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及道理(75句合集)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及道理

1、(人们已经掌握了“问其巷人”的调查方法,幸好温人以当时的“政治正确”免祸了。)

2、(故事)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者。靖郭君谓谒者曰:“毋为客通。”齐人有请见者曰:“臣请三言而已。过三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进,曰:“海大鱼。”因反走。靖郭君曰:“请闻其说。”客曰:“臣不敢以死为戏。”靖郭君曰:“愿为寡人言之。”答曰:“君闻大鱼乎?网不能止,缴不能也,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海也。君长有齐,奚以薛为?君失齐,虽隆薛城至于天,犹无益也。”靖郭君曰:“善。”乃辍,不城薛。(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及道理)。

3、(人性趋利避害,不能完全相信人,要处处防备。)

4、优柔:犹豫不决;寡:少。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韩非子·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5、(点评)渔者持鳣,妇人拾蚕,利之所在,皆为贲、诸。

6、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韩非子·十过》:“其君之危,犹累卵也。”

7、公孙仪告诫弟子说:“正是因为我喜欢吃鱼,才明确拒绝别人送鱼。假如接受别人的鱼,难免要看别人的脸色。看别人的脸色办事,将会走上违法的道路,违法就会被罢免相位甚至入狱蹲监。因此,那时我虽爱吃鱼,却不会有人送鱼给我了,我又失去了俸禄,吃鱼的机会就没有了。如果我不接受别人送的鱼,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为官,就不致于违法而失掉相位,这样我虽然爱吃鱼,还有足够的俸禄,能够长期供给自己吃上多种多样美味可口的鱼。”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那是告诉人们,依靠为自己办事的人不如自己去办事。韩非子的寓言故事3夫妻祈祷

8、庄子家境贫苦,去见梁惠王。都是穿着补丁衣服,踏着自己编织的草鞋去的。这样的他,自然会关爱劳动人民。

9、春秋时齐湣王赐封田婴于薛城,号靖郭君。靖郭君到薛城后,准备大筑城墙。一些贵族的门客、策士,大多认为这样做,既劳民伤财又会引起齐王的猜疑。纷纷上门劝阻。靖郭君命令负责传达通报的奴仆,不要为那些前来劝说的人通报放行。

10、(故事)夫新砥砺杀矢,彀弩而射,虽冥而妄发,其端未尝不中秋毫也,然而莫能复其处,不可谓善射,无常仪的也。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非羿、逄蒙不能必全者,有常仪的也。

11、房子是做好了,不久,没干透的木头由于承受过重的泥巴而变弯,虞庆的新房子就这样倒塌了。(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及道理)。

12、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6 

13、(故事)延陵卓子乘苍龙、挑文之乘,钩饰在前,错在后。马欲进则钩饰禁之,欲退则错贯之,马因旁出。造父过而为之泣涕,曰:“古之治人亦然矣。夫赏所以劝之,而毁存焉;罚所以禁之,而誉加焉。民中立而不知所由,此亦圣人之所为泣也。”

14、他们的目光只放在眼前,不注意着背后,这就是它们的命运。

15、夫妻祈祷>这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下》。韩非子认为:人与人之间利害关系不同——即“利异”,不仅君臣之间的利益不同甚至相悖,而且在金钱的驱使下,夫妻之间亦各怀异心。韩非子的寓言故事4鲁相嗜鱼

16、(点评)人主者,利害之轺毂也,射者众,故人主共矣。是以好恶见,则下有因,而人主惑矣;辞言通,则臣难言,而主不神矣。

17、卫国有一对夫妻向神灵祈祷,并且恭恭敬敬地跪在神前三叩九拜,虔诚地向神提出真诚的期望,妻子念念有词地祷告:“仁慈的神啊!但愿保佑我们平安无事,并赏赐我能得到一百来束布。”她的丈夫在旁边埋怨道:“为什么求这么少一点点呢?”妻子回答说:“唉!太多了,你就会拿去买个小老婆。”

18、(点评)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19、(注意力在自己身上才能更好地做好一件事,搞好内政比搞好外交重要。)

20、   当时,最惨重的酷刑,没有比“市街分尸示众”更残忍的了,但偷偷采金的行为还是不能禁止。那是因为,不一定每个偷偷采金的人,都会被官府抓获,这样就会有人心存侥幸、铤而走险。

21、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3 

22、(点评)夫事有所必归,而以有所肿膝而不任,智者之所独知也。惠子曰:“置猿于柙中,则与豚同。”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

