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90个精美句子」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1、自我遵循现实原则,通过考虑情境现实性,控制本我盲目的冲动,调节本能与环境的关系,负责本我、超我与外界世界的联系,属于人格结构的心理成分。

2、然而现实生活中,想要的东西并不会全部得到,因此本我会通过愿望实现来满足自身需要。(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3、⑥合理化:用自我能接受、超我能宽恕的理由来代替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或理由。分为两种:酸葡萄心理,当自己希望达到的某种目的未能达到时,就否认这个目的的价值和意义;甜柠檬心理,因未达到预定的目的,便抬高自己现状的价值和意义。

4、特点:原始欲力的需求,主要靠性器官的部位获得满足。认识到两性之间解剖学上的差异和自己的性别,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官。以异性父母作为自己“性爱”的对象,出现“恋父”“恋母”情结),也因此是性别认同的重要阶段。(儿童在仇恨同性父母的同时又害怕报复,最后在压抑自己的性欲,停止对父亲的敌视,逐渐接近、接纳、认同父亲,并逐渐发展起同性父母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否则,儿童就可能演变成同性恋或异装癖、异性癖等性心理障碍。)

5、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本我不顾现实,只要求满足欲望,寻求快乐;超我按照道德准则对人的欲望和行为多加限制,而自我则活动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它以现实条件实行本我的欲望,又要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找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因此,在人格的三方面中,自我扮演着难当的角色,一方面设法满足本我对快乐的追求;另一方面必须使行为符合超我的要求。所以,自我的力量必须强大能够协调它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否则,人格结构就处于失衡状态,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

6、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其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遵循现实原则。

7、影片处理这一问题的途径是引入了象征本我的默菲。他进入疯人院后,与病人们打篮球、溜出去乘船钓鱼、聚会等,千方百计地让病人们感觉到自由是可以获取的,欲望是应该得到释放的。默菲的举动无疑触动了他们,病人们开始有了生气。体验到一种反常规的活力冲击下发自生命本身的愉悦,使得他们在面临这种非暴力的压抑时,可以产生新的反应——大声哭泣着要自己的香烟、质疑护士长的规定……

8、绝对禁止性超我还集中体现在一些考试上。不少考试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察你的能力,而是为了压制你、为难你,让你丧失自发性。(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9、2022全年深度小团体招募||动力性成长团体

10、在精神分析心理学以前,传统心理学除了行为主义外,都以意识为研究对象。虽然历史上也有学者论述过潜意识问题,但是真正以潜意识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体系只有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打破了理性主义的传统,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首创了潜意识心理学体系。

11、②投射:把内心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等在潜意识中转移到他人或周围事物上。

12、特点: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大小便排泄时所生的刺激快感获得满足。此时培养孩子对排便的控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孩子是至关重要的。

13、第五阶段:生殖期(青春期一成年)也叫两性期。

14、他把变态心理学从简单的描述转变为精神动力的研究。虽然精神分析理论体系有些不合理之处,但是弗洛伊德为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开拓了新道路。

15、弗洛伊德的理论是几乎所有学校都喜欢考的知识点,好在考得都比较简单,背就完事了。

16、心理能量决定了个体的行为,心理能量在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的分配,决定了人格的动态性。

17、超我:最文明、最有道德的部分。按照道德原则行事。本我要满足专横本我的欲求,要应付严酷的现实环境,还要遵从神圣超我的规范。

18、口腔期(出生到一岁左右):前期(0-8月)——吸吮吞咽;后期(8月-1岁) ——吞咽咀嚼吞食产生对养育者的亲密感,把自己与现实环境相分离—自我

19、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是个体出生后从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的。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一般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就必须顺应现实,并学习如何在现实中获得满足,因此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与超我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

20、超我代表社会的理想、价值观,尤其是父母的价值和标准,对个体行为的好坏与善恶有着道德规范的限制,通过抑制本我的冲动,说服自我以合乎道德方式来取代现实的目标,属于人格结构的社会成分。

21、未满足的后果:成人阶段可能形成相应的人格特征。(如贪吃、酗酒、吸烟等行为表现及悲观、依赖、苛求等性格)

22、人格的基本动力是本能,包括生本能和死本能。生本能保证人的生存,死本能主要表现为各种破坏力。其中,性欲(力比多)是行为的根本动力。

23、潜伏期(六岁到12岁左右):学习、活动、性本能受到抑制、种族系统天赋

24、弗洛伊德认为,他的理论的很多部分都是“发现”是他在精神分析的各个阶段仔细考察患者的陈述后得出的结果。一些批评针对弗洛伊德理论强调的重点和他的理论色调。他们认为弗洛伊德忽视或低估了人格的一些重要影响因素。

25、比如:婴儿肚子饿了,周围没有食物,本我就会开始想象食物,以暂时满足自己的需要。

26、这三个成分相互影响,处于动态相对平衡状态之中,共同构成整体人格。一旦平衡遭到破坏,就会产生精神病或心理变态。

2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28、本我想为所欲为,而全能自恋性的本我则追求彻底的为所欲为,觉得自己像神一样,念头一动,世界就得遵从自己。

