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孔子说的关于做人的话 『54好句摘抄』

孔子说的关于做人的话

1、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3、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孔子名言

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  不学习诗是无法同人交谈的。不学习礼是难于立身做人的。 

6、见父母志有不从已谏之色,则又当恭敬,不敢违父母意而遂已之谏也

7、孔子说:“君子言语上要谨慎迟钝,行动上要勤快敏捷。”

8、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9、孔子说:“君子在九个方面多用心考虑:看,考虑是否看得清楚;听,考虑是否听得明白;脸色,考虑是否温和;态度,考虑是否庄重恭敬;说话,考虑是否忠诚老实;做事,考虑是否认真谨慎;有疑难,考虑应该询问请教别人;发火发怒,考虑是否会产生后患;见到财利,考虑是否合于仁义。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用心思考的事:看要看得明确,不可以有丝毫模糊;听要听得清楚,不能够含混;脸色要温和,不可以显得严厉难看;容貌要谦虚恭敬有礼,不可以骄傲、轻忽他人;言语要忠厚诚恳,没有虚假;做事要认真负责,不可以懈怠懒惰;有疑惑要想办法求教,不可以得过且过,混过日子;生气的时候要想到后果灾难,不可以意气用事;遇见可以取得的利益时,要想想是不是合乎义理!要么放弃了自我的标准,换得一时安稳,却遭受良心的煎熬,痛苦一生。当然。人多嘴杂?退一步海阔天空。

10、益者三友,***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矣。(孔子说的关于做人的话)。

11、          ——《微子篇》篇第八章

12、●一个人有这四个祥兆,一定是有福之人,你有几个?

13、一个人,无论处在哪个位置上,只要心中有大爱,就会有威严。一个领导有威严,是因为他心系百姓,为百姓谋福利;一个企业家有威严,是因为他心系员工,为员工谋发展;一个老师有威严,是因为他心系学生,为学生谋成长。这样的人,大家就会尊敬他、爱戴他,赋予他一种威望。

14、子曰:“君子不忧不惧。”(《论语·颜渊》)

15、简单归纳为四个字:“威”、“怀”、“辩”、“讷”,这四个字结合到一起,透着儒家积极入世、仁慈博爱、又不过分、不偏激的处事智慧,堪称做人的最高境界。一个人,一辈子能做到这四个字,定能飞黄腾达,非富即贵!

16、(3)志,《说文》:“志,意也。”即意愿。本义是内心追求的目标。本章指志气。

17、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18、懂得适时而言。真正有辩才的人懂得审时度势,“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19、  子孙出仕者,凡遇民间词讼,所犯自有虚实,务从理断而哀矜(āi jīn)①勿喜,庶不愧为良吏。

20、胡适帮助过很多人,而且帮助人从不留名,且不论身份地位,所以,当时很流行一句话,“我的朋友胡适之”。

2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语录

22、少说多做,言行合一而敏于行,是人生正确的打开方式。

23、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4、(2)降,《说文》:“降,下也。”即下山。《尔雅·释诂》:“降,落也。”即下落,指从上往下掉,从高往低运动。本章指降级。

25、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26、    本著作尝试以深厚的国学智慧来解决现代问题。

2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8、孔子说:“君子言语上要谨慎迟钝,行动上要勤快敏捷。”

29、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30、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视之耳,不肯自投从之--孔子名句

31、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32、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33、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

34、用漂亮话迁就是非,阿谀奉承,让人高兴,就是巧言,有目的性。

35、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7、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38、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孔曰:“《韶》,舜乐名,谓以圣德受禅,故尽善。”)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孔曰:“《武》,武王乐也。以征伐取天下,故未尽善。--孔子语录

39、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一贯提倡君子说话要谨慎,行动要敏捷。

40、一个人如果实现了俗世理想,成为达官显贵,那么自然可以享洪福;如果没有实现俗世理想,那么也要安心享受清福。没有人能同时既享洪福又享清福的,智慧的人从这两种福中都能享受到超然的乐趣。

41、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一贯提倡君子说话要谨慎,行动要敏捷。

42、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3、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44、改是,听言信行,更察言观行,发於宰我之昼寝

45、  祖训宗规,朝夕教训①子孙,务要读书明理,显亲扬名,勿得入于流俗,甘为人下。

4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47、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孔子人生的名言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48、意思: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4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50、“威”者,威严也。是指仪容、神态端庄,道德高尚,使人敬佩,进而因敬生畏。

51、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孔子对这些历史人物进行了清晰入骨的评价,那你自己和这些人相比,是什么样的人呢?所以,这句话是单独的一句话,是针对上面这六个人来比较的。而所列举的七个人中,朱张没有在评价之列。因为对朱张这个人,找不到历史记载,所以后人进行了各种猜测。实际上,对于后人所猜测的,孔子也好,编辑《论语》的弟子也好,他们是清楚这人是谁的,否则就不会把朱张列举到这里。只是后人在断句的时候,把孔子的这句话,放在了对虞仲、夷逸的评价之中,没有明白这句话在本章的含义。孔子说,我就不同于这些人。是,这,这些人,是指上面孔子评价的这些人,但不包括没有做出评价的朱张。所以,我们尽管已经不能清楚朱张具体是谁,但可以知道,朱张是和孔子在本章所表达的意志、自身、言谈、行为,和孔子是一类人。无可,没有可以怎么做的。无不可,没有不可以怎么做的。如果这样,不就成了不讲原则的人了吗?非也。这是说,上面这几个人,他们都有一个自己的做人标准,就是我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还是有一个“我”呀。孔子呢?他是完全顺应天道的圣人,没有为了自我的可以和不可的选择,上天让他低头的时候就低头,上天让他受苦难的时候就去承受,上天让他舍弃生命的时候就舍弃。天降大任于斯人,其心和行,就是“天”。

52、  春秋祭祀,各地根据自身的条件行事。但主祭之人必须举止得当、穿着整洁,真心实意、有所敬畏。这是报恩思源、追怀祖先的方法,子孙应该知道。 

53、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