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佛语(精选97个好句)

佛语

1、赐福别人,就是造福自己;宽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首先是被别人需要,然后是被别人赏识,最后才是被别人赞誉。

2、步履匆匆,以至于忽视了路边美景;身在花丛,却嗅不到满园芬芳。古人说"月影松涛含道趣,花香鸟语透禅机",禅门语"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细沙中包含的那一方世界,野花中蕴藏的那一座天堂,你是否看到了呢?

3、要知道别人光鲜的背后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痛苦,自己不喜欢的人,报之以微笑,默默为他祝福;对喜欢的人,真情流露、真诚相待就好。人在做天在看,冥冥中自有因果在安排,永远怀着一颗善良的心,持续做对的事。时刻提醒自己,改变自己,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4、得到的越多,烦恼越多,压力越大,有得必有失,有利就有弊,有爱就有恨,有因必有果。

5、站在他们面前,让他们猜怀的是男是女,一般猜测的结果都极为准确。

6、1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7、心如水,而性则可能是盐、是糖、是茶、是咖啡。。。这样,心境不同时,心性也会异样。佛性则是人性的慧根。

8、最后送上一段,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9、爱人先自爱,自爱先自觉,自觉先自省,自省先自悟。

10、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1、1过去事或善或恶,不复思量,思量则障道矣,未来事不须计较,计较则狂乱矣,现在事在面前,或顺或逆,亦不须着意,着意则扰方寸矣。但一切临时,随缘酬酢,自然合道这个道理。

12、17)佛不见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13、我们每顿饭都能吃饱,但心里一点都不轻松。因为有个声音开始说你要奋斗,你要战胜别人,别做失败者。

14、一个人心中有多少恩,就有多少福;一个人心中有多少怨,就有多少苦:要相信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原因,并有助于你,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相信宇宙中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来帮助你实现目标和梦想的,要么为了考验你,要么为了成就你,心存感恩才会获得源源不断的能量!

15、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16、当你用烦恼心来面对事物时,你会觉得一切都是业障,世界也会变得丑陋可恨。

17、向往诗和远方的人很多,能够拥有的人却并不那么多。懂得享受生活,即使没有诗和远方,也可以把眼前点滴变成如诗般美好。

18、.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识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动自真如。

19、人们总以为财富与名气等于快乐。如果你心里已充满了快乐,你根本不需要名利;如果你心里没有快乐,纵然坐拥全世界的财富与名利也都没有什么意思。如果你只懂得终日劳碌于争取更多的金钱及保护你已有的财富的话,它们对你其实就已没有什么真正的好处了。

20、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21、念佛人心清净,净心念佛净心听;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

22、1至道之要唯在息心,心即息,则万缘休罢廓同太虚了然无寄。

23、惑见纷驰,穷之则唯一寂,灵源不状,见之则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异,慧眼之号斯存,理量双销,佛眼之功圆着。

24、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25、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26、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

27、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28、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29、12)一切众生心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30、1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31、菩提心发出来了,修什么法都能达到圆满,一切佛都是一体,念多少佛都是念一尊佛,都是自己的本尊。

32、1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33、如果问题可以解决,你没必要忧虑;如果问题无法解决,你再忧心也无补于事。

34、明明白白无生死,去去来来不断常;是是非非如昨梦,真真实实快承当。

35、活着不是靠泪水博得同情,而是靠汗水赢得掌声。早安!

36、贪欲是痛苦之根,淡泊是快乐之源。待人要有平等心,对已要有平常心。

37、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38、真正的快乐不是你拥有的多,而是你计较的少。

39、不说他人长短,不念他人恩怨,是善心;时刻诚心待人,日夜专心做事,是懿行。

40、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41、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42、别把还有未来当成现在不努力的借口。连当下的时间都无法把握的人,没理由相信他能规划好未来。

43、1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诸境,即此火宅尘劳便是解脱。

44、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

45、打开你的心胸,放开你的心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圆融,越来越豁达。

46、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47、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48、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49、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50、1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尘、无憎爱、无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51、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虚豁豁地。事来则随时拔置,如水之定,如鉴之明,好恶妍丑到来,逃一毫不得,信知无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议。

52、风雨并不能损大石之分毫;恶言及攻击并不能伤害一个“无我”的人。一个“无我”的人已经超越了嗔恨、愚痴、妒忌及执妄的层面。他是一个享有真正之快乐的人,因为世上的痛苦,不可能伤害一个“无我”的生命。

