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比喻句的作用『以上虽然都像、好像之类的词语』

比喻句的作用

1、以上虽然都像、好像之类的词语,但均不是比喻句。

2、仙人掌是黄沙中的碧玉,是枯海中的岛屿,是荒漠上的英雄;它们给炽热如焚的沙漠,带来了生机,带来了繁荣,也带来了神秘的期望的色彩。

3、做这样的题,首先,我们要结合上下文对目标段落表达的内容有一个充分的理解。

4、(2)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5、湖心桥像一弯新月跨在东湖正中,公路从它的两端伸向远方。 

6、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

7、比如说有学生在想到自己父母的时候,常常会想到母亲的慈爱和父亲的严厉,于是就有学生做出这样的比喻:母亲像一个可爱的天使,而父亲像一个可恶的恶魔。这样的比喻固然能够表达学生内心的想法,但是无论是在价值取向上还是在具体的比喻运用上都存在着不足。于是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去进行深入思考: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哪些让我们感觉到温馨或者相反感觉的事物呢?当学生在深思熟虑片刻之后,教师可以再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引导。比如引用贺知章《咏柳》中的比喻,让学生去思考:风在此处是否可以进行比喻?

8、思考下面两个句子中带点的部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以及这样写的好处。(比喻句的作用)。

9、下课了,我独自一人站在离花坛较远的地方,看着樱花树的花已飘落了一地,风一吹,犹如“天女散花”,只有少数的花苞还在枝头;再看看花苞,我就不由自主的走过去了,那花苞鲜嫩、可爱、含苞待放,我沉浸在花的世界里。 

10、一阵秋风吹过,树叶慢慢飘下来,像一只只金蝴蝶在翩翩起舞。

11、  那棵大枫树好像一把又高又大的绿色大伞。(比喻句的作用)。

12、(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13、构成比喻内容上有三个要素:一是思想的对象,即本意;二是另外的事物,喻意;三是两事物的类似点,(共同处和相似处)。

14、有了这样的问题驱动之后,学生的灵感也就来了,于是看到有学生进行了这样的比喻句运用:母亲就像那春天的风,常常让我感觉到温暖,而父亲有时候则像冬天的风,让我感觉到有一些寒冷……相比较而言,这就是比喻句运用水平的进步。

15、刚刚还是蔚蓝的天空,骤然已泛起红晕,那是霞吧。一条半圆形浅红色的光线横穿乾坤,俨然立在那里,边缘泛着若有若无的黄色线,将它衬得完美无瑕。 

16、根据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相似的特点,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方法。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构成。例:

17、家乡的果园里有许多果树:苹果树、桃树、梨树、杏树等等。苹果树在春天的时候就发芽了,绿油油的很亮眼,很漂亮。到了春天末的时候树儿就开花了,比芽儿还漂亮,到了夏天树上有一嘟噜一嘟噜的果实,让人看一眼就想一口给他吃完,当然也少不了我们这群野孩子,我们一个在树上摘,摘了就往下扔,下面有一两个接的,合作的很好。 

18、你明白撒种的比喻吗?你明白面团发酵的比喻吗?你明白新布补旧衣裳的比喻吗?

19、梦像一片雪花,在空中飘舞,想抓住他,他已经融化了

20、6)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21、花园里,菊花争芳斗艳,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柿子树上的叶子全都落了,可黄澄澄的柿子还挂在枝头,一个个像大大小小的橘黄灯笼,满是一股秋天丰收的味道。

22、(2)在习作中,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够突出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刻画得入木三分。

23、已经不是那么令人感到清醒了,午后的阳光把金色撒在湖上,波光粼粼,那湖仍是如此美丽。那一叶叶小舟,一艘艘渔船,在湖面悠悠地浮着。

24、(这句话是比喻句,作者把敌人的手比作鹰的爪子,这样写句子更加生动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憎恨之情。)

25、常见形式是“甲像乙。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26、我们填入:这句话将万顷白云比做汪洋大海,生动形象的写出云海的壮观浩瀚。

27、小河真美啊!远看它绿得像一条翡翠色的绸带,蜿蜒曲折地绕着小山村;近看它清得可见河底的鱼虾。

28、例句: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比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子(喻体)。

29、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30、雪越下越大,有的像天女撒~下的花瓣;有的像顽皮的小孩在翻跟斗;有的抱在一起,像

31、当晨曦划破了天际, 一瓶七彩的染料如同糖果雨,渲染了刚睡醒的天,你看!山的那头一张粉嫩的小圆脸,羞涩的露出半边,娇羞可爱极了。 

32、接下来,按照题目的要求,我们在第五自然段选择一个比喻句。把它勾画出来后,我们再一起分析一下,这一句把什么比做了什么?

