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诸葛亮主要故事20个:诸葛亮(181年-234年1

诸葛亮主要故事20个

1、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隐居于湖北襄阳隆中,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文学家。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诸葛亮的几个流传在岐山的故事。(诸葛亮主要故事20个)。

2、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时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

3、八阵图“名八阵图。反复八门,按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每日每时,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

4、当时曹操正在邺郡庆贺铜雀台落成。在铜雀台上大宴文武百官,并将一件西川锦袍挂在树上,下设箭靶,射中箭靶的人就可以得到战袍,武将们个个争先,想展现自己的武艺。

5、诸葛亮涕泣地说:“臣必定竭尽股肱的力量,报效忠贞的节气,直到死为止!”

6、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7、  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

8、  诸葛亮辞别出帐,与鲁肃上马,来南屏山相度地势,令军士取东南方赤土筑坛。坛分三层,共九尺,坛下二十四人,各持旌旗、宝盖等环绕四面。

9、《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故事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一百年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10、  孔明:哦,是的,这不过是我平生一个小小的比喻罢了。

11、后主皇妃之数是一个复杂问题,涉及到皇宫规模建制等诸多问题,非董允所能决定。当时,“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12、  经过赤壁一战,孙权得以巩固在江南的统治,刘备则乘机占领荆州大部分地区,因而形成曹、孙、刘三方鼎立的局面。

13、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出兵前往祁山北伐魏国。诸葛亮命令赵云、邓芝作为疑军,占据箕谷(今陕西汉中北),自己亲自率领十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今在甘肃境内)。

14、马谡自告奋勇驻守街亭,遇到了魏将张郃所率主力部队的抵抗。马谡违背了诸葛亮原先的部署,又不听从部将王平的建议,在众寡不敌的形势下,居然不下据城,而舍水上山,结果被张郃军队切断水道,杀得大败。

15、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16、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17、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18、将士中有人对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认为他对孟获大仁慈宽大了,诸葛亮向大家解释说:“我军要彻底平定南方,必须重用孟获这样的人。要是他能心悦诚服地联络南人报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万大军。你们现在辛苦些,以后就不必再到这里来打仗了”。

19、第三次北伐是建兴七年,亮进攻武都、阴平,打败魏援军,占了这两郡,留兵据守,自己率部回师。次年,魏军进攻汉中,诸葛亮加强防守,又增调援军,再由于连续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军撤退。

20、诸葛亮的祖祖辈辈都很勤俭,因此生活也还过得去。一天,一个脚有点跛、满脸白胡子的老人拄着拐杖来到他家要求施舍。诸葛亮的祖辈把他盛情地领到客厅吃饭。可是,老人吃过饭连谢字都没说一声就走了。诸葛亮的祖辈都是淳朴的庄稼人,也就没有介。可是以后,每隔一个月老人都要来他家吃饭。走时,总是一声不响。几十年老人都是这样,诸葛亮当时正好五岁,他看见这个满脸胡子的老人,来去总是那样神秘,总想解开这个谜。

21、新官上任三把火诸葛亮随刘备到新野后不久,曹操就派了夏侯敦领兵十万,到达博望城,逼近新野。刘备叫来关张二人商议迎敌,张飞原本对刘备说的“得了孔明如鱼得水”很不服气,便赌气地说:“哥哥何不就派『水』去迎敌”。

22、其民间传说,此原原名陂陀坡,秦朝时秦二世胡亥秋初西巡,在此见旋风刮起五丈尘柱奇观,挥毫写下了“五丈秋风原”而得名。

23、另外,相传诸葛亮担任军师中郎将时,因解决粮食问题,向百姓询问了当时名为“蔓菁”的野菜的种植方法,并下令士兵开始种蔓菁,补充军粮,后世便把这菜称为诸葛菜。

24、后来,人们把这件事称作“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这番谈话称作“隆中对”。(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25、最后,他说:“将军是皇室的后代,天下闻名,如果您能占领荆、益两州的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内政,一旦有机会,就可以从荆州、益州两路进军,攻击曹操。到那时,有谁不欢迎将军呢。能够这样,功业就可以成就,汉室也可以恢复了。”

26、那天江上大雾弥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

27、草船借箭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28、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29、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