53、1一切诸众生,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花,依空而有相,空花若复灭,虚空本不动。

54、人生的许多寻找,不在于千山万水,而在于咫尺之间。

55、(多造善因福果)人在健康时,应多做善事、利益人群,多造善因福果,为自己铺好人生健康之道。否则一旦病障现前,身心不得自在时,则

56、要把修行同生活结合起来,修身体健康,修家庭平安,修工作顺利,但一切的前提都是为了众生,只要是为众生,修什么都能得到,一切为自己,求什么也求不到。

57、1先悟妙心,行无修之修,证无证之证,不用向外驰求,只自回光便了。

58、别瞧不起任何人,理智客观对待任何事情任何人,因为冲动会做下让自己无法挽回的事情。

59、内心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

60、大悟无言!同理,理解的顶端、认识的终点、领悟的深处,就是大明白,也存在争论和雄辩,所以唯一的做法和姿态就是沉默无语!

61、人生有太多的问题找不到答案,太多的答案搞不懂为什么,冥冥中一切皆有定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以善心处于顺境,以静心安于逆境。

62、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63、收敛自己的脾气,经常要保持沉默,因为冲动会做下让自己无法挽回的事情。

64、大慈缘于大善,大善缘于大爱,大爱缘于大德。只有忘记对别人的善行,才会持续不断的为别人施善。

65、争什么、比什么、计较什么?没有善心,谁都帮不了你,争也争不到,比也比不上,计较也没有用。去掉自私、自利、自爱,你就会自在。

66、生活总是在启示,人生地不熟的前方,是疲惫不堪还是峰回路转,也都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如何努力而改善,不必要埋怨幸运多遥远,记得鼓励自己,幸运正在赶来的路上,或许是幸运太沉的住气而已。

67、一切境都是由内心呈现的,不要跟着跑,跟着境转就是奴才,没有自由,把握住自己的心,让一切境随心转,这叫大自在。

68、妄本无体性,如人作梦,梦时非无,醒来了不可得。

69、1无阴皆空即是平等法身,彻知缘起,便明法由心生。

70、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71、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72、经典佛语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73、14)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74、17)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75、1受得一分委屈,消得一分业障,开得一分智慧。任人取我头去,截我饭碗,更不能顾。

76、诸佛世尊、大菩萨摩诃萨、辟支佛,于一切法悉得自在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是七种人名第一义僧。诸有在家无法服者,不得具受波罗提木叉戒,不入布萨自恣,而得圣果已,亦名第一义僧。《大方广地藏十轮经》卷五

77、沧桑洗尽华章,醉极弹歌一场。莫要轻言亘古,离散终看荒凉。

78、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79、为什么活得累?是因为你的心四处漂泊,没有归处,找不到家,没有休息的地方,所以心累。把他带回自己的家,让他好好休息,就轻松自在了。

80、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81、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82、1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83、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84、1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85、诸恶事不要做,众善事勤奉行,自已不断地净恶念为善意,这就是诸佛成就一切心愿的教育。

86、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87、快乐与拥有多少物产并无关系。在你缺乏财富时。你日思夜念要得到它们。在你拥有财富时,你会日夜担心怕失去它们。你见过一个快乐的富翁吗?他们其实与穷人一般痛苦。要寻找快乐,你必须找对地方——自己的心。

88、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89、一只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她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她自己的翅膀。早安!

90、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91、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92、透过批评的眼睛看,世界充满了有缺陷过失的人;透过傲慢的眼睛看,这世界充满了低贱愚痴的人;透过智慧的眼睛看,你会发现原来每一个人都有值得你尊重及学习的地方。

93、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名大慈;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名大悲;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名大喜;自舍己乐,施与他人,是名大舍。

94、(修德)修德--是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累积而成,并抱持恒久心,于平常的言行举止中不离佛法教育;如此,才是真正的学佛修德。

95、(道心不可断)学佛者,道心不可断。道心断,明灯暗;明灯暗,智慧失,就会招来障碍道业的因。修行人当看好心念,莫让外境灭了心中的明灯。

96、培养面对现实的勇气和毅力,欢欢喜喜,接受一切境界。不要动辄求卜问卦,心若迷时会很苦,苦在自己无法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