23、 韩国和秦国,谁是螳螂和蝉,谁是黄雀呀?准确无误,说说你的理由——韩国目光短浅,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

24、①靖郭君:本名田婴,战国时齐国宗室大臣。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庶母所生的弟弟,田文(孟尝君)之父。齐湣王即位三年时,赐封田婴于薛邑,故称薛公,号靖郭君。城薛:城:动词,筑城。薛:春秋时诸侯国国名。战国时为齐所灭。地在今山东省滕州南。滕州市有“薛国古城”。②谒(yè)者: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③请者:拜访的人。三言:三个字。益:多。有于此:有,等候,等待。④亡:通“毋”。可译为“不”、“不要”。更:连续,接续。⑤荡:平坦。⑥阴:《释名》阴,荫也。荫庇。⑦隆:本义:高。隆,丰大也。—《说文》。⑧辍(chuò):中止,撤销,舍弃。

25、出处《韩非子》卷十三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1 2

26、其中的《孤愤》论述的是韩非子自己的愤慨;《说难》是对君主心理的分析,表现劝君之路的艰难;《奸劫弑臣》的前半部是论述惩治贪官污吏的具体做法,后半部就是反对儒学倡导法家的治国之道;《显学》是韩非子法治思想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国古代之学思想的主要史料来源,还有《五蠹》,五蠹指的是扰乱君王法治的五种人,韩非子认为应该除掉他们。韩非子认为为学者、言议者、带剑者、患御者、工商买卖者等就是五蠹中的蛀虫。

27、(故事)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28、统编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6课《守株待兔》P16-17

29、(点评)桀、纣为高台深池以尽民力,为炮烙以伤民性,桀、纣得成肆行者,南面之威为之翼也。使桀、纣为匹夫,未始行一而身在刑戮矣。势者,养虎狼之心而成暴风乱之事者也,此天下之大患也。势之于治乱,本末有位也,而语专言势之足以治天下者,则其智之所至者浅矣。

30、(故事)夫少者侍长者饮,长者饮,亦自饮也。

31、靖郭君将城薛①,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②。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③”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④”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⑤。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⑥,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⑦”君曰:“善!”乃辍城薛⑧。

32、(故事)一曰:司城子罕谓宋君曰:“庆赏赐予者,民之所好也,君自行之;诛罚杀戮者,民之所恶也,臣请当之。”于是戮细民而诛大臣,君曰:“与子罕议之。”居期年,民知杀生之命制于子罕也,故一国归焉。故子罕劫宋君而夺其政,法不能禁也。故曰:“子罕为出彘,而田成常为圃池也。”令王良、造父共车,人操一边辔而入门闾,驾必败而道不至也。令田连、成窍共琴,人抚一弦而挥,则音必败、曲不遂矣。

33、卫人有夫妻祷者,而祝曰:“使我无故,得百来束布。①”其夫曰:“何少也?”对曰:“益是②,子将以买妾。”

34、我们师生共读十一月份的主题就是寓言。要想了解更多的寓言故事,不仅可以关注四年级的,还可以关注其他年级的。三年级的邹丹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三个主题的寓言,伊索寓言中的狐狸,伊索寓言中的神,中国的寓言故事。五年级的吴洪凯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寓言中的狼,寓言中的狐狸,寓言中的蛇。六年级的潘学宽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伊索寓言里的狮子,狡黠的狐狸,狼与羊的斗智斗勇。

35、这个作者一定很了不起,他是谁,你们知道吗?

36、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你读的很流利,但是如果能把吮吸和正在它的背后这样的词加重语气,就更能读得有声有色了。谁再来试一试?)

37、(天人交战的时候最痛苦,思考明白了,信仰确定了,就内心强大了。但天人交战的过程是必经的,因为未经审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38、(不从实际出发思考问题,而以主观臆断,就像郑县人一样自以为是,碰到一点自认为的反常,就以为别人在欺骗他,不以事实本身为依据的判断是不可靠和愚蠢的。)

39、《韩非子》寓言故事具有丰富的思想性,其表现出的哲学智慧,是韩非寓言思想深度的反映。可以说,寓言故事是设喻说理的寄托平台。韩非的寓言常蕴含着深刻明切的哲理,他可以从常见的生活现象来推演出重大的道理。

40、(点评)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41、(高考)2020高考语文真题汇总(14篇推文)

