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罗素悖论 〖精选摘抄54条〗

罗素悖论

1、如果是上帝既想阻止又能阻止“***”,那为什么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呢?

2、现实不是科幻小说,科学发展中出现的任何理论危机都意味着我们认识的不足,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们去探索、发现。因此,我们不必追求完美的理论,相反,真理的丧失、权威的崩塌才是学科发展前所未有的良机。

3、几个世纪前,罗马教廷出了一本书,书中用当时最流行的数学推论导出“上帝是万能的”。一位智者针锋相对地问:“上帝能创造出一块他搬不动的石头吗?”

4、在假设推理这几个悖论题时,把后面时间发生的事件(误)当作前面时间发生的事件,是这四个逻辑题成为悖论的原因。(罗素悖论)。

5、那么问题来了:你如何担保你自己不是在这种困境之中?

6、现代集合论的诸种公理,非常具体地规定了如何建立“其他集合的集合”(setsofothersets)。

7、明信片悖论、理发师悖论、罗素悖论中事件的前提是可以接受的前提。之前对这四个悖论题进行的推理是没有在现实空间的时间关系中进行的推理,是与现实不符的推理,是不可接受的推理。

8、“理发师悖论”是很容易解决的,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修正理发师的规矩,将他自己排除在规矩之外;可是严格的罗素悖论就不是这么容易解决的了。

9、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然而问题在于,那个疯子在另一个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是否应拉拉杆?这即是“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最早由哲学家菲利帕·福特提出。在伦理哲学中,电车难题是批判功利主义的主要理论,而功利主义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罗素悖论)。

10、“所有自含集合的集合,是否包括其自身?”(whetherornotthesetofself-containingsetscontainsitself),这个问题可以就位于我们系统的范畴之外(即,我们可以不去考虑这个问题,因为不可判定)。

11、在世纪之交,卓越的分析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发现这一概念(即,自含集合)中的一个严重问题,被称为“罗素悖论”。

12、罗素是一个哲学家、逻辑学家、教育学家和文学家,并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罗素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数学悖论呢?

13、(注:线段的大集合,由线段构成;而每个线段又是两点之间所有点的小集合。)

14、如果一个理发师只给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他该不该给他自己理发?

15、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理发,那么,他就属于“自己不理发的人”,根据他自己定的规则,他可以帮自己理发;如果理发师给自己理发,那么,他就不属于“自己不理发的人”,根据他自己定的规则,他不该给自己理发。

16、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

17、“说谎者悖论”的内容是:如果某人说自己正在说谎,那么Ta说的话是真还是假?

18、目前,关于数学基础的各派思想依然层出不穷,至今没有形成一个在数学界被普遍接受的理论。

19、(2)“所有集合的集合”(注:此集合自身也是一个集合,所以它包括其自身)。

20、然而好景不长,20世纪初,罗素悖论等一系列集合论悖论的发现,引起了人们对集合论,甚至是数学基础的讨论。正当数学家们不但接受了集合论而且还有大部分经典分析的时候,这些矛盾动摇了它们,使得数学家们对数学的整个基本结构的有效性产生了怀疑。

