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孔子论语原文(75句文案优选)

孔子论语原文

1、(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论语原文译文7子之武城闻弦歌(2)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

4、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5、翻译: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

6、(评析)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论语原文译文1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论语原文)。

7、      (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8、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9、原文: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10、(译文)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11、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3、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死死矣。今也则亡。”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孔子论语原文)。

15、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16、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17、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翻译〗

19、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里面;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20、译文:子路安排子羔担任费县县长。孔子说:“你这样做害了这个年轻人。”子路说:“有百姓与各级官员,也有土地与五谷,为什么一定要读书,才算是求学呢?”孔子说:“这就是我讨厌能言善辨者的缘故。”

2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2、译文:颜渊死了。孔子说:“噫!天亡我也!天亡我也!”

23、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24、如的样子。孔子很高兴。(但又叹道)“像仲由这样,只怕不得好死吧!”

25、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2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7、孔子在河岸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28、译文: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29、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翻译〗

31、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3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34、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5、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36、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37、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翻译〗

38、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翻译〗

39、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40、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

41、翻译: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

4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4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翻译〗

44、(注释)卓尔:高大的样子。末:没有。由:途径。

45、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4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47、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

48、译文:子路请教如何服侍鬼神。孔子说:“没有办法服侍活人,怎么有办法服侍死人?”子路又问:“胆敢请教先生,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说:“没有了解生的道理,怎么会了解死的道理?”

49、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正确态度,第三句讲教育人的正确态度。

50、译文:孔子说:“由所谈的这种瑟声,怎么会出现在我的门下呢?”其它的学生听了这话,就不尊重子路了。孔子说:“由的修养已经登上大厅,还没有进入深奥的内室而已。”

51、译文:鲁国想要扩建长府(鲁国国库)。闵子骞说:“依照过去的方式来做就好了,何必扩建呢?”孔子说:“这个人平常不说话,一说话就很中肯。”

52、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5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54、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55、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5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如五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57、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58、孔子听了赞叹一声说:“我欣赏点的志向呀!”三位同学离开了房间,曾皙留在了后面,曾皙说:“那么三位同学的话怎么样呢?”孔子说:“各人说出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老师为什么对由的话要微笑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靠礼,他的话却毫不谦让,所以我笑笑他。”

59、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60、孔子又问:“点,你怎么样?”曾皙弹瑟的声音渐稀,然后‘铿’的一声把瑟推开,站起来回答:“我与三位同学的说法有所不同。”孔子说:“有什么妨碍呢?各人说出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暮春三月时,春天的衣服早就穿上了,我陪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子,到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祈雨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回家。”

61、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62、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63、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64、译文:子张向孔子请教善人的作风如何。孔子说:“他不会随俗从众,但是修养也还没有抵达最高境界。”

65、孔子听了微微一笑。接着问:“求,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纵横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如果让我来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富足。至于礼乐教化,则需等待高明的君子。”又问:“赤,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自己可以做到,只是想要这样学习,宗庙祭祀或者国际盟会,我愿意穿礼服,戴礼帽,担任一个小司仪。”

66、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67、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翻译〗

68、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69、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70、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翻译〗

7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翻译〗

7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73、译文:颜渊死了,孔子哭得非常伤心。跟随在旁的学生说:“老师过度伤心了!”孔子说:“我有过度伤心吗?我不为这样的人过度伤心,还为谁伤心呢?”

74、(注释)(1)二三子:这里指孔子的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