42、(故事)阳山君相卫,闻王之疑己也,乃伪谤樛竖以知之。

43、卫女听信了父亲的话,便私下积聚钱财。她的婆母毕竟更为老练,很快就掌握了卫女私下聚敛钱财的证据。虽然婆母也知道这类事情是一种普遍现象,只是觉得卫女积的太多了,因而把她赶回娘家。

44、目光短浅的人在追求眼前利益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后面隐藏着的危险。

45、(故事)卫人有佐弋者,鸟至,因先以其裷麾之,鸟惊而不射也。

46、    宋国有个酿酒的生意人,他开的酒家,量器精准公平,对客人服务周到恭谨,而且酒香味美,店外悬挂的酒旗高扬醒目。

47、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韩非子·外

48、出处《韩非子》卷十二外储说左下第三十三3 

49、宋国有个酿酒的生意人,他开的酒家,量器精准公平,对客人服务周到恭谨,而且酒香味美,店外悬挂的酒旗高扬醒目。

50、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51、  矛和盾是古时候两种武器,矛是用来刺人的,盾是用来挡矛 的,功用恰恰相反。? 楚国有一个兼卖矛和盾的商人。一天,他带着这两样货色到街上叫卖,先举起盾牌向人吹嘘 说:“我这盾牌呀,再坚固没有了,无论怎样锋利的矛枪也刺不穿它。”停一会儿,又举起 他的矛枪向人夸耀说:“我这矛枪呀,再锋利没有了,无论怎样坚固的盾牌,它都刺得穿。 ”旁边的人听了,不禁发笑,就问他说:“照这样说,就用你的矛枪来刺你的盾牌。结果会怎 样呢?”这个商人窘得答不出话来了。

52、(现在大多把这个故事的关注点放在郑人身上,认为郑人不识货,舍本而逐末,但韩非引用这个故事,关注点在楚人身上,要表达的是过于修饰,反而让人忘了有用的本质,是要人注重功用,反对形式主义。)

53、    卫国有个人,在嫁女儿的时候说:“你到了夫家,一定要抓住机会悄悄积攒私房钱。因为做人家的媳妇,被婆家休弃逐回娘家,是常有的事;那些能共同生活白头到老的,算是侥幸得见的了。”

54、读后感:能言善辩的人都能靠自己的说辞说服别人,可是有时候说服了别人的道理,不一定能行得通。

55、浪漫的《庄子》寓言、现实的《韩非子》寓言,都还只是中国古代寓言的一小部分成就,想要了解全貌,可还要去看中国古代寓言全集才行。

56、(品德要由行为体现,不做污秽过失的行为,就不会有过错。)

57、   春秋时,公孙仪任鲁国宰相,他非常喜爱吃鱼。一国上下能够接近他的人,都争相买鱼进献给他,但公孙仪一概不受。他的弟子很好奇,问道:“你明明爱吃鱼,为什么不接受别人的馈赠呢?”

58、还有三人成虎、守株待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都是出于韩非子,可见韩非子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治理,凭它自身的思想价值流传后世。

59、出处《韩非子》卷十四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6 

60、①酤(gū)酒:卖酒。②升:量酒的器具。为:酿造。③怪其故:对这种料想不到的事情感到奇怪。④问其所知:向有学问的人请教。闾(lǘ):邻里。⑤挈(qiè):用手提着。瓮:盛酒浆的坛。⑥迓(yà):《尔雅》:迓,迎也。即冲着。龁(hé):咬。⑦明:帮助开导。⑧蔽胁:蒙蔽控制。

61、(点评)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神,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62、(点评)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今人臣之处官者,皆是类也。

63、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韩非子·解老》:“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

64、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9 

65、齐人赶快上前禀告说:“海大鱼。”然后转身就走。靖郭君对这三个字,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赶忙说:“客人请等一等,留下把话说完吧!”齐人说:“卑微的小臣,不敢把自己的生死当儿戏啊!”靖郭君说:“不要走,继续说吧!”

66、事情因为严密谨慎而成功。《韩非子·说难》:“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67、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7 

68、▶ 刑罚只要有一丝一毫的漏洞存在,都会有人心存侥幸、铤而走险。如果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知道犯法必死无疑,那么把天下的财富全都给他,也没人愿意去干违法乱纪的事了。

69、(时过境迁了,对古代的做法不能盲目效法。)

70、纲:鱼网的总绳;挈:提起。抓住网的总绳,提住衣的领子。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

71、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72、(故事)一曰:教歌者,先揆以法:疾呼中宫,徐呼中徵。疾不中宫,徐不中徵,不可谓教。

73、出处《韩非子》卷十二外储说左下第三十三4 

74、  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