣,为权力赌博而一度越界跳入卖国火坑相比较,原本是青帮会d黑道中人的杜月笙大弟子万墨林,在“高陶事件”中反而严格遵守了“盗也有道”的道义边界和限权操守。

57、国学大师章太炎晚年住在苏州,按道理说,他是很鄙视杜月笙这样的人,但不料侄子在英租界与人发生纠纷,章太炎只好放下架子,请杜月笙帮忙。

58、杜月笙临终前烧掉所有欠条,家人纷纷责备,他怒吼:我是在救你们

59、他说:“不愿意你们去要钱,我不想让你们在我死后去打官司。”这叫杜月笙。

60、这时,孟小冬在旁边说了一句:“我跟着去,算丫头还是算女朋友呀?”

61、综上,便是杜月笙临终前显得非常落魄的原因。

62、许也夫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他没有贴合实际的理想,有的只是幻想。他是靠着死缠烂打才让杜月笙答应收他为徒的。

63、这是个大难题,杜月笙想了一下说:“我已答应法商,不能变更,你们罢工期间的工资,全由我杜某来出!”

64、文章立意高远,出手不凡,开篇即是“杜之先生帝尧,夏时有列累......”

65、三鑫公司的另一业务是垄断法租界的鸦片生意,即必须得到认可才能销售。这意味着凡是在租界贩卖鸦片,都必须向杜月笙、黄金荣和张啸林交税。光是鸦片保护费和税收,三鑫公司就已经日进斗金,但这一切对于杜月笙来说远远不够,他又开展多项针对鸦片的收入。

66、第一次是朋友带我去的,夫妻俩刚开摊,手脚麻利的很,不一会儿就飘起了烟火气儿。

67、8月22日,日本陆军少将影佐祯昭,奉命在上海北四川路的“梅华堂”设立办事机构“梅机关”,专门负责扶植汪精卫成立“新中央政府”。在此前后,重庆国民政府于6月8日下令通缉汪精卫。国民d中央常务委员会于7月14日议决,永远开除褚民谊、周佛海、陈璧君等人d籍。8月24日,议决开除梅思平、高宗武d籍。8月26日,下令通缉周佛海、陈璧君。9月12日,下令通缉汉奸陈群、缪斌、梅思平、何世桢、高宗武、丁默村、林柏生、李圣五。由于陶希圣的名字被蒋介石从通缉令中亲自勾掉,导致汪精卫及日本人大为猜疑,汪伪组织内部开始出现分裂。高宗武、陶希圣、陈公博等人希望汪精卫在日军占领地区之外组建相对独立的新政府。周佛海等人认为汪精卫缺乏实力,不得不依赖日本方面的支持在南京建立傀儡政权。

68、杜月笙的病加重了,不是8月1日就是8月2日,我记不清楚了,杜月笙还是清楚自己的病快不行了,他第一件事情叫来大女儿杜美如,从香港汇丰银行拿回一包东西,杜月笙打开,里面全是借条,跟他借的最少的是5000美元。

69、与生活和解,不执迷于所谓外物,善待自己,就是人生最大的体面。

70、杜月笙回答:“受人恩惠,不敢相忘。知恩要图报,落井不下石。”

71、杜月笙常说:“做人做事要刀切豆腐两面光。”

72、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蒋介石再三邀请杜月笙去台湾,但他早已对其心寒,婉拒了邀请。但杜月笙知道自己也不可能留在上海,身上背负的血债累累,他选择了去号称自由港的香港,余生再也没有回过上海。

73、三大战役结束,内外交困中的蒋介石被迫下野。杜月笙知道蒋家王朝气数已尽,开始谋虑去从。为退路办了三件事:卖了杜美路上的一处公馆,得款60万美元;改任意挥霍为量入支出,裁减雇员,紧缩开支;去了香港一次,物色准备购买的住宅。

74、公司对工人之死置若罔闻,结果工会领导大罢工,罢工持续数天,局势十分混乱,法商董事长阿方斯没办法,只好请求杜月笙,杜月笙说:“我声望不够,难担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