21、有一本书叫《创新者的窘境》,提出了一个让大企业困惑的悖论,全书就是在阐述这个悖论和试图回答这个悖论:大公司之所以被颠覆不是因为他们管理不善,而是因为他们管理的太优秀了!那我们到底该不该管理优秀?该不该管理卓越?要不要追求管理卓越?这个悖论对一些企业的冲击很大,以至于华为多次内部各种讨论的时候,主题自然的都是聚焦在颠覆式创新的问题上来了。以至于华为人都在讨论该如何应对颠覆性创新,相反,人力资本管理问题倒显得地位次要了。最后还是任总站出来稳定军心。任总写了篇文章,认为宝马是不会被颠覆,他在文章中称,“大多数人认为,特斯拉汽车是颠覆性创新的代表,未来肯定会超越宝马。但我认为,只要宝马采取开放性的改革提升自身,也不一定会输。”这个世界上充满悖论,管理中也充满悖论。悖论本来是一个哲学上一个持续关注的问题,昨天就在想这个事儿,像罗素悖论:“理发师的头谁来理?”如果理发师的头自己来理,这个悖论前提就被推翻了。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理,不给自己理发,他的头应该是谁来理?哲学上类似的悖论还有很多,“万能的上帝能不能创造一块他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神能造出方形的圆形吗?”,“神能把对的看成错的吗?”,“神能找到一件他做不到的事吗?”……有一次,柏拉图把自己假装成守桥人,让苏格拉底回答一个问题,说你要是回答正确我就让你过桥,回答不正确我就把你扔到水里面去。苏格拉底回答:你把我扔到水里面去。悖论就出来了:如果判定苏格拉底说对了,就应该让他过去;如果判定苏格拉底回答错误而将其扔进到水里,那回答又是正确的。这些在哲学上很有意思的悖论问题,现在困扰着管理学家。这提出的根本问题是:企业还要不要持续的改善管理?科学管理还有没有用?未来市场和企业谁代替谁?刚才听了文跃然教授的演讲,文教授几十年一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还创办了几年公司,用自己的经营管理实践告诉大家企业要回归科学管理,要用科学管理去解释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这个也是悖论:如果科学管理能够解释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要人力资源管理干什么?如果人力资源管理不能够解释这些问题,要科学管理干什么?所以,管理现在不断地面临这些矛盾和这些悖论。因此,互联网思维也好,创新者的窘境也好,它提出的根本问题是:企业还要不要持续的改善管理?科学管理还有没有用?未来市场和企业谁代替谁?这个问题涉及到企业和市场的关系,让我们回到罗纳德·科斯提出的两个基本问题:“如果通过企业可以消除某些成本,那为什么还会有市场交易?”反之亦然,“如果价值体系能够决定资源分配,为什么需要企业来承担建立和运转这种行政机构的成本呢?一个视角的改变,就改变了整个世界。你不是主张自由市场吗?你不是主张看不见的手吗?看不见的手如果可以解决问题那还要企业干什么?所以,两个问题都归结到一个本质上的问题,就是讲市场和企业要看到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组织形式。这个里面关键是交易成本。谁的交易成本更低,谁就替代另外一个。不确定性时代企业的生存之道:用互联网降低企业的外部交易成本;用互联网和科学管理降低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按照科斯交易成本理论我们再来看看互联网,互联网向企业提出的根本问题是什么?互联网企业是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还是降低了企业内部交易成本?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交易成本还能否低于市场交易成本?还有没有可能低于市场成本?互联网时代企业存在的理由,就是你的交易成本要低于市场交易成本。因此,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生存之道就是很简单了:用互联网降低企业的外部交易成本;同时,用互联网和科学管理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这个就是互联网企业生存之道。我们也不要去搞那么多互联网思维,所有的争论最终回归到一个问题,是谁替代谁的问题。这个就是华为的互联网思维,这个就是华为的互联网解决之道。这个也是今天华为还在向“蓝血十杰”学习的原因。说到底,就是要在互联网时代通过科学管理,通过运用互联网进一步降低企业内部运作成本,内部交易成本,这样才能够在互联网时代生存下去。

22、理发师突然发现自己非常尴尬。因为他如果回答给自己刮胡子,他就是第一类人,按照他的规矩就不应该给自己刮胡子;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胡子,他就是第二类人,按照规矩他又应该给自己刮胡子。

23、B={x|x是偶数}是一个集合,包含所有的偶数,有无限多个元素;

24、2)否认***的存在,即认为***并没有实体性的存在,只是善的缺乏;

25、当前主流的解悖方案是蒯因的方案。蒯因的论证过程:假设村子里有如此一位理发师。如果他要给自己理发,根据他的规则,他不给自己理发。如果他不给自己理发,根据他的规则,他要给自己理发。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如此一位理发师不存在。

26、飞矢不动悖论是古希腊数学家芝诺(Zeno of Elea)提出的一系列关于运动的不可分性的哲学悖论中的一个。人们通常把这些悖论称为“芝诺悖论”。

27、庄朝晖,基于对角线引理和维特根斯坦思想对于悖论的分析,第六届全国分析哲学学术研讨会,山西大学,***,2010年8月(入选《***分析哲学2010》,***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分析哲学专业***会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67页-76页)

28、这时候罗素老师重申:这个班里禁止套娃!!!各位集合们,如果你是自己的元素,请离开教室。有的集合这才发现自己是套娃,赶紧告辞。

29、了解了这个理发师的困惑,这不就是外国版的“自相矛盾”吗?其实,这个“理发师悖论”很容易解决,只需要修改一下理发师的规矩,将他自己排除在规矩之外。然而,罗素悖论是由集合论的基本原理严格推导得来,就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了。

30、我们不会去使用“所有事物”(everything)这种大到没边儿的词,诸如此种集合,必须被构建为诸多下属集合(subsets),而它们又要属于我们已经明确定义的一个更大的集合。

31、从罗素时代至今,很多学者会认为数学家的工作是在发现真理。但在维氏看来,数学家的工作更多的是在发明。

32、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how-russells-paradox-changed-set-theory-2013-11

33、理发师悖论可以表达成集合论的形式,就是罗素悖论。R={x|x不属于x},然后现在问R是否属于R。如果R不属于R,那么根据定义,R属于R;如果R属于R,那么根据定义,R不属于R。

34、在几何学中,我们希望给定两点之间的所有点的聚集——也就是给定两点之间的线段——成为一个集合。

35、集合论的创建者是康托尔(Cantor,1845-1918),当他29岁时,在《数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无穷集合理论的第一篇革命性文章,此后,他从事集合与超限数方面的研究长达20多年。

36、理发师悖论:萨维尔村里有个理发匠,他给自己立了一条店规:他只给村子里自己不刮脸的人刮脸。

37、在20世纪初,数学界乃至整个科学界都沉浸在喜悦欢腾的气氛中。科学界普遍认为科学已经达到了极高的严密性与系统性,科学大厦已经建成。***物理学家开尔文说:“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科学家只能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了。