33、接下来,我们只要把这个比喻的效果和好处,用凝练的话总结出来,填进去,就可以了。

34、听!小鸟在叽叽喳喳唱着动听的歌谣,原来是春姑娘来了!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柳树都抽出了新芽,远远望去,像穿上了一层薄薄的绿纱衣,我不时给柳树们送来水分,它们的生命力十分旺盛。“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了。 

35、雪花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像仙女和蝴蝶仙子们的合奏一样。

36、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高大的山神,像神秘的古堡,像沮丧的巨人,像一条连绵.

37、忽然我闻见了一股清香,我随着这股清香走到了张氏宗祠的大门前,看见了门前有一颗桂花树。只见这棵桂花树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稠密的树叶绿的发亮。远看桂花树,好像亲密的一家人在谈话。近看桂花树,好像一个小姑娘用绿色的蝴蝶结在扎头发。美丽极了!我伸出手接住了飘落的桂花,放在鼻子旁边闻……

38、傍晚,夕阳好像一颗熟透了的大苹果,高高地挂在天空,使得天上都是灿烂的色彩。在清脆的下课铃响后,同学们快速地收拾好书包,大家三三两两地在校园外漫步,晚风徐徐送来一阵花儿的清香,真是让人心旷神怡,更觉得夕阳无限好。这就是我家乡的傍晚。     

39、两山之间夹着雄伟的大瀑布。急弛飞奔的水流直泻而下,像奔腾咆哮的万匹野马破云而来,又像神话中的仙女披着银纱,在斜阳的照耀下,光彩夺目。

40、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朵。

41、清澈的湖水好像一面大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岸边的柳树。一阵风拂过,湖面就漾起层层微波,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好看得很。 

42、雪花在空中飞舞,它们好似一个个快乐的音符,舞动出了冬日中最温馨的画面。

43、有了这三点,就能精准、完整地回答好比喻句的含义和作用啦!

44、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45、从上面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用好比喻句,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判断问题,思考问题。由于比喻句的运用,本质上是一个用的过程,而学生要想达到娴熟的运用,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离不开自身的努力。所以总体而言,要让学生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去理解比喻句、运用比喻句。

46、红油油黄灿灿的苹果,把枝桠都压弯了,真像许多胖娃娃咧着大嘴冲着人们笑。

47、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 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

48、13)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49、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

50、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高个儿”当不了挑山工。

51、常见的比喻词:像,好像,似,好似,似乎,如,有如,如同,仿佛,变成,成为……

52、比喻虽然使得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但是一个骄傲的人是看不懂比喻句的。比喻,换言之,它只会使谦卑的人受益,而骄傲的人一无所得。

53、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54、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55、 比喻句的定义:比喻句俗称打比方,就是把一个物体比喻成另一个物体。它是利用两种不同种类事物之间的某种相似点来进行说明或描写。

56、那么,怎样识别“像”字句是否比喻句呢?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像”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二是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如果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就是比喻句;否则,那就不是比喻句。

57、站在学生的角度,让学生理解比喻句的用法,更关键的还是教师的指导教育和学生的具体实践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应当是师生居于平等地位上的结合,也就是不应当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权利的剥夺,也不是以引导之名行灌输之实。实际教学当中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形:有的教师让学生去摘录所谓好的比喻句,然后通过读背的方法形成记忆,在强调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去进行所谓恰到好处的运用。这种比喻句用法的教学,严重背离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会让学生对比喻句及其用法的认识产生错觉,这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当然也无法发展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追求。

58、运用比喻句应该注意: (1)比喻要有感情色彩。

59、2)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60、飞驰的汽车像- -阵风似的,从我们身边掠过。

61、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62、美人蕉的顶端更增添了异彩,那鲜艳的花朵似红莲映水,红得耀眼。微风吹来,片片花瓣像是一只只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那美呀,简直醉了我的心。

63、看,菊花的花有大有小,大的像绣球,小的似碧玉,美极了。再看那花瓣,有的像少女的卷发,有的似老爷爷的拐杖,有的若蛟龙的爪子,还有的如喷泉洒下,各不相同。菊花的颜色也有很多,红得像火,黄得似金,白得若雪,绿得如玉,粉的好似一片云霞,还有那白中带绿的,更是清幽淡雅。五颜六色,美不胜收。

64、比喻,这是写文章的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用类比的方法去解释抽象的事物,使之更加形象化。

65、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66、所以站在学生角度去指导学生把握比喻句的用法时,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去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充分运用自己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来在口头表达或者写作的过程中运用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