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用愚公移山造句(55句文案优选)

用愚公移山造句

1、造句:改革开放以来,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

2、现在常用“愚公移山”来比喻做事有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移,移动。

3、造句:你这人说话这样首尾乖互,叫我怎么信任你。

4、释义:形容旧的面貌改变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用愚公移山造句)。

5、(出处)清·黄宗羲《张苍水墓志铭》:“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常人藐为说铃;贤圣指为血路也。”

6、造句: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7、  做事如果有愚公移山的精神,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怕。(用愚公移山造句)。

8、这是项艰巨的工程,若没有精卫填海的毅力,是不可能成功的。

9、造句:不许出战,只是坚壁清野,待这干贼寇粮尽力弛,方可追他。

10、释义:兴:兴致。采:精神。烈:旺盛。形容非常高兴的神情。

11、邻居有一小男孩,刚刚开始换牙,看见大家干活这么起劲儿,也蹦蹦跳跳地去帮愚公移山

12、安亲老师每期用几分钟讲解一个成语,以及一个相关的历史故事。让孩子在家丰富其文化知识,出口成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3、  大家都说:“挖出来的泥土、石块就往渤海滩上倒吧!”

14、在开辟中国第一条天路时,建设者们发扬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使新疆与外界的联系便捷了许多。

15、造句:她是这样一个水洁冰清的人,怎么会和那些坏人在一起。

16、造句:我知道真象,但又不能说出来,真是如鲠在喉呀。

17、造句:他大公无私,真是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18、在四化建设中,我们要继续提倡和大力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19、  黄河边上有个聪明的老头儿,名叫智叟。他看了这情景,劝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已经这么大年纪了,连山上的草木都很难除掉,怎么能搬掉这两座大山呢?”

20、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常用来形容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

21、林州人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将开凿出的土石千里迢迢运到山外,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们百折不挠,最终挖通了红旗渠。

22、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愿你用钉子精神去钻研去思考,从而去收获去成功!

23、我们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治脏治乱治差,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24、这件事确实不易,但我们如果效法愚公移山的精神,还怕不会成功吗?

25、  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

26、  当时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上帝报告了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27、于是愚公率领三个有力气的子孙上了山把石头和泥土用担子挑到海边。河曲智叟笑话愚公你真是不聪明,都这么大的年纪了剩下那么点力气能把这两座大山怎么样?

28、造句:在路口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老人,坐在那里自言自语。

29、  愚公九十岁的时候,孙们叫到面前,和大家一起商量,想要把这两座大山移走。子孙们听了他的想法之后,都非同他的做法。第二天,一家人便拿着锄头出门了。一家人不管老小都去挖山,挖下的土和石头,用担到渤海湾去倒。

30、毛泽东运用“愚公移山”的典故,目的是以古喻今。

31、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愚公突然对家人说:”我们全家一起合作,把挡在门口的两座大山移开,让门口的路可以直通到外面的大路上,你们看好不好呢?”儿子和孙子一听,都点头赞成说:”好呀!好呀!”。可是愚公的妻子却摇摇头说:”不可能的,你连搬一个土丘的力气都没有,还想搬移大山!就算你搬得动,那些挖出来的泥土石块,你要扔到什么地方去呢?”愚公和孩子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那有什么困难的!我们可以丢到海里面去呀!”

32、成语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语言宝库中的瑰宝。它经过千年的积淀,具有极高的智慧和思想内涵。

33、  中国古人所崇尚的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和夸父追日的故事就是这种精神的生动体现。

34、面对困难,我们不应该软弱,更不应该逃避,要发扬精卫填海的精神,勇往直前。

35、  愚公移山,形容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比喻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36、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

37、(举例造句):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38、(释义)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39、 (成语)愚公移山 ( yúgōngyíshān ) 

40、  大家都举手同意。只有愚公的妻子提出一个疑问:“凭你们这点儿力气,连个小山丘也铲不平,怎么能搬掉这两座大山呢?再说挖出来的那些泥土和石块往哪儿倒呢?”

41、造句:真相只有一个,不能颠倒是非,指鹿为马。

42、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43、造句:虽然谣言止于智者,但是三人成虎,亦能混淆视听。

44、(出处):《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45、只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就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46、只要我们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就一定能把水库修好。

47、释义:比喻直言劝戒批评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对人却是有益的。

48、我们要有愚公移山一样的斗志,坚持不懈,永远不放弃,去登上梦想的彼岸!

49、我们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治脏治乱治差,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50、  在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人,因为他很聪明,大家都叫他智叟。智叟对愚公说:“你这个人真笨,这么老了,怎么可能搬动这么大的两座山呢?”愚公却说:“我看你呀,比我还笨呢。我是老了,可我有儿子,还有孙子,孙子又会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尽头的。可这两座山却不会长高了,我们总有一天会把它挖平的!”

51、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52、愚公叹了口气说道你的思想太顽固了,连小孩子也比不上。即使我死掉了但是我还有儿子呀,儿子还会有儿子的。而这两座大山却不会增加,还愁什么铲不平这两座大山,就这样愚公带着家人一刻不停地劳动着。愚公他们日夜不停的挖山,终于感动了天地,天地派人把愚公家门口的两座山搬走了。从此,愚公的精神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53、释义:有坚定的志向,只要努力从事,一定可以成功的意思。

54、有了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精神,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