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孔子最著名的一句话〔举一而反闻一而知及学者用功之〕

孔子最著名的一句话

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生活中,总是有些人会早早地许下一些不切实际的承诺,说到却又不做到,是很可耻很丢面的一件事情,也会丢失了信誉,旁人不再信你了的。

3、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4、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元人金仁杰在散曲《追韩信》第二折中写道:“时运未来君休笑,太公也作钓鱼人。”其中望江垂钓以待时运的正是后来的齐国开国之君姜太公。

7、孔子又说:“以前我对于人的认识,听他说什么我就信什么;现在我对于人的认识,不但听他怎么说还要看他怎么做。这是宰予让我改变了。”

8、说实话,当时心里是很不服的。因为我当时得到的解释是这样的:“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9、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0、读书,总归是没错的,这是不论哪个年代都会极力尊崇的伟大事业。

11、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2、“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应该感恩先贤的大智慧,教诲我们如何为仁,如何为孝,如何为人子女。

1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4、(感悟)于逆境中审视自身,不断提升重塑的人,才能有突破自我的能力;于顺境中居安思危,不断查缺补漏的人,才能有平步青云的魄力。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问你一个问题答对了你是聪明的猪,答错了你是大蠢猪:9月28日是孔子诞辰日,那10月28日是什么节日?想想,再想想!告诉你,是孔子满月!

17、先努力生活,活好当下,知道了生存的真谛与意义,再去谈论死亡吧。

18、(译文)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19、朋友们,你若是能把学习当成自己的最大乐趣,你一定能学到许多知识。北大韦神即是一个正面例子,旁人觉得他的生活索然无味,但他怡然自得,不与世人传。当中的乐趣个人晓得,他也获得了许多的知识。

20、(语意)和朋友相处(交往),说话就要算数。

21、孔子经典语录之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3、宰我出去后,孔子说:“宰我太不仁义了!你出生三年之后,才离开父母的怀抱。为父母守三年之丧,是天下通行的丧期,宰我你给了父母三年的爱了吗?”

24、我们常说“百善孝为先”,恪守孝道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年之丧”正是我们为人子女的人之常情,更是子女之爱的人之常理。

25、孔子告诉你啥叫因“财”施教:三十而立–三十两银子站着听课;四十不惑–四十两能一直问到没疑问为止;五十知天命–五十两能知道明天考试命题。

26、(译文 ):“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27、人生是一场旅程,既然有开始,就有结束。面对死亡我们不能像庄子一样鼓盆而歌,但是也应该接受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有空的时候,想想孔子这句话,会使我们更加珍惜生活。

28、孔子去世后,孔门弟子散游诸候,传教布道,有的成为王师卿相,有的隐居的不仕。其中,颜回,子夏,子贡,曾参升为圣人。

29、答:孔子说的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30、方仲永就是个很显然的反面例子,他天生聪慧,可是不以学习为乐,到最终也只能泯然众人也。

31、那么,守孝三年期间不能兴礼乐,这三年之后,岂不是礼乐崩坏?想到这里,宰予将自己的想法说与孔子听,并且建议,应该将守孝三年变为守孝一年,这样才更合理。最终,孔子也将其评价为不仁之人。

32、(高质量帝王绿观音牌)名师佳作,足反钻石豪镶

33、孔子对于弟子的教诲,讲究“里仁为美”。想像颜回似的长期与“仁‘’相伴,孝顺当然是首当其冲的。

34、我不相信孔子会说出这样不同情理的话。所以,一定是在理解上出了问题。

35、如果我们说,这个“一中为忠,二中为患”(古《精蕴》语)的“中”具有以下九九归一性,不知还能否找到其有懈可击之处?

36、《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孔子再评价》一书中评价道,孔子能将“三年之丧”寓情于理,正是仁学思想和儒学文化的关键所在,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37、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8、“四十不惑”代表已经无力挣扎,外界的机会或是诱惑已经无力去争取,因为实在不清楚向自己打招呼的这个美女,是艳遇还是仙人跳。安全第最为保险的方式还是目不斜视,昂首阔步的向前走。与其说这是修炼有成,不如说这是活力下降的表现。

39、《认同型组织:个人和社会的连接》知识产权出版社

40、(语意1)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语意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做学问的道理。

41、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42、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43、师从杨朝明教授学习儒学,曲阜师范大学历史(孔子)文化学院孔子与中国文化研究室主任,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孔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44、因为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中就非常缺少对人性上的认知,也缺乏对人性的尊重。这使我们在和别人沟通时,特别是跟孩子们沟通时显得不近人情、霸气十足。

45、范仲淹有首词:“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尫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一将功成万骨枯,帝王将相的纷纷争争,带来的是老百姓的无尽痛苦,所以张养浩发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慨叹。

