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精选69关于诚信的成语解释(句荟萃)

关于诚信的成语解释

1、“诚”作为一个形声字,意符由“言”字充当,声符由“成”字充当。“成”意为“百分之百”、“完全”,“言”与“成”联合起来表示“百分之百的讲话”、“不打折扣的言语”。在古代,一开始的“诚”主要是要求人们对鬼神和祖先虔诚,以求得庇护和赐福,后来才逐渐演变为诚实、诚信等和现代汉语接近的意思,成为一种具体的道德规范来规制人的思想和行为。

2、(示例):你若是专家或者要人,~,那自当别论。

3、言而有信,yán ér yǒu xìn,成语,意思是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4、《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关于诚信的成语解释)。

5、童叟无欺:货真价实抱诚守真: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6、天人共鉴:鉴:审察。天公、众人皆可审察。表示诚实无欺。

7、对于一些我们经常见到的词语,我们会习以为常,觉得自己已经懂了,但让我们去阐释和讲述的时候,却突然发现不知道从何说起,遇到人尽皆知的道理,我们会不愿意花精力去了解。不知道你看到这个标题,“诚信”两个字的时候,是不是也没有那么感兴趣?

8、而我终于得到第一个“答案”是我在二年级的时候。 那时候我得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100”分, 我欢呼雀跃着一路哼着歌回到了家, 迫不及待的把试卷拿给妈妈看。妈妈微笑着对我说着鼓励的话。 可就在这时, 妈妈指着其中一道题对我说, “这道题你们老师应该看差了, 你并没有做对哦。”妈妈的话犹如一盆冷水当头泼下, 我一下子不知所措起来,半晌才吐出一句“不可能!”

9、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程婴,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10、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的“自强不息”这条成语,就是对这种精神的经典概括。作为一种精神,它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精神力量,也是华夏民族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可以说,在***历史上,自强不息精神始终是华夏民族拼搏进取、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力量源泉。

11、拾金不昧,读音:(shí jīn bú mèi)释义: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指良好的道德和社会风尚

12、说一不读音shuō yī bù èr,汉语成语,释义为形容说话算数,说了就不改变。也指人独断专行。

13、诚信∶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诚,真实,诚恳;信,信任,证据。所以说,诚信,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

14、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季札,有一次他路过徐国,徐君十分喜欢季札的佩剑,却没有说出来,季札知道徐君喜欢自己的剑,却因为还要出使别的国就没有送。等再回到徐国,季札得知徐君已经逝世了,于是解下宝剑挂在了徐君墓前。季札的随从问这是送给谁的,季札说自己原本就打算把这把宝剑送给徐君了,不能因为人家逝世就违背自己的诺言。

15、一诺千金: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16、(5)言而无信(yanerwuxing)(解释):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那么就没什么可肯定的了。

17、始终不渝:渝:变。自始自终一直不变。指守信用。

18、  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19、“谦虚”是华夏民族大力提倡的美德之《周易》六十四卦中的“谦卦”,便是专门论述人应该具备谦虚美德的,其卦辞“谦:亨,君子有终”,则表明谦道美善可行。《周易》成语中涉及到谦虚美德的主要有“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谦尊而光”、“大而能谦”等。

20、《周易·杂》中有“革,去故也;鼎,取新也。”的记载,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革故鼎新”这个成语。这是对华夏民族除旧布新发展观念的准确概括,它是华夏民族进取精神的又一重要内容,是我们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1、《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22、《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

23、这时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24、  赤诚相待:极真诚、忠诚。以至诚之心待人。

25、声动丁香|丁香2号书院“自我管理的快乐魔咒”专题线上集体点名

26、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27、《周易》成语中,提倡这种宽容精神的还有“殊途同归”。

28、正因为宋庆龄珍视友情,守信用,所以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和尊重。

29、王阳明先生认为,知而不行,不是真正的知“道”,而是浅表的知,行而不知,不是真正的行“为”,而是盲目的行。

3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31、《大学》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古君子必要慎其独也。”意为,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像厌***难闻气味那样厌***邪***,像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2、语出《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的“厚德载物”这条成语,就是对这种精神的经典概括。它要求一个人像大地那样厚实宽广,像大地承载万物、生长万物那样,在为人处世方面心胸开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33、贾琏听从尤二姐的主张及尤三姐的意见,在外出公干的路上,遇到薛蟠与柳湘莲。贾琏极力向柳湘莲推荐尤三姐,薛蟠也主张亲上加亲。柳湘莲同意这门亲事,贾琏说要一言为定并要拿出定情礼物。柳湘莲把自己祖传的宝剑托贾琏带回给尤三姐。

