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论语二十章原文及翻译(39段精选句子)

论语二十章原文及翻译

1、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2、东汉永平元年(58年)徐防上书云“发明章句,始于子夏”,是汉人于七十子重子夏,故以《毛诗》直承子夏。

3、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4、◆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子罕篇第1-10章

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7、据《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的表现之一为克己复礼,有所不为);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己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欲施做答,欲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取舍,施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用好心坏心来说,要防止好心办坏事,就要慎施。)答司马牛“仁者其言也讱”。

8、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9、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要学习他的优点,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1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1、(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2、孔子认为,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可,它们是君子的基本品质。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得明白透彻,所以不会迷惑。仁者存公心,去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所以不忧虑。有勇气的人不畏惧困难,见义勇为,所以不惧。

13、(3)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

1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损矣。”

15、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16、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论语二十章原文及翻译)。

17、◆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为政篇第16-20章

18、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9、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20、字词解释:饭:吃饭,名词作动词水:冷水,肱:胳膊,于:对于。

21、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22、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23、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24、◆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八佾篇第21-26章

25、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6、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27、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28、孔子生而七漏,头上圩顶(意为头顶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29、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3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2、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33、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呀!

34、这一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孔子在这里没有说明“知”“好”“乐”的具体内容,应该是泛指,包括一切学问、技艺等。我们现在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35、(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3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7、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38、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d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