46、这里的同学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同学又不一样。那时的学是指对真理的探索,对生命意义的领悟,那是一个可以穷尽一生的过程,是无止境的。所以,有远方的同学来了,那一定是有很多东西可以交流,那当然是一件非常令人兴奋的乐事。

47、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

4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9、一个真正有大格局的人,向来都是事过不追问,拿得起,放得下。

5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51、孔子经典语录之九: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2、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可谓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当然,人们习惯性的忘掉了后面半句,即: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连起来就很正能量了,意思很明确:三个人中,必然有一个人能做你“师父”,正确的要学习,不正确的要改正。其实,人类也是在这种不断学习之中,才得以进步发展到今天!

53、忽然想起了那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现在看来,即便是圣贤,依然会犯错,毕竟宰予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学生,只凭他在上课时睡觉就对他表达“不可救药”的话语太过偏激,至少孔子应该了解清楚,宰予是否在昨天夜里挑灯夜读,兴起而至天明,才导致今日在课堂上睡觉呢?

54、学一遍就够累的了,还要经常的复习,烦都烦死了,这要还能心情愉快,那一定是精神上出了问题!

5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论语·卫灵公》

56、孔子曰:“吾欲愚人而愚之。”,于是我问孔子:这句话是我想愚弄人就愚弄的意思吗?孔子曰:“NO”。你想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笨蛋!我忽悠你呢,孔子怎么可能认识我呢!孔子更不会英文了!

57、除此,我们一个中国的“中”字还是一个静态的阴阳太极图!(反之,阴阳太极图即动态旋转的汉字“中”。)

58、一直以来,孔子都把颜回作为学生的榜样,不止一次的表扬和称赞颜回,勤奋好学是颜回的最大的优点。

59、当然这是一种良好愿望,但是怎能做到人人都心满意足?不可能的,只有少数人才能实现心满意足的养尊处优,如同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

60、  (注1)燕游焉:四库本、同文本作“燕焉子游”。恐非。燕游,闲游。此记载又见于《左传》哀公三年。

61、(语意)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62、其实对于一个知者来说,看那些不知的人都是很看不惯的。如果这么说还不能理解,那我说君子看小人会怎么看,你就该明白了。

63、(语意)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64、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65、 现在的教育和那个时候差别已经相当大了。现在学校里学到的大都是各种知识,对思想上的引导也只有那些枯燥无味的政治说教。而且这种应试教育的机制也给学生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根本无暇顾其它及实践。造成了大量的学而不习,能学而不能习的现象,把本应是很愉快的教育过程变得异常痛苦。

66、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和《孔子研究》编委、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

67、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

6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9、几乎存在于这个世上的每个人,都是惧怕死亡的。

70、“五十知天命”是人生的第一声叹息,所有的情怀、梦想、荣耀,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远,以至于开始用命运来说服自己放弃挣扎。这个时候那层包裹自己的茧不但包裹住了身体,已经开始包裹着心灵,身体不能动,心也不敢再动。

71、中国文化一厢情愿追求大团圆,人人皆尧舜,因此它主张中庸之道,主张和为贵,中国文化认为人与人利益斗争是一种缺陷,要尽量避免和自我克制,墨子认为人人要兼相爱,交相利,他实际上是掩耳盗铃的不承认人与人之间有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不把这种对立、斗争、差异、矛盾,看作绝对的不会消失的客观存在,他主观上总想人为的调和这些矛盾,这种主观色调的政治,就称为人治。

72、据考证,上学收费,始于孔子。交三十两银子,没座旁听,子曰:三十而立。交四十两,解答疑难,子曰:四十不惑。交五十两,提前知考题,子曰:五十知天命。交六十两,光表扬不批评,子曰:六十耳顺。交七十两,来不来均可,上课坐躺都行。子曰:七十而随心所欲也。

73、而这个颜回,却能从孔子的口中得到高度的认可——“不贰过”。

74、  三日之后,鲁国的使臣来到陈国,问起这件事,火灾殃及的果然是桓公和僖公的宗庙。陈侯对子贡说道:“我今天才明白圣人值得敬重。”子贡回答:“您明白圣人值得敬重,可以了,但不如遵守他的学说和主张、推行他的教化更好些。”

75、说到国学经典,就不得不提孔子的经典论著——《论语》。孔老夫子所说的至理名言,都在这本书中详细地记录。

76、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77、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创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孔子在古时被世人尊称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最为博学的人之被后世的统治者称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78、在家庭里,为一个向善、向上的心愿,实现美好生活的向往,所进行的家教、提炼的家训、建立的家规、制定的家谱的过程统称为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