29、意识层次结构理论阐述了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

30、弗洛伊德是一个心理决定论者,他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梦也不例外,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愿望的达成。

31、人格是一个整体,包括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每部分都有相应的心理内容和功能,三部分始终处于冲突—协调的矛盾运动中。

32、第二个阶段:肛门期(1--3岁),这个时期的快感区主要集中在肛门周围。

33、梁宁建「心理学导论」第十六章第五节「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

34、超我代表着奖惩。不仅对人的行为进行惩罚、使人形成内疚感和自卑感,也会对合乎道德的行为提供奖励、使人形成自尊和骄傲感。

35、自我不仅仅控制本我的冲动,还会以考虑后果的方式,尝试着满足本我的需要,以减轻本我需要没有被满足的紧张感。

36、潜意识: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中介环节,包涵了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可以进人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

37、第一阶段:口唇期(0--1岁),儿童的快感主要来自嘴唇和舌头的吸吮和吞咽活动。

38、比如: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发现,一部分的自己想做某件事,另一部分的自己想做另外一件事。

39、弗洛伊德于1923年提出了“人格的三重结构”说, 认为心理过程是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种力量冲突的结果。本我是“一团混沌, 云集了各种沸腾的兴奋”,本我受本能的驱使, 遵循“享乐原则”, 尽最大努力使原始欲望和冲动获得满足。自我处于本我和感官意识之间, 用理性和审慎来“保护”本我, 使之遵循“现实原则”, 以获得本我的安全和成功。超我是本我的压制者,是外部世界在人内心的反映, 表现为人人都必须遵守的社会道德准则。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可以看出, 自我是本我与超我的调和者与平衡者, 使自身能够做出恰当的选择, 更好地走出困境, 实现个人发展。

40、⑩否认:有意识地否认某种痛苦的现实或重新解释有关其个人痛苦的事实。

41、④认同:潜意识地向某个对象模仿的过程,以使自己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归属感。

42、无意识: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主要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情感。

43、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主要包括潜意识与人格理论、本能论、人格发展理论、梦论、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和社会文化理论。

44、在早期,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在晚期,他进一步提出了新的人格学说,提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本我是指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其中蕴含着人性中最接近兽性的一些本能性的冲动。它按照快乐原则行事。自我是指意识的结构部分,处于本我和自我之间,监督自我,予以适当满足。它按照现实原则行事。超我是人格中的最道德的部分,代表良心、自我理想,处于人格的最高层。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相应地发展为研究这三部分的内容和相互关系。

45、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的自我。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

46、在这些阶段中,如果满足过多或过少,都可能产生固着现象,发育停滞在某个阶段,延迟甚至倒退,也可能产生病理现象。

47、潜意识: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包涵了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

48、如果因为教养方式的错误,导致一个孩子没有充分建立起超我,那么成年以后他就会缺乏对偷窃和撒谎等行为的内控机制。

49、本我(与无意识):最有力、能量中心(利比多)。生本能、性本能与死本能。自我遵循快乐原则。

50、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检查功能,不许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创伤性经验、不良情感以及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进入意识领域。

51、⑤升华:将不为社会许可的本能冲动转化为符合社会标准的行为。

52、在睡眠时,超我的检查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可见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

53、⑦反向:把某些不被允许的欲望转化为某种相反的行。

54、当你觉得整个世界都对你极其苛刻时,这不是真的,这只是因为你内在有一个无比苛刻的批评者。你内在的这个批评者在吹毛求疵地批评别人和世界,让你感受不到爱和暖意。

55、默菲最后没有逃出疯人院,但当酋长砸烂窗户越身而出时,他已然光芒万丈。他帮助酋长找回了自我,就代表他的精神已超越个体,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已经成功了。

56、生殖期(青春期):青春期开始,异性恋。性快感由口腔、肛门逐渐转移到性器官上。

57、意识是人格的最表层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构成: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58、咨询师基础培养计划十三——自体心理学1(10节课)

59、健康人的心智中,强大的自我不允许本我或超我掌管人格,因此三者的斗争永不停止。我们每个人意识下的某个部分,永远存在着放纵自我、考虑现实、遵循道德标准三者的紧张状态。

60、但在全能自恋性本我和绝对禁止性超我的极度矛盾的夹击下,就只能有软塌塌的自我了。这你也许有过体会,有时你突然生出雄心壮志,想达到的目标高到吓人的地步,这就是全能自恋性的本我在说话,可立即你又觉得这太不现实了。不仅如此,实际上你根本就缺乏这方面的成功经验,还觉得外部世界根本不会响应你,这就是绝对禁止性超我在说话。然后,你这股劲儿一下子就没了,而你的身体也会“塌”下来。