34、解释: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35、  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sù)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当前锋。因为违反节制,失守街亭,诸葛亮严守军令状规定,忍痛杀了他。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己也为失守街亭等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罕见的。

36、  歃血为盟:歃血:古代会盟,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诚意;盟:宣誓缔约。。泛指***订盟。

37、出自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比喻说话力量很大,能起到很大作用。形容人说话信誉极高,一言半语就起决定主要作用。

38、一言为定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ī yán wéi dìng,指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改变。

39、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诚信之邦,古人就十分重视诚信,这从众多关于诚信的成语典故中就可以略见一斑。今天在这里,就简单疏理一下关于诚信的成语。

40、弃义倍信:背离信义。谓不讲道义,不守信用。倍,通“背”。

41、(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42、在宋庆龄小的时候,她就很注重守信的美德,也因为此她被许多人所尊重。

43、  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44、(9)自食其言(zishiqiyan)(解释):指说话不算数。

45、出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九回:“区区之心,唯以地方秩序为主,以人民生命财产为重,始终不渝,天人共鉴。”

46、诚信 -这是妈妈告诉我的第一个人生道理。从我懵懂的时候起,这个词就常常被妈妈挂在嘴边, 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问妈妈:“到底什么是诚信呢?”妈妈笑眯眯的对我说:“诚信, 是由两个词组成的, 诚指诚实, 信则指守信。” 我记得我那时疑惑的看着妈妈,似懂非懂的。妈妈却笑而不语,对我说“希望你能自己去找到答案哦!”

47、声动丁香丨丁香2号书院新学期生命观教育专题线上集体点名

48、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 

49、(8) 胡说八道(hushuobadao)(解释):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

50、《周易》成语中突出表现“诚信”内容的还有两条:一条是由《周易·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一语提取出来的“信及豚鱼”,意思是对小猪和鱼这样微***的东西也讲信用,形容非常讲信用;

51、比如,大家都知道我们作为学生都承诺会遵守学校的行为规范,按时上课、认真学习,但是近期同学们在家上网课的时候,没有了老师面对面的督促和同学的带动,是否会播放着网课,但是同时在做别的事情?是否会更过分一些,因为睡了懒觉,连网课都不上了?这就是无法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也是一种意义上的“不诚信”。

52、食言而肥。食言:失信。指不守信用,只想着占便宜。

53、而“信”是“人”字旁加一个“言”字,从字型上看,“人”+“言”=“信”。说话要守信用,不失信于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54、说话算数,守信用。《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信:信用。

55、后来,奶奶就在上海慢慢的扎下根来,奶奶靠着诚信,把最初的小摊发展成了街道里口耳相传的靠谱小店。奶奶也把诚信的家风传给了爸爸,再传给了我。

56、淑质贞亮:淑:善良;贞:坚贞;亮:诚信质直。品质善良,为人诚信质直。

57、(解释):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58、(解释):九鼎:古代***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59、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应有的道德水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上下五千年,有无数关于诚信的故事,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世人一个深刻的哲理:唯有诚信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有所成就。

60、  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sù)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当前锋。因为违反节制,失守街亭,诸葛亮严守军令状规定,忍痛杀了他。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己也为失守街亭等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罕见的。

61、在古代典籍中,有很多与“诚信”相关的内容,比如:“人之所助,信也”,意思是人们所扶助的是笃守诚信的人;“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交”,认为君王诚信治国是天下大治的关键;“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认为我们每日都应反省自己与朋友交往是否讲诚信……

62、一言九鼎:一句话抵的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63、(解释)抱:存在心里。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64、“谦尊而光”也出自《周易·谦》。《周易·谦》云:“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孔颖达疏:“尊者有谦而更光明盛大,卑谦而不可逾越。”意思是尊者谦虚而更显示其美德。

65、为了能够进一步优化学校育人环境,营造良好诚信氛围,让诚信宣传入眼入心,进一步养成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华外实验开展了“诚信文化进校园”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66、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许多诚信人物及故事广为传诵,他们就是真正地做到了对于诚信的“知行合一”。

67、始终不渝:渝:变。自始自终一直不变。指守信用。

68、 《周易·系辞上》有“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之语,这段话后来形成了两条成语:一条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意思是说两个人一条心,力量很大,好像锋利的刀剑能斩断铜铁;一条是“金兰之友”,用来形容交情非常深厚的朋友。两条成语均是强调团结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