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精选关于戏曲的谚语23句文案

关于戏曲的谚语

1、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2、(9)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3、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4、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5、五人能当千军万马,关于戏曲谚语10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6、京剧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必须调动自己的情感,努力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在内心深处唤起角色的自我感觉,只有这样才能使观众受到感染。如梅兰芳演出《霸王别姬》时饰虞姬,当演到“别姬”一段时,梅兰芳在心理上即有一种悲痛感。周信芳演出《清风亭》时饰张元秀,当演到“望子”等情节时,他本人也会伤心流泪。这就是演员在表演中“动心”,并以之感染观众的例子。当然,京剧演员在表演中的情感体验还必须与精彩的演技结合起来,否则即使内心体验很充分,但没有精彩的体现,也不会打动观众。演员在表演中的情感体验,有时也称作“心里有戏”或“心里有”。

7、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无祖不立,无师不传。

8、乡村常常被描绘成一幅静物画,或被列车的窗口剪裁,或被柏油马路上的中巴的车窗定格。

9、名师出高徒。艺多不压身。三分靠教,七分靠学。宁赠一锭金,不传一句春。(春:指行话)

10、C.“梅派”唱腔创始人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

11、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12、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13、用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14、《牡丹亭》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也叫“临川四梦”。受到了儒、释、道三家学说的不同影响,其故事背景就描写的是腐朽的儒家封建体系,故事中出现的花神却是道家的产物,而女主角杜丽娘身死又还魂乃是佛家的三生说。总之,汤显祖在这部《牡丹亭》中倾注了自己毕生的思想感情,完美的诠释了他的“至情说”。

15、若要会,勤玩味;若要精,人前听;若要熟,百遍读;若要通,千日功。

16、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17、《李逵探母》的李逵),所刻画角色的性格反差也较大,所以架子花脸的念白难度很大。架子花脸的表演与老生、青衣、铜锤花脸等行当相比,生活气息较为浓厚,因而架子花脸的哭、笑也要富于生活气息。而生活中的哭与笑常常是人纵情任意而发,因而在声音上也常常缺乏控制而无美感。架子花脸的哭笑既要符合人物性格,要表现出生活气息,又要表现出声音的美,因而其难度比念白更大。

18、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19、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20、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21、名师出高徒。艺多不压身。三分靠教,七分靠学。宁赠一锭金,不传一句春。(春:指行话)

22、无祖不立,无师不传。关于戏曲谚语字不清,唱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