61、在发挥其功能时,本我寻求解除兴奋和紧张以及释放能量。它依据快乐原则来运作,即追求快乐和回避痛苦。依据这样的运作方式,本我寻求立即的完全的释放。

62、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从出生日起算即已存在。构成本我的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

63、弗洛伊德认为,人刚出生的时候只有一个人格结构,即本我。

64、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低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的。遵循快乐原则。

65、如果父母是滋养性的,那么孩子就不会有严重的考试焦虑,而是会有考试兴奋;如果父母是惩罚性的,那么孩子势必有比较强烈的考试焦虑。

66、本我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只受“快乐原则”的支配,盲目追求满足。人性的七宗罪傲慢、贪食、贪婪、愤怒、妒忌、懒惰、色欲某种意义上都能够代表着本我,能够为用户带来直接的快感。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能够满足用户本我的内容和活动都能够刺激用户进行有效活动。

67、①压抑:将意识不能接受的痛苦性冲动和经验,从意识层面放逐到潜意识中。

68、⑨退化:个人遇到挫折时,以较其年龄而显得幼稚的行为来应付现实的困境。

69、全能自恋性本我和绝对禁止性超我随处可见。例如,当父母要求孩子彻底听话时,他们就是在追求全能自恋,而对孩子构成了绝对禁止。

70、睿泽心理线上依恋三部曲读书小组(周三晚8点)

71、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是:意识只是前意识的一部分,二者虽有界限,但不是不可逾越的;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扮演着“稽查者”的角色,严防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闯入意识中。

72、性蕾期(四岁至五岁之间):恋母恋父性别认同本我与自我冲突激烈

73、弗洛伊德据此把人格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他认为这五个阶段的顺序是不变的。

74、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

75、联系影片最后,当酋长一边说着“我不能这样留下你,咱们走吧”,一边含泪用枕头闷死已变成白痴的默菲,他用解除躯壳束缚的方式让默菲的灵魂随着他回到丛莽之中,搬起了默菲生前扬言要举起,却没有力量举起的压水台,用它砸破了桎梏。这两个遥相呼应的片段便具有了更深长的意味:只有强大的自我才能保证更高程度的确定性和更大的成功。

76、影响到别人时,就构成了对他们的绝对禁止性超我,即你的任何自发性举动都是错的。在绝对禁止性超我的影响下,你会觉得向左不对,向右也不对,站在原地还不对,你的意志好像已经从你的心灵世界被移除了,你只有听话才是对的。

77、无意识: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主要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情感。

78、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检查功能,不许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创伤性经验、不良情感以及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进入意识领域。

79、自我:个体出生后,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遵循现实原则,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弗洛伊德说:“每个人都有一些心理过程的连贯组织,我们称之为他的自我。意识就隶属于这个自我。”

80、特点:原始欲力(力比多)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吮、咀嚼、吞咽等活动获得满足,并因此感到快乐。

81、希望每个孤独的灵魂都能被看见, 每个人的心事都能找到答案。

82、第四个阶段:潜伏期(6---12岁),儿童的性格发展出现了停滞现象,也可以说是出现了倒退。

83、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只关心如何满足个人需要,不受任何物质和社会的约束,属于人格结构的生物成分。

84、传统心理学往往从外向内探索,而精神分析心理学则从内向外、从深层向表层研究。在弗洛伊德看来,人本生就是一个能量系统、动力系统,它决定着人的心理结构和人格模式。也就是说,本能、欲望是人的心理或者人格发展变化的推动力和起因。

85、然而值得深思的是:疯人院的病人都是自愿来的,很少是被迫的。即使病人不情愿忍受超我的压制,但因不具有面对外界环境的能力,所以又不得不依赖于超我。在他们看来,异常执着于制度的护士长以及院内这个规范化世界似乎是其脆弱灵魂的避难所。 

86、弗洛伊德可能见过其他人的著作。在弗洛伊德的工作之前,许多“弗洛伊德”思想就曾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弗洛伊德捍卫者认为,弗洛伊德是第一个把许多零散观点组织成一套人类行为理论的人。根据弗洛伊德理论提出的许多假设是不可能验证的,支持者认为不能指责他不努力寻找证据支持其理论。

87、破解本片丰富的隐喻及微观的象征是对于该片最为畅快的理解,其本身蕴含的社会价值也引起了学界的热议,笔者对于人物心理方面的分析研究尤为感兴趣。影片中的三个主要人物默菲、护士长、酋长其形象复杂矛盾、极具魅力。在护士长(象征超我)的打压和默菲(象征本我)的渲染下,酋长(象征自我)行为的波折变化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其人格的嬗变, 这正是本我、自我、超我相互斗争的作用和结果。笔者借助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重新阐释影片的主题。

88、自我:派生与本我,最理智和符合现实的部分。帮助本我根据现实可能性来满足。

89、弗洛伊德认为,在人格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力比多的变异,这种变异主要有固着和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