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骑驴看唱本歇后语补充完整(45个文字精选)

骑驴看唱本歇后语补充完整

1、中国是个礼仪之邦,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8分,每题1分)

2、大山工业路校区:镇平县健康路与工业路交叉口西林森家具城隔壁

3、递进关系:不仅...而且;不是...而是;不但...而且;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还(又、也)

4、下面有一组童话全是安徒生写的()。A.《鳄鱼的眼泪》《白雪公主》《睡美人》B.《渔夫和他的妻子》《小红帽》《穷人和富人》C.《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  

5、张果老倒骑毛驴 - 越走越远;向后看   

6、夸张: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7、螃蟹过街———(       )  一手拿针,一手拿线——(       )

8、上联:水浒传,传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梁山聚义

9、  土(    )       牛(    )       米(    )        木(    )

10、A、道路      B、说、讲     C方向

11、写2句告诉人们珍惜时间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是中国第一本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的、迄今最有影响、最权威的一部小型汉语字典。

13、“他每天从家七点钟去学校”这句话是正确的。

14、(1)一口咬掉牛尾巴。  谜底(       )   (2)明日走。谜底(       )

15、(1)在暗中观察动静,等待机会。(       )

16、灭:(加一画)(     )  (减一画)(    )

17、中国民间传说张果老常背负一个道情筒,倒骑白驴,云游四方,宣唱道情,劝化度人。后来民间的名言“骑驴看唱本”就源于此。他所乘的白驴,日行万里,夜间折叠如纸,放在箱子里。白天骑得时候,用水含在嘴里喷洒一下,就又还原成一天驴。

18、把下列的诗句、格言补充完整。(10分,每小题2分)

19、看到冬天的美景,你会吟诵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张飞穿针,(                     )      

21、(1)(    )毛浮(     )水,(      )掌拨清波。   

22、孔夫子搬家——(       )       

23、(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         )。            

24、三百六十行                      百年树人

25、“想头、听头、看头、山头、吃头”都读轻声。

26、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    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

27、  (3)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      )

28、A.时雨点红桃千树                a.山静无人水自流

29、日:(加一画)(     )  (减一画)(    )

30、 小明这学期各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大家都夸他有进步,小明这叫……

31、不知细叶谁裁出,(                     )

32、以下这2份资料都是大家在张老师这里领取最多的,统一分享给大家。还没领取到的,抓紧时间领取哦。即将过期!!!

33、脉博 (    )  重迭   (      )  防碍   (       )

34、选合适的词。看到这风景如画的田野,我的心情非常()。

35、“大家都说你有两把刷子”,这里“有两把刷子”的意思是          。

36、 峰   岭   峦   湍   涧   渊

37、②与“喜欢”意思相反的是(        )

38、  六年制数学课本第四册中“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与“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两种应用题,是大小两数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一个差。已知差与两数中的一个数,求另一个数,这就是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所以“比……多“与“比……少“两种应用题,都是求两个数相差的逆推题,题目结构相同。已知条件得”多几“与”少几“应用题,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而已。学生解这类题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见”多’就用加法算,见“少”就用减法算,凭个别字眼判定算法。

39、③接天莲叶无穷碧(        )       

40、元宵节               赛龙舟、包粽子

41、人都应该有一种进取心,俗话说得好:“                 ,                 ”。

42、(2)天气预报说今天下雨,(果然)下起雨来了。

43、a、黄山  b、华山  c、庐山  d、峨眉山

44、《出塞》            曹植          碧水东流至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