38、芝诺问他的学生:“一支射出的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39、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产生于工业化时代的科学管理思想和方法已经过时了,现在需要的是互联网思维,是创新,是想象力,是极致,是颠覆。真的是这样吗?科学管理过时了吗?我们真的不再需要基于数据和事实的理性分析和流程化的精细管理了吗?***企业没有经过科学管理运动,我们在管理中习惯凭借直觉和经验进行判断,决策的随意性很大,对人的依赖性很大,总愿意创新尝试新事务、新概念,缺少踏踏实实的持续改进精神。恰恰是在互联网时代反而我们应该补上科学管理这一课。建立现代管理体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1996年在华夏基石彭剑锋等六位教授的帮助下起草了《华为公司基本法》,帮助华为初步完成了对核心价值观和管理政策的系统思考;从1998年起至今,为了适应国际化、全球化经营的要求,华为持续投入十几亿美元,邀请IBM、accenture等多家世界级著名顾问公司,先后实施了五大类、几十个管理变革项目,主要是IT、TCNP、战略规划项目、IPD项目、集成供应链项目,每一个项目中都包含的有十几个子项目,持续的十几年,直到今天都没有完成。引进世界先进管理体系要“削足适履”,先僵化、后优化任正非总裁为引进世界先进管理体系的变革确定了“削足适履”,提出先僵化、后优化。“我们一定要真正理解人家百年积累的经验,一定要先搞明白人家的整体管理框架,为什么是这样的体系。刚刚知道一点点,就发议论,其实就是干扰了向别人学习。”“所谓‘削足适履’,不是坏事,而是与国际接轨。我们引进了一双***新鞋,刚穿总会夹脚。我们一时又不知如何使它变成***布鞋,如果我们把***鞋开几个洞,那么这样的管理体系我们也不敢用。因此,在一段时间我们必须削足适履。”(任正非)华为管理改进“七反对”原则管理变革要继续坚持从实用的目的出发,达到实用目的的原则。在管理改进中,要继续坚持遵循“七反对”原则:坚决反对完美主义、坚决反对繁琐哲学;坚决反对盲目创新;坚决反对没有全局效益提升的局部优化;坚决反对没有全局观的干部主导变革;坚决反对没有业务实践经验的人参与变革;坚决反对没有充分论证的流程实用。任正非在2009年提出“七反对”原则,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努力,管理变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本上建立起了一个集中统一的管理平台和较完善的流程体系,支撑了华为公司进入世界信息与通讯技术产业的领先行列。

40、这即是“伊壁鸠鲁悖论”,由伊壁鸠鲁提出。这个悖论是“神议论”问题的经典表述,至今仍然是宗教哲学与神学中的一个难题。

41、设集合S是由一切不属于自身的集合所组成,即“S={x|x∉x}”。那么问题是:S属于S是否成立?首先,若S属于S,则不符合x∉x,则S不属于S;其次,若S不属于S,则符合x∉x,S属于S。

42、如果是上帝既想阻止又能阻止“***”,那为什么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呢?

43、约公元前5世纪,不可通约量的发现导致了毕达哥拉斯悖论。当时的毕达哥拉斯学派重视自然及社会中不变因素的研究,把几何、算术、天文、音乐称为“四艺”,在其中追求宇宙的和谐规律性。

44、集合论是颠覆了很多前人的想法,因而很难为人所接受。比如权威克罗内克就曾攻击康托尔的理论长达十年以上,甚至康托尔自己也发现集合论中其实存在着漏洞无法解决,以至于一度精神崩溃,最终在精神病院逝世。

45、罗素悖论是由罗素发现的一个集合论悖论,其基本思想是:对于任意一个集合A,A要么是自身的元素,即A∈A;A要么不是自身的元素,即A∉A。根据康托尔集合论的概括原则,可将所有不是自身元素的集合构成一个集合S即S1={x:x∉x}。

46、“披萨”这个词也不是自然数,所以它是集合成员。

47、首先,在讲罗素悖论之前,让我们为这位德艺双馨,才高八斗,无所不能,无处不在的罗素老先生鼓个掌。

48、除了ZFC公理系统,冯·诺伊曼(vonNeumann)、博内斯(Bernays)和哥德尔(Gödel)提出的NBG公理系统也能解决罗素悖论。

49、以下为我的科普书《十分钟智商运动》中相关内容的文章。

50、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ThePrinciplesofMathematics,1903)一书对哲学、数学和数理逻辑有着巨大的影响,使得他在学术上赢得了极其崇高的地位和荣誉。

51、所有不以自己为元素的集合组成的集合是“不以自己为元素的集合”还是“以自己为元素的集合”?判断这个问题时出现悖论。

52、既然这个集合本身,很显然也不是一个自然数,因为它是一个“不是自然数的‘所有东西’的巨大聚集”,那么,它必然也是它自己这个集合的成员之一(即,它是一个自含集合)。

53、尽管有这些限制,现代集合论的诸种公理,仍然足够灵活,结合形式逻辑的规则,它们基本上为整个现代数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