30、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登上帝位,蜀国兴盛起来。当时南中地区(现在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一带)几个郡却作乱造反,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前去讨伐,战事节节胜利,最后剩下南中首长孟获还继续反抗。诸葛亮了解到孟获不但打仗勇敢,而且在各部族中很有名望,便决定攻心为主,把孟获争取过来。诸葛亮善用计谋,第一次交锋就把孟获活捉了。他游说孟获归降,但是孟获不服气,孔明也不勉强他,把他放了,让他再来较量。就这样,捉了放,放了捉,一直把孟获捉了七次。到了第七次,孟获终于心服口服,不再反叛。诸葛亮命令孟获和各部族首领照旧管理原来的地区,不派出官吏,也不留军队,使汉人和各民族长期相安无事,稳定了蜀国后方,为北伐创造了“无后顾之忧”的条件。“擒”就是捉拿,“纵”就是放。“七擒七纵”比喻对战胜对方稳有把握,在策略上有收有放地控制对方。

31、《三国演义》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32、等公鸡吃完口袋里的小米再叫时,水镜先生多讲了一个时辰的课,可把师娘饿坏了,时间长了不免抱怨几句:“怎么搞到这么晚,晌午过了,也不知道饿!”

33、诸葛亮创作的诗文《出师表》是义务教育九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必修诗文。这首诗以诚恳直白的语言,就当时的形式做出了分析。从中能够看出诸葛亮的政治理念,也能明白诸葛亮“北定中原”的信念感以及对刘禅、刘备的忠贞之情。我们学习这首诗的时候,也能体会到当时三国鼎立局势之下,诸葛亮所做出的的斗争。

34、公元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逝,诸葛亮便带着弟弟诸葛均来到了隆中,过起了“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隐居生活。耕作之余,群览博书、深交密友、精研兵法、静观时世、深思治策。虽隐居,却以博学多才、远见卓识、胸怀大志受到世人器重,因而被江湖名士庞德公誉为“卧龙”;称起侄儿庞统为“凤雏”,与诸葛亮齐名。从此诸葛亮被号称为“卧龙先生”

35、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36、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37、同时还把廉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设来抓,对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诸葛亮时期的廉政建设,首先表现在对蜀汉宫城规模和惠陵规模的严格控制上。

38、周瑜一直要置刘备与诸葛亮于死地,但是他的计谋却一个一个地被诸葛亮破坏,《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至五十六回描述了“孔明三气周公瑾”的故事,周瑜心胸狭窄,身上本来带有箭疮还末痊愈,气怒之下,终于死去,他临终时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既然出了个周瑜,为什么又还要再有个诸葛亮呢!”由这个故事引出“一时瑜亮”这个成语,指同时存在的才干能力相当而又相抗衡对峙的两个人。

39、     三国当中,诸葛亮是智慧与忠诚的化身,他本来隐居隆中,刘备三顾茅庐,发现了他请他出山,他一生为蜀国效力,可是却没能实现这个梦想,死在了五丈原。他写的出师表,这几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就表达了他的志向。所以我们要学习诸葛亮的智慧和忠诚。

40、  新官上任三把火诸葛亮随刘备到新野后不久,曹操就派了夏侯敦领兵十万,到达博望城,逼近新野。刘备叫来关张二人商议迎敌,张飞原本对刘备说的“得了孔明如鱼得水”很不服气,便赌气地说:“哥哥何不就派『水』去迎敌”刘备说:“智谋靠孔明,勇武须二弟,怎麽可以推诿呢”刘备叫孔明指挥作战,孔明怕关张等人不听从号令,便要了刘备的宝剑和印章,显示他正掌握兵权,违令者斩。孔明派兵遣将,在博望坡火攻曹兵,大败夏侯敦。这场漂亮的胜仗,使关张开始佩服诸葛亮,从此诚心诚意地听从他的调遣。《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有首评议诗赞扬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成语“初出茅庐”原说诸葛亮出山后初掌兵权就打胜仗,后来则用以比喻刚刚进人社会工作,缺乏实际经验。例如:别看他“初出茅庐”,却有一股冲劲,又肯虚心学习,很快就熟悉了业务,作出了成绩。

41、  张昭:这么说,好像先生言行有点不一致哦。先生自比管、乐的话,那也应该为老百姓除害,消灭乱贼。但是,实事却是,刘豫州没有得到先生之前,还能够打些胜仗,现在得到了先生却被曹操打的丢盔弃甲,到处逃窜。

42、为纪念诸葛亮,后人于唐初建庙,每年二月二十(古历)古庙会祭祀,人流如潮。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

43、挥泪斩马谡(第九十六回孔明挥泪斩马谡周鲂断发赚曹休)

44、  严畯:孔明先生就是会强词夺理。请问孔明先生发表过什么著作啊!

45、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46、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47、孔明巧布八阵图(第八十四回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

48、最后,他说:“将军是皇室的后代,天下闻名,如果您能占领荆、益两州的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内政,一旦有机会,就可以从荆州、益州两路进军,攻击曹操。到那时,有谁不欢迎将军呢。能够这样,功业就可以成就,汉室也可以恢复了。”

49、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_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