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不足为训什么意思(27句合辑)

不足为训什么意思

1、误例:有些人对于闯红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只要不与汽车撞上,总会没事的。

2、不过,这句经典名句依旧起着作用。如果要成为学问渊博、见多识广的人,而不学古人“读书破万卷”的精神,恐怕是没门吧。

3、(示例)这篇悼念张公的文章,情真意切,不忍卒读。

4、(释义)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5、又过了10天,周宣王忍耐不住,再次去问,但还是不行,因为纪渻子认为这只鸡还有些目光炯炯,气势未消。这样又过10天,纪渻子终于说差不多了,它已经有些呆头呆脑、不动声色,看上去就像木头鸡一样,说明它已经进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宣王就把这只鸡放进斗鸡场。别的鸡一看到这只“呆若木鸡”的斗鸡,掉头就逃。(不足为训什么意思)。

6、(示例)为了让公司的业绩有质的变化,经理决定将旧制度彻底改弦更张。

7、(示例)虽然高考名落孙山,但他却安之若素。

8、(示例)如果外界信息来源只有报纸、收音机,当它们断断续续地传到人们耳朵里时,早已是明日黄花了。

9、意思: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10、第六种,训练,是指养成其善良习性,锻炼其体魄、智能,使之品性端方、技艺精专。另外,“训”字还作“顺”、“驯”的通假字。

11、“***”一词最早见于周代文献,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古代文献记载中,“***”一词有五种不同含义:一指京师,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指中原地区;四指国内、内地;五指诸夏(华夏)或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

12、误例:秋季校运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决心为班级争光。

13、庄子这则寓言很有趣,同时也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让人不由得想到古人所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在庄子看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现出来的也许是愚钝,真正有高超的技巧的人看起来却有些笨拙,真正勇敢的人往往被别人误解为胆怯。但是,如果真正处于非常境况时,这些人往往能够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能力。庄子通过这则寓言,也许是在阐明“相反的两极在某种高度便相互接近转化”的道理,这正是道家思想所特有的辩证思维。

14、(释义)褒义词,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15、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娄师德以仁厚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世。凤阁侍郎李昭德***他是乡巴佬,他一点也不生气:“我不当乡巴佬,谁当乡巴佬呢?”当时名相狄仁杰也瞧不起娄师德,想把他排挤出朝廷,他也不计较。后来武则天就告诉狄仁杰:“我之所以了解你,正是娄师德向我推荐的。”狄仁杰听了惭愧不已。正因为娄师德宽容待人,所以司马光评价他“宽厚清慎,犯而不校”。

16、  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训,准则。

17、(示例)这真是三人成虎啊,明明是不可能的事,如此一传竟成真的了。

18、许慎的《说文解字》给“训”字作了完整的解释。训,从言、从川。本意作“说教”解,意思是用嘉言教导人之意,故从言。又以“川”本作“水流贯穿”解,有疏导水流使其通畅之意,认为“训”是能教人通于义礼的“说教”。

19、(释义)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技艺已达到非常纯熟的地步。

20、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21、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观察到,每年的夏末秋初,这颗红色的巨星就会落向夜空的西边,也就是把这种天象变化当作天气将逐渐转凉的征兆。

22、(释义)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现也用来表示丑态毕露。

23、(释义)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24、(释义)差:程度副词,勉强。大体上使人满意。

25、(出处)《后汉书·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26、因为竹简木牍都要反复使用,可以把旧文削去,重写新文,这个过程就称“刊削”。所以,这个“刊”字就兼有“写”与“删”两种意思。而重要的文字才能称为“不刊之论”,指不能被删改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